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柏拉图最优秀的学生,被西方人奉为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他开创了逻辑学、物理学、美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工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对西方世界的影响难以估量。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得意门生。从17岁开始,亚里士多德就进入柏拉图学园,追随老师达20年之久。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的看重。柏拉图曾经幽默地说:“这个学园由两部分组成,其余所有的学生仅仅构成了学园的身体,亚里士多德则是它的脑袋。”柏拉图还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意思是,亚里士多德十分聪明,必须加亚里士多德以严格的管教。
亚里士多德也十分爱戴他的老师,他曾写过一首诗,来表达对于柏拉图的敬意——
“在众人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纯洁的。”
但在哲学上,他并不唯老师马首是瞻,他勇敢地表达了与老师的不同意见,常常批评柏拉图的错误和缺点,最后甚至和他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柏拉图相信理念世界的存在,认为在我们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永恒的理念世界,现实的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要认识世界就要认识理念。但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样一种观念只能把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现实的世界在他看来就是最真实的。为此有人指责他背叛了自己的老师,但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至今仍被许多人引用,是哲学家探求真理最著名的誓言。
逍遥的老师
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应马其顿国王菲力浦二世之邀,前往担任他十三岁王子的老师。而这位王子就是日后建立了庞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柏拉图对亚历山大进行了认真而广博的教育,对他影响很大。亚历山大大帝曾说过:“生我的是父母,而使我明了如何生活才有价值的,则是我的老师亚里士多德。”
由于有了这样一位伟大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获得了很多便利。在亚历山大大帝的支持下,他创办了他自己的学校——吕克昂学园。这几乎花去了800金塔兰(一金塔兰约合27公斤)。在学园里,亚里士多德建起了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图书馆。亚历山大大帝还通令全国,凡是猎手或渔夫抓到稀奇古怪的动物,都要送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去研究。这使得他的学园在生物学的研究上也有着相当的成就。
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方式是独特的,他总是一边散步一边进行哲学探讨,后面跟着求知若渴的学生们,为此他和学生得名“逍遥派”,即漫步哲学家的意思。
在那时的雅典城郊,经常就可以看到满头白发的亚里士多德,身边跟着十多位青年,他们或是在树林中逍遥自在的漫步,或是坐在山谷溪旁的大石块上,热烈地讨论着。“老师,您再讲讲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亚里士多德缓缓地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那么,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不正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三段论么?”
什么是领悟?
由于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由于过于深奥,以至于不少学生对之不能理解。据说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一个学生鼓足了勇气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为什么你的许多论点我们都不能领悟呢?”
“我想这是由于你们对我过于崇拜的缘故吧。”亚里士多德笑着说。
“怎么会呢?”学生显得更加疑惑了。
“这样吧,我来给你讲个故事你就明白了。”亚里士多德说。“从前,有一名樵夫,他对许多事都不能理解。一天,他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突然,他看到了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从身边经过。于是他就伸手想抓住它。而这只动物名叫领悟,它的本领就是总能率先领悟出别人在想什么。樵夫刚一想抓住它,领悟就开口道破了他的心思。樵夫又想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等到有机会时就下手抓住它。但领悟依旧道破了樵夫的心思。樵夫无可奈何,只得放弃了抓它的想法,一门心思的去接着砍柴。过了一会儿,樵夫手中的斧子一不小心脱手掉到了地上。当他俯身去拾斧子时,却意外地发现斧子刚好压在了领悟的身上。于是樵夫毫不费劲地就抓住了领悟。”
故事讲到这里,亚里士多德问他的学生们:“你们说,为什么樵夫想要抓住领悟的时候,却总是不能如愿,而当他不经意时,却能够轻易地抓住领悟呢?”
大家并没有人回答,亚里士多德又接着说:“这就是说,我们常常为了要想悟出真理而过于执着,由于这种执着而产生了迷茫和困惑。因此,我们只要恢复我们的平常之心,顺应自然地发展,真理反而是唾手可得的。”
不给雅典第二次机会
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之后,亚里士多德失去了他最大的庇护者。一些反对他的人就乘机诬陷他,指责他犯有“渎神罪”。而这是当年雅典人给苏格拉底冠上的罪名。
亚里士多德得知后,立刻决定逃走。他的学生问他:“老师,你为什么不向我们的祖师爷苏格拉底学习,到法庭上为自己辩护。”
亚里士多德回答说:“是的,我对76年前苏格拉底的受审记忆犹新。但我不愿意重蹈他的覆辙,我不愿意像他那样死去。我不会给雅典第二次机会,让它犯下对于哲学的新罪行。”
亚里士多德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有这么一句名言:“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是他基于自己物理学研究所做的推理。
几千年来,由于亚里士多德在欧洲的崇高地位,人们一直将这句话奉为真理。想当然地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直到后来,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伽利略对此表示了怀疑。他在著名的比萨斜塔上进行了实验,拿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向下落。最终同时落地的两个铁球证实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亚里士多德虽然是个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但他也犯了不少错误。而这个错误则是他最有名的一个。
第欧根尼——犬儒主义者
第欧根尼(约前404——约前323)生于辛诺普,卒于科林斯。古希腊犬儒学派代表人物,崇尚禁欲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
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这天,第欧根尼还是和以往一样,早上醒来后还是不肯起来,他一直躺在他的那个大木桶——哦,错了,因为那是个土做的瓮,希腊人通常拿来埋死人用的。他眯着眼睛,在科林斯温暖的阳光下尽情的偷懒。但是由于他平时的怪模怪样和千奇百怪的言谈举止,因此路过的科林斯人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小心地讨论着这位以作弄人出名的人不会又在想着怎么去戏耍别人吧。
“唉,希望他能好运。”科林斯人为那个即将遇上第欧根尼的倒霉蛋默默祝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第欧根尼作弄人的本事整个希腊人尽皆知,任何人在第欧根尼找上他的时候都会提高一万倍的警惕,可惜却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逃脱。不过他们似乎没发现的是,第欧根尼很少去找别人,通常都是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惹上第欧根尼的。奴隶制下的科林斯城邦整天游手好闲的人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