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407500000009

第9章 编辑的激情:《时尚先生》

《时尚先生》杂志正处在这骚动的年代里,而有哈罗德·海斯(Harold Hayes)做我的伙伴,使我真是喜欢60年代的每一刻。每个月都会有一些新表现,造成新旋风。

——乔治·路易斯(George Lois),

《蔚蓝诡计》(What's the Big Idea?)

“广告是打破成规的艺术,而非建立定律的科学。”在麦迪逊大道上横行的乔治·路易斯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的创意者对严谨的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式广告的背叛。人们对于20世纪50年代循规蹈矩的中产阶级审美观念已经腻透了,每一个领域都试图在利用“革命”这样的情绪消解沉闷。

克雷·菲尔克与哈罗德·海斯是杂志领域的乔治·路易斯。他们似乎不太理会威廉·肖恩控制下的《纽约客》的高调作风,他们渴望摆脱超然物外的编辑形象,成为烦躁的1960年代各种风潮的参与者与引导者。

菲尔克是当时《纽约先驱论坛报》周日版的编辑,在该报破产后,单枪匹马找来几百万美元的投资,买下周日版,改造成赫赫有名的《纽约》杂志,随后又购买了另类杂志《村声》(The Village Voice),成为纽约地区最重要的文化言论阵地。

而海斯则于1961年以二十四岁的年龄进入《时尚先生》杂志后,将1960年代的一切活动一股脑地塞进了这本男性刊物。除了传统中的靓女、美酒、优秀小说外,《时尚先生》更成为“新新闻”、新型封面设计、嬉皮式报道风格的开创者。假若我们用“使命感”来形容鲁斯的《时代》,用“严肃”来形容威廉·肖恩的《纽约客》,用“厚颜无耻”之于休·海夫纳(Hugh Hefner)的《花花公子》(Playboy),那么对哈罗德·海斯指导下的《时尚先生》,匹配的词语一定是“好玩”。

在印第安纳大学教授新闻学的卡罗·泼斯格鲁(Carol Polsgrove)在访问了五十几个当事人,阅读了大量原始资料之后,写了一本名字冗长却趣味横生的著作——《它并不优雅,但是不是很好玩吗:与哈罗德·海斯的〈时尚先生〉共度六十年代》(It Wasn't Pretty, Folks, But Didn't We Have Fun? : Surviving the 60s with Esquire's Harold Hayes)。乔治·路易斯将海斯形容成马克·吐温式的人物——喜欢穿白西装,常常摇晃着一根长长的雪茄,拥有一双桥牌高手似的眼睛。这位天才编辑,在高中时就创办了一份获奖的学生杂志。

在海斯进入这本杂志前,在创办编辑金里奇( Arnold Gingrich)的文学志趣的引导下,以男性时尚为宗旨的《时尚先生》杂志曾发表过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名家小说,在文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但1960年代丰富而无序的社会风向,却最终让这本老式杂志显得迟钝不堪。

哈罗德·海斯注定是喧闹氛围中的楷模编辑,他生气勃勃、无所不包甚至略显低级的品位,给《时尚先生》杂志带来了与1960年代气氛配合得天衣无缝的风格。像所有伟大的编辑一样,海斯在人才选择上具有惊人的天赋,并赋予选择对象绝对的自主权。

在广告界以胆大妄为著称的乔治·路易斯成为杂志的封面指导。黑人拳击手、印第安土著居民、尼克松的那张脸,还有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坎贝尔汤罐这些1960年代最经典的标志,皆被大胆而夸张地用于《时尚先生》的封面之上。面对“种族主义者”这样的指责,海斯毫不妥协地同路易斯并肩作战。路易斯曾选用惊世骇俗的黑脸圣诞老人作为封面,虽然激怒了广告客户,使《时尚先生》直接损失了七十五万美元的广告费,但海斯多年后仍然坚持说,倘若没有路易斯,《时尚先生》就不是《时尚先生》。1991年,《印刷》(Print)杂志回顾道,乔治·路易斯为《时尚先生》设计的九十二个封面确实是有史以来最令人难忘的杂志封面。

1963年,一位名叫汤姆·伍尔夫的年轻人来到杂志求职。海斯给他的第一个任务是以特制汽车为题写一篇长稿子。这个耶鲁大学的毕业生跑到加利福尼亚,花了数周时间研究这个问题,但是到了该交稿的时候,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最后只好用一整夜时间,弄出了一份长达四十九页的意识流式的备忘录交差。结果,这篇稿件的题目被改成《橘片样的糖果色流线型娃娃》(The Kandy-Kolored Tangerine-Flake Streamline Baby)后几乎全文照登。这篇文章开创了影响一时的“新新闻写作”时代,汤姆·伍尔夫及后来《滚石》的亨特·汤普森(Hunter S. Thompson)让依靠这种半小说、半报道式风格写作的作者,跻身到了美国当代杰出作家之列。而《时尚先生》则让自己成了新闻业中开风气之先的媒体。在海斯时代,《时尚先生》杂志撰稿人的名单上是一串儿性格怪异、写作标新立异的作家: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杜鲁门·卡波特、詹姆斯·鲍德温、盖伊·泰勒斯(Gay Talese)……

为了寻求创新,海斯派遣一位编辑陪同“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去印度报道。而他自己则飞到巴黎试图说服法国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为杂志撰稿。1968年,他成功地让另一位“垮掉派”作家威廉·伯罗斯(William Burroughs)为《时尚先生》报道年度美国大选。在伯罗斯发回的杂乱无章的稿件中,《时尚先生》杂志老板金里奇批注道,他只能看得懂第六、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七、二十九和三十一段。不过,他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只要其他编辑能看懂剩余的段落。在海斯时代,《时尚先生》杂志编辑的野心被无限扩张出来,没抱多少希望的他们甚至要远在法国的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为杂志撰写有关“荣誉”的命题文章,结果这位法国英雄还真就同意了。

金里奇代表的董事会利益似乎对于哈罗德·海斯肆无忌惮的编辑风格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容忍。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个花样百出的编辑将《时尚先生》变成了1960年代的风向标。尽管汤姆·伍尔夫与威廉·伯罗斯的文章不堪卒读,乔治·路易斯的封面过于夸张,但是它们实在受年轻人的欢迎。1967年,《时尚先生》杂志发行量突破一百万份,赢利三百四十万美元。

1960年代,万事都在探求变革。就像诺曼·梅勒们妄想推翻海明威那套一样,《时尚先生》杂志试图传达出由摇滚乐、学生运动、性混乱构建的60年代美国情境。海斯时代的《时尚先生》仍旧是一本男性杂志,其杰出之处在于它最大限度地了解了男性的定义。男性不仅仅关心《时代》报道的全球政治事件、《华乐街日报》的商业新闻,以及《花花公子》中的纵情声色、《GQ杂志》强调的男性服装与香水,当然也不仅仅是在摇滚乐中的狂躁……在海斯看来,一个标准男人要对这些事物全都充满兴趣,他编辑的《时尚先生》杂志正是这纷乱男性世界的综合评介。1960年代的男人喜欢让自己显得有挑衅性,于是海斯让《时尚先生》也表现出一副傲慢的德性,他最试图表达的不是单纯的文字或者图片的力量,而是试图通过《时尚先生》表现出一种鲜明的性格与主张。这种姿态比单纯的编辑能力更富吸引力。

到了1973年,喧闹狂欢的1960年代彻底过去了,而哈罗德·海斯似乎也失去了他充满激情与创意的编辑风格,董事会对他逐渐失去了兴趣。在拥有发行人与总编辑双重身份的要求被拒绝后,海斯愤然辞职。之后的岁月,他做过电视,短暂地编辑过杂志,于1989年死于脑瘤,终年六十二岁。

时至今日,在提及伟大编辑这样的名单时,哈罗德·海斯毫无愧色地与威廉·肖恩、蒂娜·布朗、格伦沃德、詹恩·温纳比肩而立。就像巴顿将军只适合生存于战争期间一样,哈罗德·海斯的杰出才华只有在混乱的年代才能得以充分表现。这一点,正如《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对1960年代的《时尚先生》杂志的评价:与哈罗德·海斯一起疯狂的日子。

一个笑话有力地证明了海斯性格上的偏执。为《时尚先生》撰写超过四十篇文章的托马斯·摩根(Thomas B. Morgan)曾去找海斯,要求将稿费从一千三百五十美元提高至一千五百美元。但海斯却说,只有诺曼·梅勒的稿费是一千五百美元,而他是该得诺贝尔奖的人。摩根抗议道,《名利场》等杂志都付出了更多的报酬。海斯则一板一眼地回答:“当我死后下葬,在即将被盖上棺材盖的瞬间,我最后一句话仍是,摩根值一千三百五十美元,梅勒值一千五百美元。”

这种强烈的姿态感似乎正印证了哈罗德·海斯的名言。他声称,杰出的编辑并非只是选择优秀的稿件,而是要能传达一种主张。是的,海斯的主张从来都鲜明而坚定,这也是为什么他在标榜主张与激情的60年代能大获全胜,而在接下来相对平庸的七八十年代却步履维艰的原因。

同类推荐
  • 校长学校生活与环境的管理(下)

    校长学校生活与环境的管理(下)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 士者弘毅

    士者弘毅

    本书是潘维教授继《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之后的又一思想文集。书中收录了作者自2004年至今的人文类文章和近期的一些政论文。书中文章形散而神不散,体现了一位中国学者刚毅自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故名《士者弘毅》。书中的《忆先师陈翰笙》《理想主义与大学》《科学工作者的祖国》等文章曾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为什么大学要培养理想主义?当代学者的使命是什么?科学工作者的国家认同有什么意义?什么是“中国学派”?什么是我国百姓能理解的社会主义?如何理解“新时代”?如何实现人民之治?怎样的发展才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党和政府要“以小为大、以下为上”?如何提高大城市的治理能力?作者以深邃的思考、清新的史观、直击人心的语言风格回答上述问题。书中的观点或高屋建瓴、一针见血,或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给人以强烈的思想共鸣和情感共鸣。
  • 大托铺的笑话

    大托铺的笑话

    “百家小集”为系列小开本的思想随笔类图书,选取人文社科类学者或文化大碗为作者,但不排除有思想的作家随笔类文字。邀请不同知识背景和口味的人为主编,每人编一辑。《二一六年后平反》是知名出版家、历史学者钟叔河的自选集,收入了他从1992年到2007年间的历史、文化散文四十来篇。
  • 抗争与合作

    抗争与合作

    随着国家正式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传播正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策略。通过对江苏省J市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传播策略:强制型传播、灌输型传播、交易型传播、监督型传播和对抗型传播。最后本书提出一个理想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型传播。
  • 每天读点社会学

    每天读点社会学

    本书是一本学习社会学的理想工具书。书中没有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而是用生动、通俗的语言阐释了社会学的原理和理论流派,用社会学的思维来解读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又没有深入、全面思考的日常现象和社会问题——成长、学习、工作、交友、家庭、婚姻、群体生活等,指出某些看似孤立、特别的事件所折射出的社会学意义及对社会、对个体的影响,提供给我们一种社会学的思考方法,会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书中还分析了某些群体的特定行为和心理,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他人,更好地为人处世。本书将给你一双社会学的“眼睛”,教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如何了解生活环境、生活空间和社会秩序,如何发现普通现象背后隐含的社会和人性规律,如何用社会学的思维洞察事物表象,发现本质,帮助你更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
热门推荐
  • 见到夕阳遇见晚

    见到夕阳遇见晚

    他,全国都害怕的男人,居然对一个苏家三小姐没有办法。婚后几个月,陆向晚对她百依百顺,她要什么就给什么。她要星星给她摘下来,她要月亮给她取下来。
  • 异灵纪事

    异灵纪事

    梦中女孩她是谁?销魂一夜为哪般?人畜何以见深情?他类为何长相思?前世今生的纠缠,生生世世的誓言,现实与梦中的交织,青春与热血的碰撞!敬请期待——《异灵纪事》
  • 凝文之月染千歌

    凝文之月染千歌

    相爱却不能爱,时间应该是最好的羁绊。已行的事,后必再行,以有的事,后必再有
  • 妙妻的烦恼

    妙妻的烦恼

    [花雨授权]如果不答应嫁进斋川家,奶奶和妈妈就得去坐牢了!她绝对不能坐视这件事情发生,嫁就嫁!只要帮他生下继承人就可以离开了?只要她动作快点,一年之内就应该可以“交差了事”走人去!可是,麻烦的是……
  • 相府嫡女

    相府嫡女

    本是无忧无虑的相府大小姐,却因错信妹妹,被陷害,被利用。悲惨的人生都是妹妹和继母一手促成,最后还葬身火海。不可思议的重生,让她重新回到了十四岁。老天爷给了她再世为人的机会,原本天真的大小姐,该如何逆转命运,报仇雪恨呢?
  • 三国之东吴良

    三国之东吴良

    数不完的英雄故事,道不完的儿女情长,新人新作,跪求看官打赏
  • 我的对象竟是冷宫嫔妃

    我的对象竟是冷宫嫔妃

    叶桐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吃了十桶螺蛳粉竟穿越了?!也没想到自己居然是一个冷宫里的扫地的宫女!更没想到这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居然是个男的??古代人都这么open的嘛?!后来,叶桐桐偶然发现这妃子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之间到底会有怎样的纠缠和羁绊呢?
  • 要做你的天使

    要做你的天使

    元筱橙才不知道自己对于方泽宇有多么多么重要。冲他,绿他,逼他退婚……她以为自己在坚守真爱,可仅仅一个黄昏,甜蜜的,全都灰飞烟灭。离开方泽宇的两年里,元筱橙像长大了十几岁,她现在才明白自己所需要的,所适合的,能爱的……从初识至如今,四年里,他们都变了,如果不能回到过去,那就,重新开始……你好,我叫元筱橙。
  • 临法传说

    临法传说

    魔法来自哪里?世界的真相又是什么?一切谜团在一个被开除的学生身上被一点点揭开。如果这个世界不值得保护,那我这个正义的使者究竟是为何存在的?
  • 霸王别姬之风华正茂

    霸王别姬之风华正茂

    天哪,她怎么就这么倒霉啊!穿越成新娘也就算了,还是个哑女?最最关键的是花轿半路被劫,她竟被邪魅男子凌辱了?遭遇退婚不说,居然还被活人装棺!侥幸逃脱,她华丽蜕变,成为一代女奸商,更招惹美男无数,命运开始翻转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