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1770——1831)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集大成者,也是德国古典哲学达到的顶峰。出生于德国斯图亚特城一个高级官员的家庭,在图宾根大学学习,对哲学神秘主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哲学史讲演录》等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建立起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恩格斯评价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
哲学的国王
黑格尔18岁到图宾根神学院主修哲学和古典文献,两年后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在大学里他结交了两个黑格尔朋友:与席勒和歌德比肩的诗人荷尔德林、名扬天下的哲学家谢林。图宾根神学院是培养未来教师和牧师的一座古老学府,有强烈的修道院色彩,学生们不但一律要穿黑色袍服,而且要求学生每天早起就自修,连散步都有时间规定和专门的规则约束。图宾根神学院也有体育活动——击剑和骑马,这是当时进入上流社会人物所必须具有的技能。但黑格尔不太参加这些活动。一些同学对黑格尔埋头苦读颇有看法,就私下里画了幅漫画嘲笑他,画中的黑格尔是一个驼背拄着拐杖的小老头。于是,黑格尔“小老头”的外号就叫开了。大学毕业时,老师们给黑格尔的评语是:对神学朝三暮四,对哲学全力以赴;擅长神学和语言,哲学才能却有限。若干年后,如果他的老师们还在世,不知道他们会做何感想。大学毕业后,黑格尔没有做牧师,而是和康德一样做了家庭教师。当他分到了遗产,不必再为生计奔波时,便给谢林写信问:“什么地方既有好书看,又有好酒?”当时谢林已经是耶拿大学的教授了,他立刻回复:“到耶拿来吧!”于是黑格尔就到了耶拿大学,当编外讲师。他的忘我状态常常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有一次,黑格尔被安排在三点钟上课,但他记错了时间,两点钟就进了教室。教室里坐满了另一个班的学生,黑格尔并没有留意,走上讲台开始讲课。当这个班的任课教授走到门口,听见黑格尔的声音,还以为自己迟到了一小时,不得不歉疚地离开。
1816年,黑格尔到海德堡大学任教授,很快出版了《哲学全书纲要》,他的名声传到教育大臣耳朵里。1818年,他被邀请到柏林大学主持哲学讲座,这个位子已经空缺了4年。至此,黑格尔成为无可争议的德国哲学界之王,到处都是虔诚的弟子和追随者,学生人数成倍增长。1829年,他成了校长。第二年,国王腓特烈三世授予他勋章。有人大发感慨:“哲学从来没有吹过如此高亢的调子……”。不幸的是,1831年如日中天的黑格尔染上霍乱病逝,临终时遗言说:“只有一个人理解了我,但他还没有理解我。”
家务与我无关
“家里着火了!家里着火了!”仆人一边大声喊叫,一边闯入黑格尔的书房。黑格尔此时正在书房里思考问题,仆人的大呼小叫打断了他的思考,因此,他不耐烦地对仆人说:“难道你忘了我从来不过问家务事吗?家里的事你应该去告诉太太才是!”说完又埋头于他的哲学思考之中。
黑格尔的比喻
哲学是庙里的神
“庙”之所以是庙,是因为庙里有被人供奉的神。如果庙里无神,那就不能称其为“庙”了。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的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哲学像普照大地的阳光一样,照亮了人类的生活。如果失去哲学,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黯然失色。
哲学是厮杀的战场
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哲学家们总是相互讨伐,后来的哲学家总是对前面的哲学家的理论进行颠覆,并在批判中提出自己的新理论,哲学就是在批判中前进的。所以,“全部的哲学史就这样成了一个战场,堆满死人的骨骼。它是一个死人的王国,这王国不仅充满了肉体死亡的个人,而且充满了已推翻了的、精神上死亡了的系统。在这里面,每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并且埋葬了另一个”。
哲学是密涅瓦的猫头鹰
密涅瓦是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另一个名字,栖落在她身边的猫头鹰是智慧、思想和理性的象征。在黑格尔看来,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时悄然起飞。哲学是对既往思想的反思,因此它总是来的很晚,并且哲学是深沉的,它自甘寂寞,悄然逼近智慧深处。
哲学是老人的格言
黑格尔认为,同一句格言,从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嘴里说出来,与从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完全不一样。“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子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了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小孩子也懂宗教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不是僵死的概念,不是刻板的教条,学习哲学不能短训,不能突击,不能速成。哲学是一个熏陶的过程,是需要不断反刍的终身事业。
学哲学不能像动物听音乐
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记住几个哲学概念,然后机械地套用,貌似很“哲学”,实际上始终不知道哲学为何物,永远不可能走进哲学的殿堂。“就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乐中一切的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却没有透过它们的脑袋。”不幸的是,当今社会上很多人对哲学的理解和运用,正是黑格尔挖苦的对象,不过是鹦鹉学舌,或者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