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
史思明正春风得意,唐朝境内,两位节度使正在暗自叹息。
淮西节度使鲁炅是其中的一位,他的郁闷无以复加。
邺郡大战时,他被流箭射中,然后不打招呼便退出了战斗,他一退导致六十万大军惨败。更令他难堪的是,撤退路上,九大节度使麾下士兵都有烧杀抢掠纪录,相比而言,他的士兵最为严重。
鲁炅不断叹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就在鲁炅内疚万分时,他又听到了进一步消息:
郭子仪率军回到黄河北岸集结,李光弼率军全建制返回太原。
鲁炅内疚到了极点,哎,看看人家!
又气又恼的鲁炅最终没有迈过这道坎,一狠心,自己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六岁。
鲁炅的离去,是因邺郡大战而去的第二位节度使,第一位是在军中病逝的李嗣业。
鲁炅之后,又一位节度使因邺郡大战落马了,这个人居然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
他被人打了小报告。
打小报告的不是别人,正是死太监鱼朝恩。
鱼朝恩此前出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就是因为他的阻拦,让李光弼没能下成牵制史思明的活棋,现在邺郡大战失败,鱼朝恩想找一只替罪羊,选来选去,郭子仪最合适。
鱼朝恩选郭子仪可谓一箭多雕:第一,他本来就讨厌郭子仪,觉得郭子仪出风头太多;第二,郭子仪当替罪羊,就能推卸自己的责任;第三,也是最关键的,郭子仪功高震主。
久在李亨身边,鱼朝恩知道李亨心思,虽然郭子仪是中兴名将,但李亨对郭子仪忌惮得很,不然,邺郡大战不会不设主帅,导致群龙无首。
小报告打到李亨那里,效果立现,李亨马上征调郭子仪从洛阳返回长安,另有任用。(注:史思明没有趁势攻打洛阳,郭子仪当时率军驻守洛阳)
调令传到洛阳,郭子仪叹息一声,假的,什么都是假的。
回想当年两京刚光复时,郭子仪率军返回长安,李亨握着郭子仪的手激动地说:“朕的家国,你有再造之功”。
声犹在耳,境遇却已天壤之别。
叹息过后,郭子仪把失落深埋在心底,多年历练早已让他养成凡事不动声色的本领,他从容应对,“欣然”领命。
郭子仪淡定,手下士兵却不淡定,听说郭子仪要征调回京,将士们都哭了,他们拦住郭子仪和传旨宦官,强烈要求郭子仪留下。
郭子仪依然很从容,他对士兵说:“我只是给传旨的宦官送行,我并不走!”
众人信以为真,便让开道路,郭子仪见状,提马冲了出去,头也不回,直奔长安而去。
郭子仪走了,朔方节度使的位置空了出来,李亨转手把这个位置给了李光弼,同时任命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元帅。
李光弼接受了前者,拒绝了后者。
太扎眼了,还是让一个亲王当元帅吧!
李亨同意了李光弼的提议,转而任命自己的儿子李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这个任命是郭子仪、李光弼二人的分水岭,从此,郭子仪被迫退居二线,当起配角,而李光弼则成为平叛的第一主角。
公元七五九年七月十七日,新任朔方节度使李光弼走马上任,他率领五百名河东骑兵进入洛阳,连夜闯入朔方兵团司令部接收兵权。
李光弼一上任,便体现出与郭子仪的不同,在他的要求下,朔方兵团面貌焕然一新。
李光弼和郭子仪虽都是中兴名将,但治军理念却有很大不同,李光弼治军严整,郭子仪治军宽松,两人恰好针锋相对。
历史上身处同时代而治军理念针锋相对的名将不少,比如汉朝的程不识与李广,程不识治军严格,李广则治军宽松,很难说两人谁高谁低,因为两人都是常胜将军。
或许条条道路通胜利。
接手朔方兵团之前,李光弼已经作好思想准备,他预感到会遭到强烈排斥,却没想到,朔方兵团的排斥会那么强烈,居然有将领想把他驱逐出境。
想把李光弼驱逐出境的是朔方左翼作战司令张用济,当时他正率军驻防河阳,李光弼命他到洛阳晋见。
接到命令,张用济非常不悦,他已经听说了李光弼夜闯朔方兵团司令部夺权的事情,对此他非常不满。
张用济说道:“朔方兵团不是叛军,李光弼却趁夜收权,对我们朔方兵团何至于猜忌到这种程度。”
张用济越想越气,他忍不下这口窝囊气。
张用济召来诸将商量,大家一致决定,率领精锐部队突入洛阳,驱逐李光弼,请回郭子仪。
说干就干,张用济下令开始准备。
千钧一发之际,朔方兵团总作战司令仆固怀恩来了,仆固怀恩劝阻道:“邺郡溃败时,郭公的部队先溃退(其实是鲁炅的部队先溃退),朝廷问责,收回兵权是正常的。如今你们想强行驱逐李光弼请回郭公,这是违抗军命,是谋反,你们自己觉得可行吗?”
右翼攻击司令康元宝也提醒道:“你以将士的名义请郭公回来,朝廷必定怀疑是郭公指使你干的,你这是要让郭公家破人亡啊。郭家上百口老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你要陷他们于死地!”
两人的话提醒了张用济,张用济只能按下驱逐李光弼的念头,乖乖地去见李光弼。
为了表示自己的顺服,张用济没有带随从,一人一马去见李光弼。
坏就坏在一人一马上。
李光弼当时正率领数千名骑兵在汜水视察,这时,张用济来了。
李光弼看了张用济一眼:“接到我的命令,为什么不立刻动身?”
张用济正想解释,李光弼说道:“推出去,斩!”
一人一马的张用济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旅程。
斩完张用济,仆固怀恩又来晋见,李光弼招呼仆固怀恩坐下,两人闲谈起来。
不一会儿工夫,看门人在李光弼耳边低声说道:“门口来了一批蕃浑部落骑兵,足足有五百人!”
李光弼脸色大变,仆固怀恩想干什么!
仆固怀恩早知其中原委,连忙走到大门口,故作生气地对领头将领责怪道:“告诉你们不用来,怎么就不听命令呢!”
李光弼倒打起了圆场:“士兵追随将领,何罪之有啊!”
两人打着哈哈回到屋内,酒宴不在话下。
张用济、仆固怀恩,同样是晋见李光弼,结果一个悲剧、一个喜剧;张用济的悲剧是因为他一人一马,仆固怀恩的喜剧在于他率领了五百名骑兵,因此便有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张用济、仆固怀恩的不同境遇说明,到安史之乱时,唐朝军队内部已经非常不正常,士兵效忠的不是朝廷,而是具体的某位将军,安禄山的部队如此,史思明的部队如此,就连郭子仪的部队也有同样的情况。
如果张用济也像仆固怀恩一样带上五百名骑兵,或许就有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说白了,战乱年代最终还是靠刀把子、枪杆子说话!
一个月后,李亨又给李光弼加了官: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
到此时,李光弼已经彻底超越郭子仪成为大唐王朝最红的人。
又过了一个月,考验李光弼的时刻到了,他的老对手史思明打上门来了!
大战河阳
史思明一直想唱一出大戏,现在他给自己拉开了帷幕。
史思明命儿子史朝清镇守范阳,命属下各郡太守各自领兵三千跟随自己南下,大军分成四路渡河,渡河后于汴州(开封)城下会师。
史思明大军南下的消息传来时,李光弼正沿着黄河巡查各营,听到消息,李光弼不敢怠慢,带着麾下骑兵便进了汴州城。
李光弼对汴滑节度使许叔冀嘱咐道:“你如果能在汴州坚守十五天,我一定带兵来救你!”
许叔冀拍着胸脯打保票说:“大人放心,我一定坚守十五天以上!”
李光弼点了点头,便离开汴州赶赴洛阳。
对于许叔冀,李光弼还是有点担心,他能坚守十五天以上吗?转念一想,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然承诺了,或许就能做到。
李光弼没有想到,他和许叔冀对于马的理解是不同的,李光弼以为“驷马难追”的马是良马,而许叔冀说的,是瘸马!
李光弼走后不久,史思明到了汴州城下。
许叔冀想打史思明一个立足未稳,马上率兵出击,打了几个回合,许叔冀发现没有胜算,便收拾人马退回了汴州城内。
许叔冀盘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的筹码,怎么算也不是史思明的对手,就拿这些筹码如何支撑十五天?再说了,十五天后,如果李光弼不来怎么办?
仗还没怎么打,许叔冀自己先泄气了!
这一泄气,便把对李光弼的承诺抛在脑后了。
不打了,开门投降!
许叔冀的主动投降让史思明大感意外,原本他还准备在汴州打一场硬仗,现在汴州居然不攻自破,这都是许叔冀的功劳。
狂喜的史思明大手一挥,给了许叔冀一顶他一生想都不敢想的帽子:中书令。
这投降,超值!
轻而易举拿下汴州,史思明乘胜向西攻打郑州,这时李光弼已经得知了许叔冀投降的消息,李光弼无奈地摇了摇头。做人,怎么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李光弼紧急下令,全军戒备,缓缓往西退去。
至于大军退守哪里,意见并不一致,有人建议退守潼关,有人建议就在洛阳坚守,最后还是李光弼拍板,洛阳肯定守不住,不如退守河阳,那里可攻可守,活动余地大。
确定退守河阳后,李光弼连下两道命令,一道命令给东京留守,命令他带领洛阳所有官员家属退入潼关;另一道命令给河南尹,命令他带领洛阳官员百姓出城逃难。
两道命令一下,洛阳又成了一座空城。
李光弼依然不慌不忙,他一边督促士兵将洛阳城内的油、铁等军需物资运往河阳,一边抽出五百骑兵亲自殿后。
一切布置停当,史思明的前锋部队已经逼近了洛阳东门外的石桥。
手下将士向李光弼请示道:“大人走北门,还是走石桥?”
李光弼朗声说道:“当然走石桥。”
五百骑兵跟随李光弼大摇大摆地从石桥退去,这时天色已晚,李光弼下令全军点起火把,向着河阳方向,缓缓退去。
一路上,史思明的前锋部队如同李光弼的影子,紧追不舍,试图找机会发动突袭,找了一路,一无所获。
接近河阳界,史思明的前锋部队不敢往前走了,只能悻悻而去,白白给李光弼当了一路保镖。
李光弼前脚进了河阳,史思明后脚也到了洛阳。
进入洛阳城,史思明倒吸一口凉气,昔日繁花似锦的洛阳居然成了这个样子,完全是一座空城,空旷到什么都抢不到的地步。
史思明不免有些失望,这个洛阳城就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盘桓再三,史思明盯上了洛阳皇宫,按照他的本意,他想住进皇宫,找一找当皇帝的感觉。转念一想,他打消了念头,洛阳离河阳太近了,万一李光弼杀一个回马枪呢?那可得不偿失。
史思明引军退出了洛阳城,屯兵于白马寺以南,同时下令在河阳以南兴筑月城,彻底挡住李光弼南下攻击的线路,他要在河阳与李光弼掰一掰手腕。
公元七五九年十月初,史思明大军兵临河阳,为了激怒李光弼出兵,史思明派出一个谩骂高手——骁将刘龙仙。
刘龙仙也不含糊,驱马来到河阳城下,勒马站定后,把右脚抽出马镫架到马脖子上,以一种极其轻蔑的姿势开始对着河阳城谩骂。
城墙上,李光弼冷冷看着刘龙仙,回头对诸将说道:“谁去把他干掉?”
仆固怀恩主动请命:“我去!”
李光弼摇摇头:“哎,这不是大将干的活!”
李光弼的左右在诸将中巡视一圈,对李光弼说:“裨将白孝德可以!”
李光弼一听,哦,快传白孝德!
白孝德很快来到李光弼面前请战,李光弼问道:“说吧,你需要几个人?”
“我一个人足够了!”白孝德说。
李光弼兴奋地击了一下掌,好,小伙子有志气!
李光弼还是有点不放心,又追问道:“小伙子,你好好盘算一下,到底需要几个人?”
白孝德回应道:“既然大人一定要给我配帮手,那么就给我配五十名骑兵吧,他们只须走出大营门口做我的后援,同时请大人下令全军为我擂鼓助威。”
李光弼痛快地答应道:“没问题!”
白孝德收拾停当,李光弼拍了拍他的背,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手持双矛的白孝德纵马踏入黄河,在河水较浅的地方横渡而过,当他刚刚渡了一半时,仆固怀恩向李光弼道喜说:“白孝德赢定了!”
李光弼连忙问:“还没有交手,你怎么知道赢定了。”
仆固怀恩指着白孝德的背影说道:“你看他气定神闲的样子,就知道他胸有成竹,赢定了。”
白孝德款款渡过黄河,骂战的刘龙仙也看到了他。
刘龙仙往白孝德身后看了一眼,没有发现其他人,他顿时放松了下来:“就一个人,能把我怎么样?”
白孝德一步一步向刘龙仙接近,刘龙仙作好了动手的准备,这时白孝德却冲刘龙仙摆摆手,那意思是说,我不是来打仗的。
刘龙仙不知道白孝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目不转睛盯着白孝德看,离刘龙仙还有十步,白孝德停了下来,然后开口说话。
刘龙仙依旧没有把白孝德放在眼里,嘴里大放厥词,谩骂不已。
白孝德呢?
他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着,言语上明显处于下风。
不知不觉间,刘龙仙已经着了白孝德的道:白孝德不是真的软弱,而是以示弱的方式为自己和战马赢得战前喘息的机会。
感觉战马已经歇得差不多了,白孝德瞪大眼睛冲着刘龙仙喊道:“你这叛贼认识我吗?”
“你是谁?”
“我,白孝德也!”
“是何猪狗!”
刘龙仙以为接下来还是口舌之争,没想到白孝德改了,大呼一声,手持双矛,拨马向刘龙仙扑了过去。
刘龙仙愣了一下。
与此同时,河阳城内鼓声突然震天山响,五十名骑兵从大营门口冲出,直奔黄河岸边而来。
刘龙仙暗叫一声“不好”,连忙应对,然而,白孝德距离他太近了,只有十步,张弓搭箭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拨马绕着黄河大堤逃命。
刘龙仙最终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跑了没多远,他就被白孝德追上了。白孝德一矛刺出,刘龙仙应声落马,再一刀,白孝德已经将刘龙仙的首级抓在手中。
抓着刘龙仙的首级,白孝德大摇大摆回到河阳城中,河阳城中一片欢腾,河阳城外则是一片死寂。
白孝德为李光弼赢了一个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