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竹回到家就给金玲写了一封信,问她有没有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她帮忙找一下。秀竹说啥活都行,只要能离开家。
秀竹很快收到了金玲的回信。金玲在信上说她不是有点忙就回来了,她让秀竹直接去市区找她,说先去看看再说。
其实市区算起来离家里并不算很远。现在家里也有了通往县城的公交车,到县城汽车站再转乘往市区去的车就能到达。路上一共花费的时间也就两个多小时。
秀竹想想自己其实胆子很小,不想在家里呆却又害怕独自一人上路。她想改变却又好像需要有人在前面引导着,才有勇气往前走。就像刚出生的小海龟,知道大海就是它的家,才敢不顾一切危险拼命往海里面爬。
现在,她知道金玲在那里等着她。她才鼓足勇气一个人踏上了出发的班车。
一大早,她就坐上了通往县城的中巴车。她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会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样的工作。金玲是一个售货员,她会干她那样的工作吗?她有勇气站在客人面前不慌不忙地介绍商品吗?她的脸会红吗?她会不会一说话就吓得结结巴巴?不敢抬头看人?还是去饭店里做一个服务员?
在她二十年的有限认知里,她也想不起来自己究竟可以做什么。这二十年来,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为了最终的高考,其余她好像啥都不会。
秀竹望着窗外飞快略过的田野,心里很兴奋,还很迷茫。不管了,去看看再说,总有自己可以做的事情。秀竹这样安慰自己。
这是她第二次来市区了。上次和父亲一起来给母亲看病,秀竹根本没心思多看周围一眼。如今她一个人,手里提着大姐她买的小小的红色皮包,怀揣着对未来的满腔希望,站在这陌生的都市街头。
汽车站外面很热闹,满大街的人和车。道路两旁是花圃,枝头上已经初露含苞萌芽。马路两旁商店林立。宽阔的大马路上大大小小的汽车在来回穿行。路旁梧桐树高大粗壮,初春的叶子已经细细密密地笼罩了一树的翠绿。人们一个个只顾低头走路,行色匆匆。
秀竹瞧了下手里的纸条,顺着马路往西走,去找1路公交车。金玲在信里把地址写得很清楚,让她出了汽车站往西坐1路公交车一直到火车站下车。然后往回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往南走到一条商业街。整条街都是卖皮具的,让她找到一个名字叫“鼎盛皮具”的店,就到了。
1路车是个脑袋上带着两条长长“辫子”的电车,当它朝着她驶过来时,秀竹好奇地盯着看了好一会儿,两根“辫子”就在马路的上方一直向前延伸,不知道伸到哪里的终点。
秀竹上了1路车,人不多。她买了票,走到最后一排座位,坐在靠窗的位置上。车启动,秀竹瞪大了眼睛紧紧盯着窗外匆匆掠过的都市景色。楼房,树木,店铺,人群,甚至头顶上方延伸着的电线都让她感觉新奇。
春天的痕迹已经无处不在。女孩子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春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车声,喇叭声,人声,各种嘈杂的热闹声音充斥着秀竹的耳朵。秀竹兴奋极了,她到处看着,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活泼和喜悦。
车子走走停停,路过一个个街口,经过一道道不同的风景。秀竹从车窗玻璃后看着这个崭新的世界,她的心也随着行驶中的汽车飞起来了。她喜欢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车子在一个大学门口停下来。今天是星期天,校门口的学生进进出出。他们的目光明亮,笑容愉悦,表情生动,身体轻盈,就像她高中时候一样。这些天之骄子们,未来等待他们的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啊。
秀竹又想起了赵建国。此时的他也和面前的这些大学生一样,正在最高学府过着最美妙的青春时光。他是他们班考的最好的。秀竹相信赵建国一定有一个灿烂的前途,因为他在她的心目里真的太出色了。
电车几乎穿过了半个城市,秀竹看到了大大小小的街巷,各式各样的楼房,琳琅满目的商铺,朝气蓬勃的人群,秀竹喜欢这样的气氛。
听说这个省城很大,有时间了一定要到处看看。秀竹心里这样想着。仿佛她已经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一样。
车子终于到达了火车站。秀竹下了车,东西张望了好一会儿。身边是背着大包小包行李的人们在穿梭,他们应该是赶火车的旅人吧。在她上学时,地理上就说青城是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东西南北的铁路在这里交汇。人们汇聚到这里,再从这里出发到中国的四面八方。
在她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里人来人往。广场前面高高的楼顶上有三个显眼的大字“青城站”。她一时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周围是往来穿梭的人群。她的地理应该是不错的啊。她抬头看着阳光,研究了半天,才返身向着一个十字路口走去。
走到路口,她便发现通往旁边的一条街道热闹得很。放眼望去都是各种大大小小的皮包,皮箱。秀竹猜到这应该就是金玲所说的皮具一条街了。
她走了进去。人们扛着大包小包从她身旁经过,各种方言一股脑灌进她的耳朵。很显然,这是人们来批发了拿回去卖的。
街边大大小小的门面房一个挨着一个,每个店门口的门框上都披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包。秀竹还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呢,在她有限的认识知里也只见过很少几个款式。
秀竹在有些拥挤的街道上穿行。她一边欣赏着两边满眼的各式皮具,一边留心每个店门上的招牌。这些招牌一个挨着一个,她生怕错过金玲说的“鼎盛皮具”。
没走多远,就看到了一个两间门面大小的店铺上端挂着很大很气派的金色大字招牌“鼎盛皮具”。就是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