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举人府,白天。
家人回来。
沈举人:公子呢?
家人放声大哭:公子没了!
沈举人:怎么没的,不要哭,慢慢说。
。。。。。。
沈举人:照你这样说,公子是被副将军李平胡暗算了?为何呀?
家人:公子爷身上穿着刀枪不入的宝衣,被副将李平胡看上了,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公子都不为所动。没办法,他只有巧取豪夺,杀人灭口啊!老爷。你要给公子爷报仇雪恨啊!
沈举人:这还有没有王法了!真是岂有此理,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
刑部。
沈举人击鼓鸣冤。
刑部主事:带原告。
主事:下跪何人,有何冤情,所告何人,胆敢击我刑部大堂鼓?
沈举人:草民沈剑,京城人氏。举人及第,致仕在家。所告:征西六边提督李如松,监军梅国桢,征西副总兵官李平胡。
刑部主事:所为何事啊?
沈举人:我儿沈文章,为征西部队押运粮草。身穿祖传宝衣,刀枪不入。不想被李平胡所见,记挂于胸。巧取豪夺,没有成功。恼羞成怒,杀人灭口。请青天大老爷,为民作主!
刑部主事倒抽了口凉气。心里想着,这三个人,我一个也得罪不起啊!
刑部主事:你所告三人,具为征西头脑人物。你,是不是想哗众取宠,得好卖乖,邀功请赏啊?再说了!你儿子尸体呢?你所说的金缕衣呢,在何处?有何人证物证?请你收集证据,再告不迟!
沈举人:大人,我儿冤哪!
刑部主事:轰出去,退堂!
。。。。。
刑部,白天。
刑部主事:大人,今天来了个刁民,击鼓鸣冤。所告之人,是六边提督李如松。
刑部尚书:哦?
他忽然蛮感兴趣:告他什么啊?
主事:说他治军不严。
刑部尚书:严不严,与他何干?吃饱了撑的。
主事:还告了监军梅国桢?
刑部尚书:哦?
他更加又感兴趣了;告他什么呢?
主事:告梅国桢知情不报。
刑部尚书:梅国桢身为西征大军监军,事无巨细,一日一折。已经越过内阁,与皇上的乾清宫直接对接。他精通官场,老奸巨猾,又有什么把柄给人抓住了?
主事:听说与李平胡杀人有关。
刑部尚书:李平胡?那不是李如松手下大将军吗?平叛宁夏,死在他手上的不会低于百八十人吧!
主事:关键是人家告他杀了自己人。
刑部尚书:那又怎么样?手铳走了火,弓箭瞄歪了。战场上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主事:说他看中了人家财物,勒索不成,杀人灭口。
刑部尚书:不可能。李平胡这人,老夫知道。三十余岁才娶妻。平素和他那帮兄弟吃吃喝喝,视金钱如粪土。他不是那种贪财的人。在大明,官至参将,基本上都是三妻四妾了!像他,官至副总兵官,绝不是贪图安逸之人。
主事:下官当时也觉得突兀,思来想去,匪夷所思。故而把他轰出大堂。
刑部尚书:原告何人?
主事:已经致仕的老举人沈剑。
刑部尚书:是他?
主事:怎么?
刑部尚书:此人睚眦必报,不是好相与之人。
。。。。。。
沈举人府邸。晚上。
大厅中放置一口黑色棺材。襂人心魄。
沈举人请来朝廷中的言官,监察御史,哭诉儿子死的冤枉,至今尸骨无存云云。
痛骂李平胡贪图钱财,谋财害命,狼心狗肺,心狠手辣。
监察御史们义愤填膺,打抱不平。
。。。。。
紫禁城。
太监:禀报皇上。朝廷中监察御史们一起弹劾征西提督李如松,副总兵官李平胡,监军梅国桢。
皇帝:弹劾他们贪污腐败?
太监:弹劾李如松治军不严,弹劾李平胡故意杀人,抢人钱财,弹劾梅国桢知情不报,欺瞒皇上。
皇帝甩袖砸书:这帮庸才!宁夏叛乱的时候,他们在哪里呢?宁夏之乱平定了,他们跳出来了!还专门弹劾这些有功之臣!真是兔死狗烹,唯恐天下不乱。留中不发。不要理他。
。。。。。。
内阁。
首辅王锡爵和兵部尚书石星议事。
王锡爵:辽东那边有奏折吗?
石星:辽东副总兵官祖承训已经派五百余人跨过鸭绿江先行侦察。待摸清楚倭寇人数,武器,粮草。再行定夺。
王锡爵:也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不像宁夏,有多少叛军,有多少援军,都是纸面上的事。而今,倭寇有多少人,使用什么武器装备,我军还一概不知道。我意,是否派使者前往倭国,假意和谈,实则摸摸敌人的底牌。看看他们到底是想干嘛?这样,一来嘛,知道一些倭寇的情况,二来呢,大军刚刚平定叛乱,需要休整,正好给我大明军队一个喘息之机会。你看呢?
石星:大人说的是。还有一个情况,下官必须告诉你。
王锡爵:什么事情?
石星:朝鲜使臣当初的许诺落空了!
王锡爵:什么许诺?
石星:就是明军援朝军队的粮草,必须我们自供自给。朝鲜没有一点粮草。原先是不少,在龙山,但是,龙山给倭寇占领了。所有粮草都给倭寇抢去了!现在连宣祖李忪,和他的大臣们,都在等着大明的援助。
王锡爵:啊!岂有此理!此事非同小可,我得立即面奏皇上。
石星:理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