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
北燕皇帝公孙莽,在燕武城令二十万铁骑,分三路征伐宣国。再以八万铁骑,分两路征讨西秦。
那攻宣国的三路将领。
第一路,北燕一席武安大将军,北燕凉侯邓关仙,率领七万北燕铁骑。邓关仙威名“北燕军仙”,曾以三百人铁骑,在北原破了已亡国的太辽国整整十万大军。他的手下,还有个被世人称为“武仙人人”的薛华象,此人曾以一杆银枪拦住太辽国三百铁骑,被封四席上虎将军。
第二路,北燕太子公孙翊宇。率六万北燕铁骑,为先锋军。公孙翊宇虽名声大不如邓关仙,但这北燕太子最擅长的,就是打先锋。他手下,共计九十九名由精锐北燕皇卫铁骑组成的金枪虎骑军,这九十九人,皆是打过不下五十场恶战的死士。
第三路,北燕一席明安大将军李穆和,率八万北燕铁骑,作为后卫军。李穆和,当初在北境大战中,唯一一个以三十人的军队死战北岐五千精锐甲士三天三夜的将领,并且最终等待到北燕皇帝亲率的援军,打过大战十三场,胜十一场,世人称为“北燕不朽将”。
那攻西秦的两路将领。
第一路,北燕一席南疆总管龚金刚,率四万铁骑与一万白熊军,作为后卫军。龚金刚可是个北燕的狠人物,当年的北境大战,率一万五千白熊军,连续攻破北岐城池六座,斩杀北岐大将两人。
第二路,北燕二席千武大将军杨逍遥,率三万北燕铁骑,为先锋军。这杨逍遥,本是道家出身,后因战火,道观被毁,道观中所有人被杀,唯有他躲在井中,躲过追杀。后来,杨逍遥参军,一场又一场大战,让他登上了二席武官的地位,此人从来不杀俘虏,不像龚金刚一般,以杀虐为乐。江湖中,杨逍遥被世人称为“慈悲将军”。
宣国京安城皇宫内。
“好一个北燕!他们敢过北疆!朕让他们尸骨无存!”宣国皇帝李策云对着满朝文武说道,这一通话,彻底激起了文武百官的战意。
“何人敢去与北燕人决死?”李策云站起来说道。
“末将愿往!”百官丛中,一个面容彪悍,身材魁梧的老将军站了出来。
这老将军,名徐猛,官封宣国一袭狼骑大将军。今年六十有四,经历过不下百场战役。
“不出百日!末将就将那邓关仙人头提来!”徐猛在朝廷上拍了拍胸脯。“我身已老,剑仍锋利,邓关仙此等竖子,安能挡我一剑?”
“好!徐老将军威武!朕点精兵强将七万士卒予你,若挡住了那北燕人,朕封你为国侯!”李策云说罢,指了指龙椅下的太子李明英,说道:“吾儿!你与徐老将军一同前去北疆!朕点骁骑一万予你,现召你为大宣国二席骁骑大将军!”
跪在龙椅之下的太子李明英起身拜谢,答道:“儿臣定为父皇立下战功赫赫!以保我大宣疆土!”
忽然,大殿门外走进来一个穿着金甲,提着长剑的少年。好家伙,这可是在上朝,谁敢这么放肆?
“父皇!儿臣也愿提大宣虎师!以拒北燕!”那金甲少年远远地在大殿门口说道。
这金甲少年,乃是李策云次子李明孝,时年十八,正是傲气之时,所以如此放肆。
李策云大笑起来,“行行行!点轻猎骑三百人予你!去给你大哥当个先锋!”
李明孝在大殿门口抱了个拳,提剑而去。那背影,像极了当初桀骜不驯的李策云,每每看到李明孝,李策云总会想起自己少年之时。
宣国京安皇宫太明殿内,李策云点虎师十三万,也分三路拒杀北燕铁骑。
第一路,宣国一席狼骑大将军徐猛,率七万大军,并太子殿下与二皇子殿下的一万精锐之师,为中卫军。宣国第一老将,用兵如神一般。北境大战,五胜无一败,从宣国北疆战至南北原边疆,杀敌军五万人,破敌一千里。
第二路,宣国一席左军相黄太恭,率二万重甲军,为先锋军。黄太恭早年戎马,后弃武从文,当了个纤州太守。后在北境大战中救下圣上,官职步步高升。
第三路,宣国一席顺武大将军典铜山,率重甲武卒四万,为后卫军。典铜山,宣国一头虎,与徐猛齐名,一狼一虎。此人本是宣国南原的一个小武官,不入席。北境大战,是个会掉脑袋的时候,也是个会让脑袋变贵的时候。一战中,典铜山率乡勇五百卒,亲自手提大刀,骑青马,与北岐大将韩贤忠战了一天。好家伙,这场面被圣上看见了,马上招他为一个七席将军,以后的路啊,越走越快,杀的人,越来越多。
北疆上,兵家啊,又要流血了,满是甲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