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正从长安紧急赶往黎阳,他是去找杨玄感入伙的。说起来也奇怪,杨玄感要反是为父报仇,李密去凑什么热闹?隋朝政府对他不错,杨广虽然把他辞退了,但依然让他袭了父亲蒲山郡公的爵位,每年有固定的国赋划拔。隋朝政府要倒了,他的那份福利可就不保了。
如果非要找什么造反动机的话,也许是友情吧,李密同学父母双亡,兄弟全无,虽然袭有爵位,虽然拥有过人智慧,但在父母去世时,他就是孤儿,内心永远有一片亲情的空白。
杨玄感兄弟填补了这个空白。自从进入杨家以后,李密才在杨家兄弟上找到了久违的亲情。
杨素之仇,等同父仇,杨玄感的事就是我的事。
一路上,李密便用这个理由来解释自己内心莫名的激动。而要等到他经历得更多,才会明白内心真正的自己。
杨玄感如愿以偿等到了李密,见面后,他迫不及待的将李密请到内室,详细介绍了起事前后的事情,然后急切的问道:
“兄弟常常以救天下为已任,现在正是你发挥的时候,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杨玄感欲求良计,却不忘以激将做为开始,其中气度,已然不高。
李密的心中掠过一丝不快。
大哥,你以为我间行倍道,冒着生命危险跑到黎阳是看热闹吗?从这一刻开始,我的性命,我的家族已经搭上了你这条贼船。要么沉入大海,要么扬帆万里。不消说,我将歇尽全力,何用激将?
但这种不快稍纵即逝,因为李密心中已经被一个伟大的构想所充斥,他急于向杨玄感倾吐,纵使杨玄感堵住他的嘴,他也非说不可。
“愚有三计,任公决择!”
李密虽自谦称愚,但语调充满骄傲,接下来,他要说出一路上思索成熟的三计,这是夺天下的三计!
“第一,杨广还在辽东,离幽州隔了千里,往南是大海,往北是塞外胡地,要想回来,只要中间一条险途,我们趁机拥兵北上,出其不意,进入蓟地,把守住临渝关,这样,杨广前有高丽,退又被我们挡住,一个月后,必定粮尽,到时,只要举麾一召,隋军必定望风而降,不战而擒,此仍上计!”
李密满面通红,语不带点,一气说完,只待杨玄感击节叫绝,就可发兵蓟燕,一战而夺天下!
可显然,杨玄感并没有预想中的热情,而是问了一句:
“还请指点中计。”
李密并没猜觉杨玄感的冷淡,他犹沉醉在自己的伟大构想里,当被问起中计时,李密更加兴奋。
所谓考霸,不会只用一种思维解题,所谓天才的策略家,亦不会只有一套方案,奇思妙想之余的边角料都可以另组一个夺天之计。
李密说出了中计:
“关中之地,帝王之基,杨广虽然留了卫文升驻守长安,但此人不足惧,只要率领部下,跳过沿途的城市而不去攻击,直接夺取长安,这样,杨广就算回来了,也进不了家门。如果上计尚有冒险成份,此计绝对是万全之策!”
杨玄感仍然是一句:
“还请说下计!”
李密难掩心中不快,下人只为衬托上人的高贵,下计自然只是为了反衬上计的精妙,已引你见过绣房的大小姐,还聒噪着问丫环干甚,有此上中二计足夺平下,何必再问下计!
于是,李密悻悻然说了出第三计:
“如果想图方便快捷,可以去攻东都洛阳,只怕对方早有防备,要是攻不下来,时间一长,就不是我可以算得到的。”
黎阳离蓟地,长安相隔千里,去洛阳只有五百余里,可以李密的思维里,远却是近,弯路却是捷径。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独特的思维。
听完李密的下计,杨玄感面露微笑,拍手叫好:
“兄弟的下策实在是上策,现在隋朝官员家属都在洛阳,要是把他们抓起来,足以控制隋朝政府,况且像兄弟所说攻城不攻,这样搞法怎么树立威信!”
把目标对准家属,总是喜欢搞点大动静,杨玄感的作风颇有基地组织的风范。
李密着实被震惊了,他望着杨玄感兴高采烈的表情,马上明白,杨玄感并不是真的要像他问计,他的心中一定早就打定先攻东都,问自己,只不过是为了印证方案。
世间老板开会,多半如此尔。
李密虽然鄂然,但他现在只是谋主,也就是师爷,师爷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杨老板说攻东都那就攻东都吧。
历史将验证李密之三计何为上计,何为下计。只是这答案得用英雄的血来写,包括杨玄感的血,不仅限于李密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