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设好灵堂,家中子弟女眷连同仆役婢女皆披麻戴孝,李龟年等小辈跪在后面,靠近灵堂处则是父辈,他们负责接待宾客。
便在此时,门房匆匆来报,圣人携皇后、太子、温王、安乐公主等到访,李景伯兄弟领衔出了灵堂,李龟年等紧随其后。
圣人特赐锦被给李怀远充敛,让宦官将锦被交给李家管事,亲手扶起李景伯,并开口让其他人免礼。李景伯亲自安排皇帝一众人去歇息,他刚走不久,门房来报说相王携豆卢贵妃、宁王、申王、临淄王等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李景仲连忙上前接待,随即将灵堂这边事务交由长房长孙李彭年处理。
随即,门房报千乘郡王、驸马武攸暨与太平公主前来吊唁,送绢一匹。李彭年率家中女眷族弟上前谢礼,雍容华贵的太平公主看了看眼前少年,赞叹一声:“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李家不愧是名门望族。”
李彭年不卑不亢的应对,大方得体,李龟年心中却波澜起伏,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他便见到了帝国最有权势的三拨人。要知道他之前见过最大的官员,也不过副厅级别,如今跨越了好几级,直接见到帝国元首,心中不免有些激动。
太平公主一行人被管事带去休息,李鹤年对李龟年说道:“阿兄不比紧张,皇家因我们李家有功于社稷,不会为难我们的。”李龟年尴尬点了点头,神情有些许凝重。
随即,门房继续通报,天官尚书、汉阳王张柬之,遣人前来吊唁,送绢一匹。侍中敬晖,侍中桓彦范,遣人前来吊唁,送绢一匹。李彭年安排家中仆役带人前去休息,等待入席。
李龟年好奇问道:“阿兄,为何他们不亲自前来,而是遣人所来?”在他看来,皇帝都亲自前来,而那两位高官遣人来吊唁,有些轻视李家之嫌。
李彭年做了一个嘘声的手势,低声说道:“十二郎慎言,这里人多嘴杂,这事休要再提,你只需知道他们有难言之隐便好。”
李龟年恍然,随即又听到门房通报:
中书令、光禄大夫魏元忠,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中书令、京师留守、宋国公唐休璟,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中书令、郢国公宗楚客,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中书舍人崔湜,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听到崔家人前来吊唁,李龟年咬牙说道:“他们还敢来,阿兄,我一定要将他们赶出去。”
李彭年拦住他,解释道:“此崔家可非彼崔家,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与崔老贼所在的清河崔氏虽同为名门望族,却互有争端,关系十分微妙。”
听闻此言,李龟年说道:“这样的话,我就放心了,敌人的敌人可以争取为朋友,望阿兄允许我去接待他们。”
李彭年点头同意,李龟年便学着其他人的样子,安排崔家人先在客房饮茶,吃些瓜果,而后深深一揖,退出房门,来到灵堂。
门房继续通报:
中书舍人、太常少卿郑愔,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中书舍人薛稷携驸马薛伯阳并荆山公主,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梁王武三思,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建昌王武攸宁,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开府仪同三司豆卢钦望,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工部尚书张锡(李峤的舅舅),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巨源,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西京留守杨再思,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兵部尚书韦嗣立,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兵部员外郎张说,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兵部侍郎、修文馆学士崔日用,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吏部侍郎魏知古,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王府长史、郧国公韦安石,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礼部尚书、鲁国公韦温,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当通报到侍御史卢怀慎,御史大夫窦怀贞,二人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四匹时,李彭年带着两个弟弟迎上前去,深深一揖,道:“世公。”
作为李怀远年轻时的好友,两人面带忧色,卢怀慎摸着李彭年的头,让他节哀,窦怀贞叹息一声,说道:“你们阿翁去了之后,以后有需要,只管告诉世公,我必定竭尽全力。”李彭年亲自领着两位老人及他们亲眷去歇息,让李龟年和李鹤年两人照应着,两人答应,门房继续通报:
御史中丞萧至忠,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三品祝钦明,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司仆寺卿、梁县侯姚崇,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当听到姚崇之名时,李龟年不禁多看了一眼,只见那是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人,他不禁小声嘀咕道:“这就是一代贤相姚崇吗,真是风姿俊逸啊。”
门房的通报还在继续:
大理寺卿裴谈,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检校贝州刺史宋璟遣儿子太仆少卿宋升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陆象先,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左台监察御史赵彦昭,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左骁卫将军郭元振遣儿子郭鸿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当听到昭容上官婉儿领衔一众女官前来吊唁,送绢八匹时,很多被安排落座的官员纷纷投去关注的目光,李龟年见一个四十出头的女子,风姿绰约,遥遥领先,她身后的女官们也有一种傲然出众的风采。李龟年不禁小声感叹:“不愧是青史留名的才女,即便是在这众多的帝王将相、王公贵族中,也有不逊色的气质。”
此刻,门房通报黄门侍郎崔知淳,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李鹤年拉了拉李龟年衣袖,说道:“阿兄,他、他是清河崔氏,也就是崔知浑的胞弟。”
“那还等什么,告诉家中仆役,将他们乱棍打出去,不用他们猫哭耗子假慈悲。”李龟年咬牙说道,就要上前撕破脸皮,李鹤年比他识大体,拉住他小声提醒道:“可是圣人在,贵族们、高官们都在,我们这样做,可真就闹出天大笑话了。阿翁九泉之下,也不得安生。”
李龟年拳头紧握,吩咐管事接待,不肯多看崔家人一眼。
莘国公窦希玠,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将作少监李迥秀,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朝邑尉刘幽求,携家眷前来吊唁,送绢一匹……
门房通报了很久,鱼贯前来的官员们总算是悉数前来了,随后,圣人在所有官员面前念出了祭文:
“呜呼!天不垂怜,折吾股肱,涕泗横流,忧患乃多。李公少孤而贫,好学善属文,不以宗人高荫入仕,高风亮节,时人称贤。应四科举擢第,除司礼少卿,出冀州刺史,又授同州刺史,在职以清简称,实乃社稷良臣。入为太子左庶子,兼太子宾客,历迁右散骑常侍、春官侍郎。大足年,迁鸾台侍郎,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岁余,加银青光禄大夫,拜秋官尚书,兼检校太子左庶子,赐爵平乡县男。长安四年,以老辞职,听解秋官尚书,正除太子左庶子,寻授太子宾客。神龙初,除左散骑常侍、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金紫光禄大夫,进封赵郡公,俄以疾请致仕。因孤新登基,怜吾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不以疾推辞,知东都留守。李公秉要执本,公忠体国,功垂千秋,名存万世。魂兮归来,尚飨!”
圣人念完给李怀远的祭文之后,宾客中那些高官显贵无不痛哭流涕,跪地山呼万岁。李怀远的死,本是平常,但这些混迹官场之人,内心之中皆有各自的沧桑,所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他们从李怀远的落幕中感受到为人臣子所获得的至高荣耀,同时又凄然生命的无常。
在灵前守孝的李龟年也被那情绪感染,脸有泪花,他告诉自己只是在游戏中,不要带有太多个人情绪,但似乎这样的想法与实际行动大相径庭。之前对于玩得菜的队友,他忍不住会跺脚,如今在游戏中感受喜怒哀乐,令他有种再世为人的真实感。
便在此时,一个与他年岁相仿的孩子来到他面前,伸出袖子替他擦拭眼泪。李龟年不禁一愣,开口问道:“你是何人?”
“我叫崔涤,你可以叫我崔九。我很羡慕你,因为很早的时候,我阿翁便已离世,我甚至从来没见过他。在我几岁时,家中有人去世,我阿娘便替我擦眼泪,给我唱曲儿,要不我给你唱曲儿吧,这样你就不会这么悲伤了。”
“多谢你了,不用了,我现在好多了。”李龟年谢绝了崔涤的好意,也正是这一次初相遇,令他结实了崔涤,那个他相伴一生的知己。
注:文中祭文是结合李怀远传编的,因情节需要,望海涵。文中提到这些人物,在后来很多都成为丞相,在宫廷中搅弄时代风云。本文采用宏大叙事结构,李白、高适、王昌龄、王之涣、杜甫等文坛大腕将相继登场,高仙芝、封常清、郭子仪、李光弼等沙场名将也会轮番上阵,当然也会有逆贼安禄山、史思明,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及西域诸国的胡人,倾城美人杨玉环,权臣李林甫、杨国忠等。有兴趣的读者可收藏,以便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