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让生放心不下,他决定回家看看父母。
回周庄那天,让生是下了高铁再转公共汽车回家的,那是最后一班公共汽车,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周庄的道路很直,上百年来,周庄的房子盖了拆,拆了盖,其实结构变化并不是很大。
道路两旁没有人,一直老鼠受到了惊吓,从路的一边跑到了路的另一边,让生吓了一跳,一条狗叫了起来,跟着周围的狗都叫了起来,很响,吓得他身体一颤。
壮胆继续前行,前面就是他家的胡同了。这个胡同口他走了十几年,看到它就能想起小时候玩耍的场景,推铁环,打土仗,和同学一起做作业……
他想得太投入了,不小心被一块石头拌了个趔趄,差一点趴到地上,等再次站稳的时候,发现墙角处黑漆漆的一堆,仔细一看,原来是母亲。
“妈,你怎么不回家?”
“我在这里等你,听说你下午要回来。我吃过中午饭就在这里等你,没想到你这么晚才到。”
让生心里酸酸的,他欠母亲的爱太多了,读书时母亲就总是在这里等他吃饭,这么多年了,母亲再次在这里等他,让他再次感觉自己像个孩子。母亲说过,不管让生多大,在母亲心目中他都是孩子。
和母亲在出租屋住的时候,让生过得很幸福,他有一种一辈子都不会再和母亲分离的感觉。他后悔让父亲去深圳,要知道最后还是回到周庄,当时还不如让父亲直接回到周庄。
现在可好,把他的家闹得乌烟瘴气,最后还是回到周庄。因为父亲回周庄什么都不干,母亲不放心他,就和他一块回来,专门照顾父亲。
父母虽说没有甜言蜜语、执手偕老的承诺,真到关键的时候,还是相互关心的,那种感情是深藏在心里的。
看见母亲,让生更觉得惭愧,他自认为是个不孝的儿子,自己过着大都市繁华便利的生活,却让父母又回到小村庄过着清苦的生活。唉,母亲呀,儿子无能让你们吃苦了。
“天这么黑,就别在外面等我了。”让生埋怨母亲。
“习惯了,你小时候我就喜欢在这里等你,现在虽然大了,可是一说你要从外面回来,我就不由自主地来这里接你,反正我也没事。”
“回老家的生活还习惯吧?”
“有啥不习惯的,这是我们的家,我们在这里呆了大半辈子,出去还没几年,生活习惯还没有没改变。”母亲边走边说,让生挽着母亲的胳膊。
“那就好,千万别太辛苦了,能请别人干的活就别自己干,需要钱我给你们,也别太节俭了,要吃好喝好,把身体养得棒棒的,活个大岁数,就是儿子的愿望。”
“家里没什么活儿,就是吃了睡,睡醒了吃,串串门,散散步,就这点事。在老家不比深圳,花不了几个钱,你给我们钱也是放在那里,不如在你手里还可以投资盈利。你也不用担心我们,至于能活多大岁数,那是天注定的,俗话说先造死后造生。”
不知道碰到了坑还是踩了个石头,母亲身体晃了一下,让生赶忙用力扶住。从说话的语气和走路的姿态看,母亲老了很多,没有在南方那股精气神了。
“不要迷信,要相信医学和科学,就会越来越长寿。”
“你说得对,我都知道。今天早上,你爸早早就起来为你准备饭菜,下午做了一大桌好菜,估计现在也凉了,也不知道热了没有。”母亲开心得合不上嘴,让生回来了,父亲做饭,母亲可以暂时休息。
进了院子,感觉家里又破落了很多,这栋房子大概有四十多年了,刚建好的时候,那是胡同里最好的房子,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最好的房子变成了最差的房子,还被政府钉上了危房的牌子。
墙壁上有两条手指宽的裂缝,叫让生担心,房子会不会裂成两半。
“爸,我回来了。”看屋里暗淡的灯光,还有寂静杂乱的院子,让生故意提高了声音,给这个院子增加一点点朝气和阳刚之气。
父亲听让生和母亲说话就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帮他接过手里的行李,在他背上拍了拍说:“行,比我在深圳的时候又强壮了不少。”让生故意挺了挺要,好让父亲觉得他更强壮。
“爸,你也很强壮,还是那么年轻。”
“我比你强壮,能吃能睡,不会生气,又闲不住,身体好着呢,你妈我就比较担心,她老是闷闷不乐。这人呀,不管在哪里,不管什么条件,都要开心面对,都要把生活过好,你说是不是。”让生扭过头,脸朝着母亲:“我爸说的对,你要多学习。”
屋子里,地上堆积着一大堆玉米棒子,让生很奇怪,父母不是没有农田了吗,哪里来的玉米,难道是三叔给的?
“不是,是我和你妈在农田里捡的。”父亲自豪地说,母亲更是开心得不得了。
“现在的人呀,一点都不知道节约,收玉米的时候丢三落四,你看这么大的玉米棒子都不要了。我和你妈勤快点,把这些漏掉的玉米捡回来,减少浪费。”
父亲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年轻的时候缺吃少穿的日子,在他脑子里节约两个字永远正确,浪费两个字永远代表可耻,甚至犯罪。
“浪费不浪费和你有什么关系,别总是把自己说得那么高尚,让周围的人烦。咱捡玉米就是想吃点不花钱的粮食。”母亲说话跟子雅一样,都是直来直去,没有那么多深意,所以母亲挺喜欢子雅。
“哈哈哈,你妈就是个俗人,本来做了一件高尚的事,她这么一说就变得俗不可耐。咱家俩儿子,一个上海、一个深圳,咱还在家捡玉米,是他们不给吃的呀,还是他们不给穿的。”
难怪母亲总是说父亲常有理,父亲这么解释让生真的感觉父亲做了一件有益的、高尚的事情。让生更知道浪费粮食不对,把别人浪费的粮食捡回来,当然高尚了。
母亲说不过父亲:“你就是常有理。”说完我们三口都笑了,笑得那么淳朴,那么开心,和在城里的笑不同。
“好了,好了,不说了,赶快吃饭吧。我蒸了几个菜,都是你最喜欢吃的。”父亲笑了笑,指了指蒸牛肉。我一回到这个家,父亲从来不会节约,拿出最好的让儿子吃。可是在深圳,我让父亲吃点好的,他却怎么也不肯接受,为什么呢?让生百思不得其解。
“爸确实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因为继承中国的传统就是社会责任感。”让生发自内心地夸奖父亲。母亲却有不同的见解:“你可别给你父亲戴高帽了,他会飘飘然的。”
父亲一本正经地指着他的脸。“哪有飘飘然?儿子说的是事实,你们仔细看看我像谁?”父亲又开始问这个问题了,他从让生的小时候就开始问,一直问到现在。让生笑着没有回答,他在等待母亲的回答。让生熟悉母亲的答复,他就是在这个答复中一点点长大的。
“那也没错,大家都操心...就轻松多了。哈哈哈。”父亲亦然是常有理,他和父亲开怀大笑,母亲见他们父子俩如此开心,也跟着笑了起来。
三叔周守礼听说让生回来了,就来到他家,想和他好好聊聊,让生从小就不喜欢三叔,甚至有点怕他,见他来了,就开始沉默不语。
父亲大声提示让生,让他给三叔搬个凳子,让生找了个凳子放在三叔的面前,三叔接过凳子坐下,从兜里掏出一支香烟点燃,吸了两口:“我说话,你们年轻人不爱听,可是不管你们爱听不爱听,我都要说,不然你们以后会后悔的。咱家出了个瞎老五,不能再出了。”
让生非常厌恶,三叔怎么总是说这个。
“现在父母还很结实,可是年龄毕竟大了,谁知道哪天会出什么事呢?到时候你后悔就来不及了。你和良生在外面都混得不错,早日重把父母接到身边才对,让生,你懂我的意思,别来那么多虚的。”
三叔看了看让生,并且看了看房子上的裂缝,让生眼圈有点红,他点了点头。三叔的话还是那么难听,这次却是让生第一次理解到了三叔善意,让生觉得自己真的是长大成人了。
三叔笑呵呵地说懂了就好,别总是觉得三叔说话难听,三叔也是吃过亏的,后悔了小半辈子了。
让生知道三叔说的吃亏的事是什么,三叔对这件事真是耿耿于怀,那就是当年是他推倒了周家的祖坟的墓碑。让生也是第一次意识到,三叔说的家里再出瞎老五的事,不是专门针对让生的,而是三叔自己的自嘲。
母亲沏好了茶,让生迅速接过茶壶,首先倒了一杯,递给三叔,三叔开心地笑了笑:“让生长大懂事了,要是以前,早就拉着臭脸跑了。长大了就好,能听懂三叔的话了,觉得我的话有道理,就按我的话去做,日后肯定会得益的。”
让生第一次答应三叔,他会努力做好的,不过还得给他一段时间。三叔点了点头。
“你和良生呢,在大城市工作生活,肯定比我们这些土农民见识广,多回老家看看,去拜访拜访咱们周家的长辈,也给晚辈指一条明路,别总是不回来,回来了就蜗在家里不出去,你知道你的兄弟们都在等着你过去呢。”
让生点点头,三叔是个很重感情的人。
“现在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不错,不会给你添麻烦的,都是希望你过去叙叙家常。哈哈,三叔一来就数落你,不烦吧。不说了,喝茶。”
让生再次答应三叔,这几天一定去拜访各位叔伯兄弟。这是让生和三叔第一次会心地谈话,几十年误解正在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