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两兄弟收拾好,去隔壁吃早饭。
早饭是粥和小笼包。
粥是沈镇川起早熬的,温度正合适,宋知易知道老头肯定怕三人喝着太烫,提前隔着盆泡凉水里降温。
宋知易能想象早晨三个人还在睡觉的时候,沈镇川已经起床了熬粥,把粥放水盆冰着的时候,骑车去县城里买三个人最爱吃的小笼包。
这个时候不能说矫情的话。
宋知易一边往嘴里塞饭,一边嘟嘟囔囔的说着好吃。
宋知非和沈图南也加入进夸夸群。
沈镇川看着三个孩子,明明很开心,却要假装严肃:“吃饭别说话。”
低头喝粥时,脸上的皱纹却出卖了他。
风卷残云,沈镇川准备的早饭被三个人一扫而光。
饭后,沈镇川开始安排工作。
“知非开车,带着我和南南去学校。”
“然后你俩留下来帮忙跑跑腿,也顺便和几位主任熟悉一下。”
“知易在家做饭。”
“中午就吃过水面。”
“另外,下午多准备点菜,晚上我准备把人拉家里来吃饭。知易你安排好。”
宋知易,宋知非准备去一中上班。
这个事虽然沈镇川一个人就能决定。
但是为了场面上好看,有些程序不能免。
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的。
不能因为别人给你面子,就把所有事情当做理所当然。
社会就是如此,一次两次别人给你面子,次数多了可能就会传出另外的声音。
特别是公共部门,风评是很重要的。
虽然宋知易兄弟俩进入一中任职,看起来是一中占了便宜。但因为掌权的是沈镇川,很难不让人有其他的想法。
有很多蒙着眼睛的人,他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他只能从别人嘴里听个大概。然后再传给另外一个蒙着眼睛的人。
沈镇川先把学校内部这些部门主任都沟通好以后,就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就算学校外面有人抓着沈镇川和宋知易、宋知非之间的关系,也不怕查,不怕被攻击。
……
宋知非开车,拉着沈镇川和沈图南去一中。
宋知易回屋,把碗筷洗干净。
把门关好,回到自己家。
拿出纸笔开始列清单,老家房子缺了很多东西。
高性能台式电脑,相较于笔记本,宋知易更喜欢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那个小键盘,宋知易的大手摆弄不开。
打印复印一体机。这个是工作需要。老师就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职业。经常需要找一些资料,为了方便,往往都会自己打印出来。
宽带必须要安装。宋知易已经习惯了前世手机数据链接随时开着。12年的流量费,贵到宋知易这个百亿富豪都不敢任性。
沈镇川家也得安装,老头子刚刚换上新手机,宋知易真怕他不会用,一天就给玩欠费了。
网上全都是开着3g睡一觉,早晨起来发现房子是运营商的了。这种调侃,蛮真实的。
还需要买一套高音准,中音甜,低音劲,很通透的音响。用来听于老师父亲王老爷的故事。
宋知易越写越多,最后满满当当一张A4纸。
写完以后发愁了。
比如高性能台式机。这玩意小县城根本没有。电脑店,都是品牌机或者组装好的。
像电脑城那种,每个铺位拿一个零件的模式,在小县城里根本不存在。
还有高端音响这种东西,在小县城人心里,不就是一个喇叭吗,能高端到哪里。
有困难,找戴维。
拨通戴维的电话。
把所有要求和戴维说了一遍。因为需要的东西种类多,有的还有特殊要求。
戴维第一次对宋知易说了抱歉。
“抱歉,宋先生。”
“您能把您需要的东西列个清单给我吗?”
“您知道的,我汉语不是特别好,有点跟不上您的节奏。”
因为平时和戴维交流,都是用汉语,宋知易先入为主的把戴维当成了自己人。
前世宋知易的秘书,不论宋知易说多少话,秘书都能准确的记录下来,并且无误的传达下去。
戴维应该是先把听到的汉语在脑袋里翻译成母语,然后再记录下来。
确实有点为难人。
宋知易拍了拍额头。
不知道是前世职业习惯,还是今世有钱后稍微有点膨胀,开始不在意其他人感受了。
这种苗头不好。
“抱歉,戴维,因为你的普通话水平,让我忽略了你的母语是德语。很抱歉。”
“我会列一张清单,稍后发送到你的邮箱。”
“宋,您能这么说我很高兴。您放心,清单上的东西我会尽快给您送过去。”
挂断电话后宋知易开始挑哪些是需要戴维在帝都帮忙解决的,哪些是在小县城就能完成的。
另一边一中小会议室里。沈镇川给宋知非和沈图南挨个介绍现场的主任们。
沈图南坐在沈镇川的电脑前,成了兼职秘书。
宋知非给各位大佬端茶倒水成了生活助理。
上午九点以后,时不时现场人的电话会响起。
如果是涉及到招生的事情,接电话的人会把免提打开,让所有人都听到招生老师面临的问题,几个人讨论后会给一个确切的答复。
“喂,沈校长,”
“我在,李老师你说。”
“沈校长,我和王老师到了刘星家里。刘星是这次中考全县全100里面的。咱们的备注上是家庭困难。”
“我们实地走访了一下,可能比想象中的还困难。”
“具体呢?”
“这孩子是单亲家庭,母亲外出打工,家里就剩一个70多的老太太。一老一小算是相依为命。”
“那他母亲呢?”
“沈校长,我也不敢做主观判断。听村里人的意思是刘星母亲很少回来。也很少给抚养费,据说在外面已经又有新的家庭了。刘星和奶奶,靠着村里的救济维持生活。”
“我这边联系了他母亲,但是电话一直没接通。”
这种情况以前招生的时候遇到过。说简单很简单,说负责又会很复杂。
简单的办法是,由入学成绩决定学生奖励,按学期发放。因为家庭困难,就把奖励按月发放,充当贫困学生的生活费。
说复杂是因为孩子和奶奶中间毕竟隔了一辈。
学校不是法庭,家长里短狗屁倒灶的事,学校没办法出面解决。
不说其他,单单前100名入学就会拿到的一笔奖金,会不会造成奶奶和母亲的争抢,这都是问题。
没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势必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这种情况有过类似事件。
入学奖金打到了学生母亲账户,学生父母离婚,最后学生父亲到学校闹了一通。
父母当着孩子和老师的面撕,先不说其他影响,单单对孩子心里就会造成很大的阴影。小一点是自卑,大一点可能孩子就厌学,或者直接抑郁了。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没差,但更是培养孩子三观和健康人格的地方。
提高成绩的前提是,先要保证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几位招生的老油条不怕遇到这种情况,但是怕后续的狗屁倒灶的事。癞蛤蟆上脚背,吓不死人恶心死人。
最后是沈镇川拍板。
“你先和孩子奶奶把咱们得政策说清楚。至于怎么做,让老太太决定。不要管孩子母亲。说话难听的,这么多年不管不问,也没资格参与孩子上学的事情。”
“你让老太太决定,以后出了事,我顶着。”
宋知非在旁边听着一切,觉得二叔有点冲动。
宋知非还是单纯,在农村越是这种事,越要简单粗暴的解决。
不然墨迹起来那就是没完没了。
十一点,宋知非的手机响了。
接听后,凑到沈镇川旁边,小声说:
“我哥问有几个人,他多做点送过来。省的还得去饭店了。”
副校长和几个主任正在讨论招生问题,也没在意两人说话。
沈镇川思考了下。
“算上你们俩十个人。这么多人不好弄啊。”
宋知非把沈镇川的话转达给宋知易。
电话里宋知易又说了几句,就挂掉了。
“我哥说能送过来。让咱们等着吃饭就行了。”
“只要投推荐票,一切都包在宋知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