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人类的大脑犹如一口取之不尽的井,能容纳无限量的信息,还可以同时完成多项任务,能在无输出耗损的情况下做自由切换。但事实却远非如此,人类大脑灰质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无论是工作记忆、数据容量还是神经回路,都只允许我们在同一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一项工作。
准备一个大纸篓
你或许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上班快要迟到了,你还没有走出家门,依然在杂乱无章的物品堆里翻找你的钥匙或是眼镜。此时你才发现,你的房间里积攒了那么多没有用的东西,它们遮蔽了重要的物品,而你明明可以早一点儿丢掉它们。
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肯尼士·包汀认为,在社会系统中,知识比资料更重要。资料是知识的来源,而知识不仅仅是资料,它是从资料中筛选出来的。在企业中会有一些办事机构,它们常被称作废纸篓,也就是说,它们收纳了很多资料,避免这些“废纸”干扰高层领导的决策。
怎样才能不把自己埋在资料堆里呢?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预备一个大纸篓,这是你丢弃那些无用资料的绝好地方。有的人习惯把资料堆起来,日久天长,越积越多,甚至像座小山,这就占据了你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成为心里的一大压力,它们对你没有任何益处,你只是成了一个“垃圾”保管员。
文件分类方式有很多,准备一个大纸篓,也是其中之一。当你处理文件时,你会体会到它的作用。怎样处理好文件呢?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有些文件需要立即处理,不要耽搁。
(2)阅读后保存下来。在阅读时你会发现哪些是你需要的,将其保存好。
(3)进一步阅读时发现有些东西可以不用,就立即丢掉,将有用的东西保留。
(4)准备一个收纳文件的地方。
最后一项说的就是废纸篓。废纸篓中丢掉的文件数量,标志着你时间的利用情况。
有的人习惯于保存很多记录,这看似是个好的习惯,其实却说明了某种心理上的不安。我们不妨自问一下:我们究竟多久才会调出这些保存的记录,这些资料有多大必要这么保存着?如果没有它们,就一定会出现什么不利的情况吗?我们担忧的也许根本不会出现,至少一旦有一天真的需要查阅这些资料,我们完全可以在其他部门或某个人的档案中找到答案,甚至你仅仅需要打个电话就可以落实了。
这样做并不是说资料就一无是处,但我们实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录、汇集、整理、归纳乃至保存,这要耗费我们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这样做的话,我们会有很多东西需要整理,比如日积月累的通报、公文等。如果我们把大量甚至全部的时间都用在这上面,对工作的进行会产生多大的推动作用?
电脑中存储的文件也是如此。电脑的功能在于处理资料,但电脑中的文件无法直观观察,因此处理起来也比较难。你可以创建不同类别的文件夹,将文件逐一分类,但你首先需要考虑一下,这些文件夹是否真的有必要保留。如果你的电脑中已经有了无数个文件夹,想要一一查看这些文件的内容几乎不大可能,那么,你不妨新建一个起到收纳作用的文件夹,当你发现几乎不用的文件时,就把它拖入收纳文件夹中,半年或一年后,如果你始终没有打开过这些文件,那么就把它们全部删除掉。如果有一些今后必定会用到,但是短期内用不上的文件,那么你可以建立一个管理文件夹,把这些文件全部归入其中,将来需要用到时可以很方便地查找。
布里丹选择
丹麦哲学家布里丹有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布里丹的毛驴有一天发现两堆草。这两堆草位于左右两边,都可以吃,但毛驴为难了,因为它来到左边的草堆时,忽然觉得右边的草的颜色非常好,于是便跑到右边。可到了右边后,忽然发现这里的草的颜色虽然好,但没有左边的品种好,于是它重又回到左边。等到了左边,又觉得这里的草没有右边的新鲜,还是到右边去吧。到了右边,又发现这里的草没有左边的多。就这样来来去去好几趟,毛驴始终都在犹豫不决中徘徊,最后,它哪堆草也没吃上,终于被饿死在来回的途中。
如今在许多有关领导者决策能力的著述中,经常引用这个寓言故事。但说实话,这个寓言故事主要讲危害,讲不好的后果,是什么原因酿成这种恶果,却没有指出来,也许,这是有意留下的悬念。后来,有位专家经过分析指出了“布里丹选择”的要害之处,就是没有做出正确的排序。比如,假如以颜色为标准排序,就该先吃右边的草,而如果以品种为标准排序,就该先吃左边的草。如果这两种都不作为标准,还可以拿数量作为标准排序,这样就可以先吃左边的草。不管做哪种排序,毛驴都能吃到草,但毛驴恰恰没有做任何的排序,所以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当今我们正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一词也成了目前最热门的词汇。我们每天穷于接受各种各样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许多人感到了焦虑甚至窒息,在大量的信息面前,人们的思维陷入了彷徨之中,不知所措,摇摆不定,因为真假信息鱼龙混杂,孰是孰非难以断定。在有的民意测验中,发现很多管理人员在大量的信息面前不知如何应对,如何处理。而现代信息化战争,恰恰利用了人们的这种焦虑和彷徨,故意制造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借以扰乱对方,给对方制造混乱甚至恐慌,让对方判断失误,指挥瘫痪。
为了避免在迷乱的信息中出现错误的判断,就要对各种信息做好甄别工作。英军有个情报官叫蒙古塔,他认为应以“可信度”为标准对信息做出分析,首先是分析信息的来源,其可信度以甲、乙、丙、丁四个质级划分。当接收到新的信息时,根据经验和已知的情报,对信息内容的可靠性做出判断,看属于哪一类,接着确定信息源属于哪类。经过这样的分析,对信息的可信度做出判断,以此做出应对方略。
信息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利用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分析,制订出正确的方案。正确地利用信息,首先就要对大量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信息做筛查和排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如果没有对信息做很好的排序,就有可能陷入“布里丹选择”的困境,对此,我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数字化干扰
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数量是惊人的,我们每天都要接收到来自方方面面数不胜数的信息。某科技市场研究公司的调研数据告诉我们,平均每个商业人士每天会收发大约109件电子邮件,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被刷新,它正以每年7%的速率增长,即时通信信息的增长率是11%。过去被认为只在工作之外使用的短信,也在向工作领域蚕食。某信息服务机构的数据显示,有67%的职业人士表示在工作中使用短信,这无疑将对正常的工作产生干扰,因为绝大多数短信会被人们在短时间内读取。
马萨诸塞州的精神科医生爱德华·汉龙威尔,也是《被迫分神》一书的联合作者。经过他的观察分析,认为人们注意力被干扰的问题很严重,他在书中就提醒人们注意:“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它甚至已经让人们上瘾。现在已经有了对科技上瘾的住院部。这种病症甚至会对婚姻造成了破坏。”
加拉格尔是《全神贯注:注意力和专注生活》一书的作者,他也指出了短信和电子邮件使人上瘾的问题。他诙谐地说短信和电子邮件就像电子游戏一样,不仅让你感到很刺激,它们还会给你很多奖励。得到奖励,你就会越发着迷于此。
短信和电子邮件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充斥我们的生活,它们与我们形影相随,我们走到哪里,它们就追踪到哪里。迈克尔· 赛伦是Vorex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该公司位于得克萨斯州布兰诺市,是一家提供专业自动化软件云服务的供应商。迈克尔说他每天收到的短信能有1000条之多,他觉得自己被短信淹没了,而回复这些短信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在一段时间里影响到了睡眠,因为躺在床上还要接听来自全球各地用户的电话。这也因此影响了他的健康,不仅体重增加,心里还充满了焦虑。
Yesware公司位于美国波士顿,专为销售人员提供电子邮件追踪服务,马太·贝劳斯是这家公司的CEO,他说:“我清点了一下,从电子邮件到LinkedIn,我的收件箱共有22个,每天都要收到数百封邮件,要想浏览全部邮件是不可想象的。大量的邮件已经成了一种工作障碍,妨碍工作效率的提高。”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谁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是一种财富,是一种战略资源,但凡事皆有度,就像财富既可以让人过上好日子,也会成为一种负担。过度的信息一旦使人沉溺其中,也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信息上瘾和信息过剩,这是专家对信息两种副作用的定义。
一般来讲,信息上瘾对个人生活会造成干扰,但欧美一些研究表明,严重时,过剩的信息也会对企业甚至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
信息过剩所带来的干扰已经显而易见,这种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英国路透社下属的一家公司对1300名欧洲各国的企业经理的调查表明,超过40%的被调查者承认,以他们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现在已经无力应付每天接收的信息,决策效率也因此受到影响。收集信息需要付出成本,但这个成本目前已经超出信息本身的价值。许多企业花费巨资建立了数据库,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寥寥无几,因为信息过剩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造成了惊人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