临关镇中有一间阔绰的别院,众所周知那是杨成的别院。杨成是楚国礼部尚书的私生子,起初在楚国京城的杨府中,因为其私生子的身份,一直不受杨家人的待见,虽然并没有虐待过杨成。
但是,所有人对杨成都非常的冷漠,就连府中的下人都不听他的话,如果不是碍于自家老爷的面子,那些下人才不敢去欺负这位私生子少爷。在杨府的时候,杨成从来没有笑过,也从来没有过自己的院子。
直到有一天,府上来了一位贵客。是一位风华绝代,年轻貌美的谪仙人,杨成听府中的下人们说,这个年轻人是来自于白华山的年轻仙师。
当时的杨府之中,所有人热热闹闹的,尤其是那些冷眼对人的姨娘,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被仙师看中,带到山上得道修仙。但是,对于杨府之中的那些孩子,年轻的仙师并没有看上任何一个人。
直到礼部尚书,带着这位仙师闲逛于杨府之中,看到坐在水塘边,看鱼的杨成的时候,眼前一亮,这是一个极好的修道胚子。
便询问礼部尚书,这个孩子是谁。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礼部尚书有点羞愧难当,说这孩子是自己与一位百姓家女子的私生子,几年前这个孩子的母亲临死之前,来到杨府跪求他收留这个孩子。
因为对于孩子母亲的愧疚,礼部尚书还是收留了这个孩子,只是没有给这个孩子一个名分。
年轻仙人听了这些事情,对礼部尚书说道:“这孩子我想收他为徒,想让他随自己上山修行。”听到这些事情,礼部尚书有些高兴,又有些羞愧。
高兴,高兴在家里终于有人被仙人看中,可以上山修行;而羞愧,羞愧在孩子的母亲和自己这几年一直没有时间,理会这个孩子。他其实一直有听说,下人对于这个孩子的说三道四和自己的几个夫人对于这个孩子的冷漠。
起初,礼部尚书确实有些生气,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自己又不好偏袒谁。所以一直放任不管。
礼部尚书和年轻仙人走到杨成面前,杨成看到父亲过来也站起身,向父亲问了声好,就低下头站在那边。杨成对于这个父亲谈不上喜欢,但是并不厌恶他,甚至对于这个父亲还有些敬意。
礼部尚书拍了拍孩子身上的污秽,看着孩子说道:“你愿不愿意随这位仙师,上山修行?”孩子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其实他早想离开这个不愉快的家了。礼部尚书看到他点头,也是笑着拍了拍他的脑袋。
年轻仙师也笑着说:“这个孩子还小,还不能上山修行,等到他到了一定年龄,我会派人将他带上山去。”
礼部尚书站起来点了点头,仔细思量了一会,叫下人备好马车,将这个孩子流放到临关镇。说是流放也是迫于府中的压力。虽然,自己的几位夫人并没有施压自己,但是他们的上一辈,还有自己的长辈,对于这个私生子,却是一点都不待见,认为这个私生子就是败坏门风,有损杨家的名声。
虽然这次杨成成为了仙人的弟子,但是人心不古,如果杨成以后还是呆在府中,不免某些人会有些小动作,虽不会如何危险,但是总会寒了这个孩子的心。
还不如名义上将这个孩子流放,暗地里却派人保护好这个孩子。
到了临关镇后,杨成从未像现在一般自由,说话多了,人也开朗了许多。
现在,杨成已经到了去白华山年龄,而这次来接他的人,不是那位年轻仙师,而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
老人在门口时,感觉到一闪而逝的奇异感觉后,进入杨成的家中说明了情况。杨成也点了点头说自己准备准备,明天就随老人去白华山。
回到家中的杜子羡,看着还在忙活的母亲,便上去帮忙。母亲却停下手中的活,看着杜子羡默默无言。杜子羡看着今天有点不一样的母亲,有些奇怪问道:“怎么了吗,母亲?”
妇人并没有说回答他的话,看了一会之后,就继续忙活起手中的活。杜子羡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今天的母亲跟平常有些不一样,平常的母亲都不会这样看着他,而且自己说什么,母亲都会一脸慈祥的回答他,杜子羡也没有想太多,像平常一样做完所有该做的事情,便上床睡去。。
第二天早晨,有一位老人送了一封信给杜子羡。杜子羡认识这位老人,就是杨成家中的管家,杜子羡有些疑惑的拆开信封。
信上写道:杜子羡,我就要去白华山上去修行了,以后我们肯定会见面,不过见面的次数可能会很少,山上修行之人一闭关可能就几十年,下次见面有可能你已经老了,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期待以后的相见,后会有期。
看完信之后,杜子羡叹了口气,望着远处刚刚露出头角的阳光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