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米德·纽科姆
证实人际吸引的相似性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人们都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包括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相似,吸引力的相似,社会地位的相似和年龄的相似性。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里的相似性不是实际的相似性,而是人们感知到的相似性。
通常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供问卷,要求被试者在一系列问题上表明态度。几周或几个月后,把由别人填好的同样的问卷提供给他们,要求他们说明是否喜欢这个填卷人。实际上,这个填卷人是主试者,这样做是为了把被试者的两次表明的态度加以比较。研究者利用这个方法可以系统地改变被试者与想象的另一个人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在这种条件下发现,各方面的相似性与喜欢程度之间有直接关系。被试者认为他人越是与自己相似,便越喜欢这个人。如果被试者与另一个人的爱好一致,比如都喜欢体育运动,则吸引力特别强。这个结果在不同场合、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的人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1961年,美国心理学家西奥多·米德·纽科姆(Fheodore Mead New—comb)曾在密执安大学做过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的对象是公开征求招来的志愿者,共17人,都是大学生。纽科姆为他们免费提供住宿四个月,交换条件是要求他们定期接受谈话和测验。在被试者进入宿舍前先测定她们关于政治、经济、审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人格特征。然后将对于上述问题的态度、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相似和不相似的大学生混合安排在几个寝室,一起生活四个月。在这四个月中,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让大学生互相评价室内成员。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处的初期,空间距离的邻近性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到了后期相互吸引发生了变化,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相似的人,相互问的吸引力越强。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只要对方和自己的态度相似,哪怕在其他方面有缺陷,同样也会对自己产生很大吸引力。
对相似性原则的一种解释是:相似的人肯定了我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起着正强化作用,而不相似的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起着负强化的作用。这种正负强化作用通过条件反射过程与具有这些特点的人联系起来,结果造成人们喜欢相似的人,不喜欢不相似的人。另一种解释认为,相似性影响吸引是由于它提供了关于他人的信息。人们通常重视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所以拥有同样特点的人会引起好感。
心灵智慧点滴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初次交往中不可能涉及信念、价值观、态度等较深的层次,此时年龄、社会地位,外貌的相似性往往起主要作用。随着交往的加深,人们之间的了解加深了,这时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作用就突出出来,甚至可能压倒其他一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