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团队运用这样的方法为无数企业解决了各种商业问题,在此过程中,麦肯锡人也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实践能力,得以更快更准地找到问题的关键驱动点,增强了麦肯锡的实力。
识别关键驱动点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家企业取得突出的成就,很多企业都会纷纷效仿它在经营、管理、销售方面的模式,然而却收效甚微,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同一家企业在运营的不同阶段中,管理者付出的心血是相同的,而且外部因素也没有多少变化,但每个阶段的成效却有差异。
这两种现象在现实的商业世界中普遍存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事实上,这个问题关系到“关键驱动点”,企业能否有效识别并利用关键驱动点,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实际效益。
关键驱动点,也就是在事情中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找到了关键驱动点,也就找到了问题的核心,从关键驱动点入手,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1793年,英法战争中,守卫土伦城的法国军队发动了叛变,平叛的法国军队前来攻城,但是叛军在英军的援助下,牢牢护卫着土伦城,双方僵持不下。土伦城四面环水,而且其中三面都是深水区,英军的援助军舰在水面上巡航,一见到平叛的法军靠近,就向其猛烈开火。当时,法军的装备远没有英军那么先进,他们束手无策,只能在远处干着急。
就在此时,平叛的法军中一位年轻炮兵上尉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向指挥官报告说:“请马上调遣一百艘巨型木制军舰,用陆战火炮代替舰炮,向英军军舰拦腰开火。”指挥官意识到这是一个以劣胜优的好办法,当即下令照办。
事实证明,英军军舰果然无法抵御这种创新式武器,不到两天,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最终落荒而逃。法国叛军也很快投降了。
那位年轻上尉立即被升任为炮兵准将,他就是著名的拿破仑。
从很大程度上讲,拿破仑的这次成功,得益于他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驱动点,虽然装备处于劣势,但只要集中火力攻击敌人的要害,就可反败为胜。
企业的运营也是如此,成功的道路都是相似的,但每一家企业面临的问题却各有不同。虽然有种种因素会影响你的企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关键驱动点,才是你应该集中精力解决的部分。
因此,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时,麦肯锡人会专注于关键驱动点,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直达问题的核心,无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层层剥离问题。因为各种复杂的细节会扰乱你的视线,如果你被无关紧要的因素所干扰,甚至无意间过于关注不必要的信息,那么不仅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错误地钻入牛角尖。
举例来说,假设你是一家制造企业的管理者,企业最近一个季度业绩不佳,你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或许你可以列举出无数个影响销售情况的因素,例如,制造成本、客户心理、宣传方式、竞争对手的促销手段等,但如果你清楚关键驱动点的作用,就会发现,即使你能列举出更多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也只有一两个。你要学会丢弃所有不重要的因素,只着眼于关键驱动点,把握住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在短时间内做出调整,解决问题。
时刻发挥寻找关键驱动点的意识,能够让你的工作更加高效。这一真理在麦肯锡公司得到了普遍应用,他们非常清楚,在为客户解决问题时,只有大致的思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个商业问题都有不同的关键点,只有找到这个关键点,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效率地达到目的
每一年,诺贝尔基金会都会发布五个奖项,每个奖项奖励100万美元,诺贝尔基金会每年总共需要支付的奖金高达500万美元。如此巨额的奖金始终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也令人不禁发问:诺贝尔基金会究竟有多少基金,能够承受如此巨额的支出?其实,这不仅要归功于诺贝尔本人的巨额捐赠,更要归功于诺贝尔基金会投资有方。
1986年,诺贝尔基金会成立,诺贝尔本人捐赠了980万美元,由于该基金会以支付诺贝尔奖奖金为目的,因此不允许出现任何管理上的差错。基金会在成立之初就明文规定了其投资范围—银行存款或公债等安全且收益固定的投资,而风险投资则被排除在外,特别是股票或房地产投资,这完全杜绝了价格跌涨的极高风险。
这种安全第一、注重保本的投资原则避免了基金损失的情况发生,但牺牲利率的稳健做法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随着奖金的逐年发放,以及基金会的运作开销,50多年过去后,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三分之一左右,到了1953年,全部资产只剩余300多万美元。
形势已经迫在眉睫,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认为不应该再这样下去,必须立即调整做法,改变不利局面。他们找到了麦肯锡公司,向其寻求帮助。
麦肯锡公司迅速派出了一个团队,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团队在进行了充分的前期调查和研究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驱动点—安全重本的投资方式只会让诺贝尔基金会的基金继续大量持续流失,要想积累财富,就必须改变投资方式,提高收益率,只有如此才能走出危机。
麦肯锡团队以这个关键驱动点为突破口,制订了具体详细的解决方案,将其交给了诺贝尔基金会。诺贝尔基金会听取了麦肯锡团队的建议,于1953年进行了大规模改革,修订了原有的管理规则,将基金投向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这一举措挽救了诺贝尔基金会的命运。此后几年内,奖金的发放和基金会的运作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到1993年,诺贝尔基金会不仅扭亏为盈,总资产甚至增长到了2.7亿多美元。
可以说,是麦肯锡团队改变了诺贝尔基金会的命运,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把握问题的关键驱动点,高效率地达到目的。
麦肯锡团队运用这样的方法为无数企业解决了各种商业问题,在此过程中,麦肯锡人也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实践能力,得以更快更准地找到问题的关键驱动点,增强了麦肯锡的实力。
“计算平方率”的内容被每一位工程师所熟知,它指的是,对于系统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问题中每一个增加的方程,其要求解决的系统的计算量的增加至少要比方程数的平方要快。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当问题的复杂性提高了一倍时,解决这一问题的耗时就要达到四倍,除非你可以简化其过程。这就好比太阳系中的几百万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重力影响,但天文学家在分析星体运动时,首先会忽略其中的大部分物体。
麦肯锡团队就是掌握了这一真理,从关键处解决问题,分清事情的主次,才能做到高效率、有条理地完成工作,并且取得最佳效果。
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经在自传中提到了“战略取舍”的工作方法,其内容就是我们所说的寻找关键驱动点。
通用电气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杰克·韦尔奇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摆脱大规模商业公司的通病,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像新兴小公司那样充满活力。
韦尔奇对企业的战略性资产进行了评估,进而采取了一系列“战略取舍”。担任总裁的前两年,韦尔奇出售了包括中央空调业务、家用电器业务等71项业务和生产线,其中包含了通用公司的几项起家业务,这一举措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例如,很多人认为出售半导体业务是对日本竞争对手的屈服,是一种懦弱的行为。但恰恰由于去除了非战略性资产,使得通用公司能够专注于战略性资产,通过兼并、合资、入股等形式促成了118项交易。
杰克·韦尔奇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为三点,其中就包括了“战略取舍”的标准—专注关键驱动点。在他看来,战略评价的关键在于,以取舍为基础,找出行业关键价值驱动点和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且将其量化为切实可行的关键效益指标。
反之,倘若无法找到关键驱动点,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苹果电脑作为个人电脑的鼻祖,由于没有看清电脑行业的发展趋势,忽略了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坚持拒绝兼容,从而错失了个人电脑行业的领军地位,最终只能安于专业电脑领域。IBM是大型机领域的龙头企业,然而由于没有把握住PC领域的商机,逐渐受到诸多新兴企业的赶超,甚至差点沦为“美国史上的遗憾”。
由此可见,抓住了关键驱动点,就相当于推开了提高企业效益的大门。你需要做的不仅是勤奋地工作,更应该聪明地工作。很多时候,你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大量分析和研究,那么,要想成功,你就必须借助自己和团队敏锐的商业观察力,以及全面细致的思维能力,迅速找出关键驱动点,高效地完成目标。
日常中的关键驱动点
寻找关键驱动点同样适用于日常社交、贸易甚至普通对话,只有找到对方的关键需求,抓住问题的核心,才能迅速地获得尊重和信任,快速而成功地完成交易。
一家大公司委托谈判大师荷伯·科恩购买一座煤矿,公司给出的可以承受的最高价位为2400万美元,但煤矿主对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煤矿感情深厚,一口咬定要价2600万美元,荷伯则出价1500万美元。这让煤矿主大发雷霆,觉得荷伯在开玩笑。荷伯却说:“我没有开玩笑,请你告诉我实际售价,我再做考虑。”但固执的煤矿主坚持要价2600万美元,双方僵持不下。此后几个月间,荷伯逐渐提高出价,从1500万美元提高到2150万美元,但煤矿主依然没有动摇。
此时,荷伯不禁思考起来:倘若只是一味地讨价还价,而不考虑对方的需求,那么情况肯定不会有任何改变。因此,首先需要弄清楚,这位煤矿主为什么如此固执,坚决不肯接受这个明显已经很公平的出价。荷伯针对这一问题开始进行研究。
后来,荷伯终于了解到问题的关键:这位煤矿主的一位好友曾经以2550万美元的高价卖出了自己的煤矿,并且得到了一部分附加利益。
荷伯立即向公司说明了这一情况,他建议,首先需要调查清楚那位好友究竟得到了多少利益,然后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方案。也就是说,要先找出对方的关键需求,这其实与市场价格毫无关系。
公司采纳了荷伯的建议,派出相关人员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最终弄清楚了这位煤矿主的几个真正需求:
首先,这位煤矿主多年来苦心经营这座煤矿,对其感情很深,他不希望在卖掉煤矿后就与之毫无关系。这一点是从他的创业伙伴那里得知的。
其次,这座煤矿的工人大多与煤矿主关系很好,在那里工作了很长时间,这位煤矿主不希望自己的兄弟们失去生活来源。这一点是从一位煤矿工人那里得知的。
最后,煤矿主的那位好友是他长期以来的竞争对手,他不愿意输给这位对手。这一点是煤矿主亲口告诉荷伯的。
荷伯根据煤矿主的这些需求,提出了几项附加条件:
(1)煤矿在收购后仍然保留原来的名称,并且聘请这位煤矿主担任技术顾问。(其实,公司也正考虑雇用一位有经验的技术顾问。)
(2)公司继续雇用煤矿中的老工人,并且签订劳动合同。(其实,公司也正需要招聘煤矿工人。)
(3)购买煤矿的款项一次性结清。(那位好友得到的条件是“五年内结清”。)
没过多久,双方就达成了收购协议,该煤矿最终以2250万美元成交。这个价格没有超出公司的预算,而且那些附加条件还让煤矿主非常满意,但公司其实并没有任何损失,甚至还免去了很多麻烦。
在这起交易中,弄清楚煤矿主最想要的是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只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不会再有什么障碍了。正是由于荷伯找到了关键驱动点,才促使这桩生意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交易的初始阶段,荷伯显然没有考虑煤矿主的需求,只是单纯地在价格上绞尽脑汁,导致双方僵持不下,而找到了关键驱动点后,荷伯才发现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价格,并且找到了有效的入手点。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关键驱动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1.找准正确的方向
只有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避免外界的干扰,将精力专注于最关键的问题上。无论你在做什么事情,只有拼搏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方向不正确,你走得再远,也只是徒劳。有很多人在做事情时不加思考,莽撞行事,轻易做出选择和决定,完全不考虑主客观条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无论你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你的工作都会受到很多无关事物的影响。你需要时常审视一下自己是否依然处于正确的道路上,因为只有正确的道路才会通向关键驱动点,通向目标的实现。
2.大量收集资料,运用逻辑树状图进行分析研究
收集资料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必要环节,要想做出完整的逻辑树状图,就必须充分了解事情的原因、现象和程度。而逻辑树状图集合了一切思维方式的优势,让你得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直观地发现事情出现的问题,帮助你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
3.进行“头脑风暴”
通常来讲,人们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受到常识和惯性思维的左右,仅以最保守的思路制订解决方案。然而,事实上,每个问题都包含有不同的因素,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万能的解决方案是不存在的,只有找到问题的核心,才能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收集各种观点,形成新的创意,在无数点子中发现关键驱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