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步入自己独特的职业生涯,缘自与约塞夫·布罗伊尔之间的友谊跟合作,后者是位成功的医生和生理学家,比他大14岁,是通过布吕克认识的。虽然岁数和地位各有悬隔,可布罗伊尔和弗洛伊德依然成了莫逆之交。弗洛伊德经常造访布罗伊尔,他们的友谊在弗洛伊德于维也纳总医院获取了医学经验之后更是上了一层楼,他们甚至经常谈到一些病案。
1882年11月,布罗伊尔告诉弗洛伊德说,他有一个病人,一位年轻的妇女,患有歇斯底里症,他已经为她治疗有一年半了。这位妇女在历史上有一个个案研究的假名叫安娜·欧,她就是贝尔塔·帕本海姆,她的父母是富有的犹太人,她还是玛莎·柏内斯的一个朋友,是个娇生惯养的姑娘。弗洛伊德受这个病案的吸引,让布罗伊尔详细透露了病情,并在数年后与布罗伊尔一起写了一份报告,就是经常被称作心理分析学的第一份个案报告,心理分析学生根发芽开始成长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贝尔塔·帕本海姆是位漂亮而有头脑的21岁姑娘,她深深地迷恋着自己的父亲,在他生病期间仔细照料他,直到她因严重的歇斯底里症而病倒在床。她失去了胃口,肌肉无力,右臂麻痹,还有一紧张就咳的严重毛病。她的父亲两个月后故去了,她的病情也更加严重了。她有遇见黑蛇和骷髅的幻觉,语言发生障碍(有时候,她不能讲德国母语,但是却能说英语、法语或者意大利语),哪怕渴得要死她也不能喝水,还有一阵阵的“缺失”,或者恍若梦中的时空错觉,她把它叫做“时间消失”。
布罗伊尔告诉弗洛伊德说,他一直定期为她看病,可无能为力,直到有一次碰巧撞上了一种很奇怪的新方法。在她发生“缺失”的时候,她常会呢喃地说出一些从一长串思想当中冒出来的词,而布罗伊尔发现,给她稍加催眠的话,他就可以让她以这些词为起点,为他重现她思想意识里的一些图景和幻想故事──这之后,很奇怪,她会有好几个小时不再有精神混乱。第二天,她也许又会进入另一种缺失,布罗伊尔又会通过稍加催眠而驱赶走这种缺失。他把它叫做“谈话疗法”,或者有时候叫“扫烟囱”。
布罗伊尔告诉弗洛伊德说,谈话疗法比暂时使其脱离精神混乱的意义大得多,如果他可以让她在催眠状态下回忆起某种特殊的症状最早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的话,这种症状就会消失。例如,有一次,她追踪自己为什么不能喝水,想起以前某个时候曾看见一条小狗在水杯里喝水,因此而十分恶心。她醒过来以后,就可以喝水了,这个症状再也没有出现过。同样地,谈话疗法还使她摆脱了右臂麻痹──她想起来,有一次,她在照顾父亲的时候,她的那只肢膊垂在椅背后面麻痹了,这之前,她曾做过一个梦,梦见一条黑蛇向她爬来而她却不能用胳膊赶走它。
通过这个方法,布罗伊尔一个接一个地攻下了她的病症并控制了所有的病情。可是,有一天夜晚,他发现她又一次发生了混乱,因腹部痉挛而疼得打转。他问她是什么毛病。“布医生的孩子要出生了。”她说。他惊愕地意识到,她正经历着歇斯底里的进行怀孕幻想,是从有关他的狂想中产生的。他突然把她交给了一位同事,与妻子一起外出旅行,不再管贝尔塔·帕本海姆的病案了。
而弗洛伊德则从这个案例出发,他和布罗伊尔在五六年的时间里讨论了一系列病案──贝尔塔·帕本海姆和弗洛伊德最近的一些病人──最终慢慢形成了一种歇斯底里理论,就是整体意义上的心理学理论。他们的结论是“歇斯底里症受到回忆的影响”──就是一些痛苦的情感体验的回忆——它们因为某种原因从意识中排遣出来了。在这样一些回忆保持被遗忘的时候,与此相关联的情感被“纠缠着”,或者被拴住并被转换成一种生理能力,表现为一种形式的病理症状。当记忆通过催眠而得以恢复时,情感可以被感知到并表达出来,症状也就因此而消失。这是布罗伊尔和弗洛伊德于1893年发表的一篇简短文章,和1895年发表的、有很多细节的长篇大论,即《癔病的研究》的要点。
梦和释梦
梦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一直是被神秘学所占据。弗洛伊德以他的理论和精神分析学为基础,提出了他对于梦的独特理解,并写下了《梦的解析》一书。
在他对梦的观点中谈到:“对于梦,有一种观点认为,梦是一种精神作用。柏拉图说‘梦是一种感情的产物’;亚里士多德说‘梦是一种持续到睡眠状态的思想’;哈特曼说‘人可以借由梦而追溯出自我的另一个领域——潜意识’;尼采说‘梦是白天失去的快乐与美感的补偿’‘梦的状态,就相当于疯狂的状态,因为两者都会呈现一种智力的混乱,并且均以内在主观的反应投射于外在世界’;艾历斯说‘梦使人脱离道德上的自我约束,而看到自我感情生活的原型’。”
“而在我看来,除去那些占据大部分的没有明确含义的梦之后,剩下的梦是一个人复杂的理智活动。比如当你梦到洞穴的时候,洞穴代表的是阴道,而当你梦到石柱的时候,石柱代表的是阴茎。”
在弗洛伊德认为,人们的意识分三层,超我,自我和本我。其中超我代表的是现世中的道德要求,是标准的卫道士,它时刻警惕着本我的出现。而本我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想法,也是最接近动物的部分,它代表的是人类原始的一面。这两个我都是不露头的,在现实中出现的是自我。而自我则夹在超我和本我中间,努力调和着超我和本我激烈的斗争。
当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或者当一个女生喜欢一个男生的时候,超我会说:“注意,你不能采取行动,因为你的行动将会给对方造成困扰,同时,也会侵犯对方的隐私。”而本我则会说:“不要犹豫,赶紧扑上去,推倒他/她,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而这个时候,最痛苦的就是自我了,它不得不在保持礼貌和发动攻击之间找到平衡,以使自己既不会被冠上色狼或者流氓的称号,又不致于丧失自己的猎物。弗洛伊德从柏拉图的回忆说中汲取了思维。他将柏拉图回忆说中不切实际的概念都去掉,然后将前世回忆说改造成婴儿回忆说。在弗洛伊德看来,而且也是经由现代科学所验证的,婴儿在两岁之前的经历将会决定他接下来对人生的态度。因为从出生到两岁的这个阶段,是婴儿培养安全感,性心理等关键心理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任何一点经历都会在日后对婴儿的行为造成影响。而在两岁之后,婴儿会将之前的记忆封锁,开始进入后世记忆时期。但两岁之前的记忆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潜意识当中,在意识之下主导着一个人真实的心理活动,而这个主导,清醒的时候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正如当一个人在选择水果的时候,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选择苹果而不是香蕉。
当一个婴儿在两岁之前可以得到完全的有求必应,那么他将会培养起完整的安全感,在他之后的人生中,他会对这个世界和他所拥有的东西抱以极大的信心。反之,如果一个婴儿在两岁之前没有得到足够的照顾,他的安全感就会非常不完全,在他成人之后,他就会对这个世界抱持一种极端的不信任感,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这个世界的焦虑。
而这些情绪和心理,即本我,在平时是被超我所压抑的。但在睡梦中的时候,由于超我力量被减弱,于是各种潜伏在意识之下的意识就都冒了出来,但由于超我仍然存在,这些意识并不能以原本的面目出现,于是这些意识就改头换面,以各种意象的形式出现。
因此弗洛伊德认为,梦中的各种意象,在剥去它们的伪装之后,将清晰的表达一个人真正的内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