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寻把耳朵贴在窗外,运功一听,确认了屋内无人之后,推窗而入一个翻身便进了屋内。
拷问那贾乙果然收获颇丰,他不仅交待了那张捕头张奎的住所,还提到那日张奎受激发狂的事情,郑寻威逼一番,强迫他同意了出面作证,又来张奎的住处搜查。
跃入房内,郑寻才发觉这房间出奇地大,长约七丈、宽五丈有余。东面摆满了石锁石担、刀枪棍剑之类的器具,西面唯有一口大缸置落于中央,这竟是一间设在屋内的练功房。
郑寻把窗户掩上,在房内小心翼翼地摸索起来。
房间东面是摆满各类器具的练功房,西面却显得十分空旷,只在正中位置摆了一口孤零零的大缸。
这大缸出现在这显得十分突兀,引起了郑寻的疑心。
他小心翼翼地上前查看这口大缸,还未走近就闻到一股腥臭无比的气味从缸中传来。
郑寻连忙捂住口鼻朝大缸看去,那缸通体青灰,四面镶有兽首,缸内泛黑显出一丝异样的光泽,底部还残余一层黑紫色污垢。
右手探进缸内,郑寻伸指一抹沾了一丝黑垢。
他把手凑近鼻子轻嗅两下,一股令人作呕的味道顿时冲入鼻腔。
腥臭之气正是由此物发出,郑寻两眉紧锁,强忍住干呕的冲动,动手刮下一层黑垢粉末,从衣袖撕下一块将其包裹起来,贴身藏入怀中。
看完这缸,郑寻又往房间东面摸去。
此处摆满各色刀枪棍剑、石锁石担,应该是那张捕头平日里练功的场所。
郑寻一寸寸地摸索着每一样器具。
从刀剑到棍棒,连剑托刀架也不放过,不多时房内的器具郑寻几乎查了个遍。
忽然,郑寻身子一顿,好似发现了什么怪异之处,停下了动作朝眼前一样器物看去。
此物却是一个练功木人,约有六尺,周身布满红点白线,标明了人身各处经脉穴道,是练武之人修习内功时用来辨认穴道所用。
从常理而言一名练武之人的房间出现练功木人好像合情合理,可是怪就怪在这木人有几处穴道上略显斑驳,好似有人常常抚摸这几处,那穴道上的红点都有些许脱落。
郑寻眉头一皱,心下疑惑。
那张捕头不过是随手一击,内力就能把自己打成重伤。
功力如此深厚,怎么可能认不清周身穴道,还要用这练功木人来认穴。
此事必有蹊跷。
细细看来,那木人身上共有七处穴道色彩斑驳,分别是曲池、阳池、阳谷、天枢、天冲、玉枕、泥丸七处。
郑寻双眉紧皱,来回抚摸着这七处穴道。
突然,他手上一顿,感觉指间隐隐触到一丝断纹似得痕迹。
指间轻轻一按,那红点处竟然微微下沉卡在那里,郑寻心中一动,又朝其余六处红点按去。
呲...
木人体内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的摩擦声。
郑寻一听异响,顿时浑身一紧,曲脚一跺往右侧顺势一倒。
嗖嗖嗖......
那木人突然胸腹大开,几道银芒从中激射而出,擦着郑寻的头顶飞过,电闪之间就没入墙面。
躲过一劫,郑寻神色一松,缓缓起身朝那墙面看去。
只见几根小箭钉在墙面上。
此箭三寸有余,通体银黑,微泛紫光好似涂有剧毒,入木约三分有余,可见其速之急。
郑寻心里一惊,此箭又毒又急,可见此处机关对布置之人极为重要,其内隐藏的秘密一定也不能为常人所知。
双眉紧皱,郑寻转身朝那木人看去。
只见那木人胸腹处露出一道暗格,里头藏有两件物品。
一只小瓷瓶和一本书。
郑寻近前拿起那本书定睛一看,只见那书上白纸黑字写着四个大字。
七劫离恼。
心中一动,郑寻掀起一页,细细观看此书。
此书共分八段,写有七式行气吐纳之法,又有一段记载了七种丹方、七种行针刺穴之法,却又未写明具体要用哪种材料,又要刺入何处穴道。
开篇明义,那第一页写有一段行气吐纳的总决。
遍历七情,神游六欲,入水观花,动中定慧,六根濡溺,七劫离恼。
郑寻翻看了一小半,冷汗直流,心中骇然。
此书大异常理,开篇竟教人放纵七情六欲,在欲海之中历经劫难。真是险中又险,难中又难,若非佛陀怎能练成此法。
书中写的七式行气吐纳之法也是诡之又诡,怪之又怪。
寻常的内功心法先要开辟气海运转周天,而后打通体内十二正经,八大奇经,讲究阴阳相济,浑圆一体。
这七劫离恼大法却教人先修体内经脉,内力只在经脉之中流转,不入气海。
更是只修阳脉,不修阴脉。初练此功,需将全身浸泡在一种药液之中,练功之人吸收药力要在六条阳脉之中养出一股炙热无比、犹如大日的霸道内力。
按医理而言,如此行功不说修完体内六条阳脉,待到第二、第三条经脉,练功之人就该阴阳失衡,走火入魔。
可是此功竟然另辟蹊径,以丹药之力引动人心中的七种情绪,历劫入道,打通另外六条阴脉。
此功每练一层,先是打通一条阳脉,养出一股炙热无比的至阳内力,待到阳性内力粘稠似血布满经脉,就要服下对应丹药引动七情之一,在另一条阴脉之中养出一股阴寒内力。
服药日久,待到此人对应情绪达至极点,不可再增,阴脉之中就将充满凛冽如刀的至阴内力。
再以某种行针刺穴之法,刺入周身大穴,打通两道经脉,引动至阳、至阴两股内力交汇。
此时至阳、至阴两股内力在体内交汇,水火不投,阴阳难合,若是冒然相撞必然是经脉寸断,爆体而亡。
必须要以另一股不属阴阳的中和之气相济,调合水火逆转太极,把两重至阳、至阴的内力合而为一归复无极,如此才算是练成一重。
此功共有七重,分别是喜、怒、爱、惧、忧、憎、欲。
每重又分三关,称为一劫。
每一劫都需引动一情,两脉合和,阴阳相济。
待到过尽二十一关,度过七劫,此人周身经脉已经布满阴阳合一的浑厚内力,再引动泥丸、檀中两穴,下冲气海沟贯丹田,成就一身无双无对的绝世内力。
看完这七劫离恼大法全篇,郑寻不寒而栗,此书不知何人所写,竟将寻常武理、医理、佛理通通推翻,自成一道。
这七劫二十一关难道真有人能修成?
就算修成,此人历经七劫,不是沉沦欲海化作邪魔,就是大彻大悟成就佛陀,再也不能称之为人。
此书真是邪中之邪,魔中之魔,不是人所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