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驱直入的吐蕃人心里一直在打鼓,他们知道,自己孤军深入,一旦唐军组织反扑,他们就有可能陷入唐军的重重包围。
长安百姓在此时也体现出相当高的军事素质,他们故意在吐蕃士兵面前聊天:“知道吗?郭子仪已经在商州集结大军,听说部队不计其数,不日就将反攻长安!”
小道消息迅速在长安蔓延,吐蕃士兵都知道了这个可怕的消息,心中惴惴不安,归心似箭。
夜里,精神紧张的吐蕃士兵好不容易进入梦乡,长安城中传来了阵阵鼓声,连绵不绝。鼓声夹杂着呐喊声,吐蕃士兵个个都绷紧了神经。
这一切都是长孙全绪的疑兵之计,他派神箭侍卫官王甫潜入长安城结交了数百个长安恶少,夜间的鼓声就是他们的杰作。
所有不利的消息汇总到一起,二十万吐蕃大军坐不住了,他们感觉唐军已经从四面八方向他们逼来,再不离开长安,他们就会被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到此时为止,真正准备反攻长安的唐军并没有多少,远在汾州的仆固怀恩与远在淮西的李光弼都没有任何动静,他们都手握大军,而且接到了率军勤王的诏书,然而他们都按兵不动。
整个崤山以东的节度使,没有发一兵一卒勤王。
吐蕃人并不知道这些,他们只知道唐军正向他们袭来。
在错觉的指引下,十月二十一日,吐蕃大军打开城门,向西撤去,历时十二天的占领就此结束。
吐蕃人走了,“唐奸”高晖慌了手脚。
他不仅慌了手脚,而且错乱了方向。
按道理说,吐蕃人撤走,高晖理应跟随着吐蕃人往西逃亡,他却不然,率领三百骑兵向东逃窜!
咋想的呢!
是不是因为没有指南针呢!
逃错方向的高晖注定了悲惨的结局,他一路狂奔到潼关,双脚踏入了地狱之门。
潼关守将李日越将他拿下,当场诛杀,唐朝“吴三桂”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卖国求荣的一生。
如果与吴三桂相比,高晖太惨了,人家吴三桂卖国后怎么说也风光了一些年头,高晖呢?
前后不到一个月!
同样是卖国贼,差距还是蛮大的。
长安就这样戏剧性地回到郭子仪手中,连郭子仪本人都没有想到会如此顺利。
郭子仪率军从商州返回长安,这次返回,他又遇到了幺蛾子。
闹出幺蛾子的是神箭侍卫官王甫,不久前他奉长孙全绪之命潜入长安结交恶少半夜击鼓。
原本吐蕃惊走后,王甫便完成了任务,然而,王甫却不这样认为,他居然纠集了两千多名部众,然后自己给自己任命为“京兆尹”(长安特别市市长)。
想官想疯了。
王甫不仅自己当“京兆尹”,手下还配置了一些官员,在吐蕃兵撤走、郭子仪还没入城这段时间里,王甫的山寨版政府在长安城里横行直撞。
但凡有智商的人过把瘾后就会迅速离开,王甫却不,他一直坚持,直到郭子仪重返长安。
郭子仪抵达长安城下,王甫依旧在死扛,他不想就此放弃自己的“京兆尹”梦想。
郭子仪率领三十名骑兵缓缓前行,再一次向王甫发出了征召令。
可能是被郭子仪的气场镇住了,这一次王甫乖乖地应召,跪倒在郭子仪马前行见面礼。
郭子仪疑惑地看了看王甫:“就你,京兆尹?”
郭子仪一声令下,王甫身首异处,从此只能在地下做自己的京兆尹梦了。
王甫身死,两千部众胆战心惊,一哄而散,“官”不要了,命要紧!
一个月后,东巡陕州的李豫重返长安,郭子仪率领文武百官及各路人马出城迎接。
郭子仪双膝跪地,等候李豫“定罪”。
所谓“定罪”,是自谦之词,说白了,不但没罪,而且有功。
李豫走到郭子仪的面前,双手扶起郭子仪,感慨地说道:“没有早点用你,以至于到了这个地步!”
皇帝说话,虽然是金口玉言,但不能全信,如果全信你就是傻子!
对于皇帝的话,听一半,扔一半,别太当真。
吐蕃入侵在乱哄哄中开始,又在乱哄哄中结束,长安城失而复得,一切看上去与以前并没有太多不同,只是长安城先失后得,就注定有人要付出代价,而且是沉重的代价。
乌鸦换岗
要付出代价的不是别人,正是此前当红的宦官程元振。
自从一年前接替李辅国的职位后,程元振在李豫面前便风生水起,不仅被任命为元帅府代理司马,而且还被封为骠骑大将军,走红态势不言而喻。
与李辅国相比,程元振的手更长,心更黑,害死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不过,跟李辅国相比,程元振的智商似乎不太够,他居然敢把十万火急的军情当成儿戏,仅此一点,足以证明他是一个低能儿。
程元振总以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却没有想到,纸总有一天会包不住火,当长安沦陷已经近在眼前,你还瞒得下去吗?
从李豫逃出长安那一刻起,程元振下台的伏笔便埋下了,没有一个皇帝会容忍程元振这样的宦官,欺上瞒下不是不可以,但欺上瞒下到了国都都要失守的地步,再大度的皇帝也包容不了。
李豫忍而不发,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李豫一行抵达陕州后,弹劾程元振的奏疏到了,上奏人是太常博士(祭祀部祭祀官)柳伉。
奏疏中,柳伉详细罗列了程元振的罪行,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程元振导致的恶果:崤山以东没有一个节度使率兵勤王。
奏疏写得洋洋洒洒,李豫读得战战兢兢,柳伉的笔锋已经触及到他的内心深处,这些问题他自己也曾想过,只是没有想得那么深刻。
现在来看,这一年多来重用程元振完全是一个败笔,他不仅一手遮天,而且残害忠良,以致关键时刻崤山以东居然没有节度使勤王,这不是要把皇帝推进孤家寡人的境地吗?
李豫摇了摇头,程元振,到你下课的时候了。
换作别人,李豫可能会追加一纸诏书:赐死,就像当初他对待李辅国一样。(李辅国还没捞着“赐死”,而是被砍死)
然而,对程元振,他下不去手,毕竟程元振当年拥立有功,而且没有李辅国那么跋扈。
还是网开一面吧!
公元七六三年十一月二日,李豫下诏,解除程元振所有官职,遣送回老家(陕西三原)安置。
到这一步,程元振就该安静走开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程元振并不甘心,遣送回老家后,他又闹出了一段插曲。
在听说李豫重返长安后,程元振乔装打扮,男扮女装,悄悄地从三原溜进了长安城。按照他的设想,他准备在皇宫上下活动一番,争取复出,为皇室继续发挥余热。
程元振以为自己做得很隐秘,不料还是被京兆府察觉了,一心准备复出的程元振又被抓了起来,等待李豫的进一步处理。
李豫得知消息,有些恼火,便下令将程元振永远流放溱州(重庆綦江)。
然而,李豫终究念及程元振有拥立之功,不久,再次下诏,将程元振贬到江陵安置。
到此时,程元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行继续在那个舞台上表演,而他,彻底沦为一个有心无力的看客。
如果能跑到时间的前面,他的继任者应该羡慕程元振,因为继任者的人生结局还远不如程元振呢!
只是当局者迷,他们看不到未来,只看得到现在。
接替程元振的是个熟人,宦官鱼朝恩。
在程元振接替李辅国时,我的评价是“乌鸦换岗”,现在鱼朝恩接替程元振,评价延续,依旧是乌鸦换岗。
鱼朝恩之所以能顺利接替程元振,还得感谢李豫的仓皇东巡。
李豫从长安仓皇逃出后,先到了华州(陕西华县)。在华州,李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随行官员一哄而散,没有一个官员来照顾李豫饮食起居,随行的士兵即便勉强在岗,也是一个个强忍饥饿,面露不满。
经历过七年前的逃难,李豫知道自己正处在危险的边缘,一旦禁军中有人趁机作乱,他这个皇帝随时有可能发生危险。
李豫不敢多想,只能乞求一路平平安安,顺利抵达陕州。
就在李豫饥寒交迫、心惊胆战时,鱼朝恩出现了,他率领神策军前来接驾。
鱼朝恩的出现,一下帮李豫解了围,李豫当晚便入住鱼朝恩的神策军大营,心中不由得对鱼朝恩产生了好感。
关键时刻,一句顶一万句;关键时刻,一件好事顶一万件。
鱼朝恩凭借迎驾这一件“大功”,赢得了李豫的绝对信任。在程元振落马后,李豫将鱼朝恩扶上了马,出任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掌管皇家禁军。鱼朝恩一跃成为皇宫之中最红的宦官,超过了李辅国,也超过了程元振。
自古以来,皇帝就是如此悲哀,他们最信得过的只有宦官,当一个宦官失去信任,他们只能去寻找下一个,如同黑瞎子掰玉米一样,一个接着一个。
重返长安的李豫以为自此会与好运相伴,然而,这只是一厢情愿。
不久,战事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