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庸面见皇上的第二天,京都城内就流传有关流民的一些消息,但都是道听途说,猜测较多。
可是,当日下午,京都城内就张贴了一张告示。
引得不少人前来围观,想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只见告示上面写到:
“天道不公,天下民皆苦,如置于水火之中。
诸多流民无奈之下,颠沛流离,离开了自己的国土,居无定所。
诸多流民百姓在路途中饿死他乡,无人安葬。
然,这些流民来吾朝国,我朝国国君,又乃是仁慈之君,自然不忍见其继续遭受疾苦。
故而,今日宣布,三日后,朝国大开国门,接纳流民,望奔走相告。
另注:接纳流民需要粮草,希望各富商可以献出一些粮草,纯属自愿,朝国以及流民百姓,会记得这份恩情。”
告示上面写的大致内容就是,朝国要收纳这些流民,需要富商们的粮草支援。
但最后在后面标注,说明出粮这完全是自愿的。
即出多出少,没有任何要求,也没有人强求。
………………
这条公告一出,城内立刻哗然一片。
几乎所有人都无法理解,他们的国君为何要这样做。
百姓们不了解,大臣们不了解,那些富商们不了解,就连那堵在城外的流民们听说了此时,也都上满头问号,不明白为何会这样。
显然这些,都在他们的意料之外,无人猜到。
朝国要接收流民的事情,今日早朝的时候,李宗说完之后,立刻引起不少人的劝阻,多少人都认为此举不可。
但李宗将此事交给王庸来处理,他可不想在为此事头痛,自然也不想听到其他大臣对于此事的议论。
最后,李宗说了一句,“你们若是可以处理完此事,朕巴不得交给你们处理,你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李宗的意思就是,你们行,你们上。
于是乎,朝堂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默不出声,但都在互相使眼色,又或者叹气摇头。
李宗见这些大臣这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丢下一句“退朝”,就离开了大殿,回去休息了。
而大殿上,王庸见皇上离开之后,转身看了一眼身后的诸位大臣,微微挑眉,带着笑意。
可却没有人敢直视王庸的目光,纷纷如见了老虎的兔子,低着头,赶忙离开了。
王庸看了一眼他们,也没说什么。
屯田的具体情况,他和皇上并没有说,因为朝国内部,有不少的敌国探子,甚至这些探子安插在了朝中大臣的身边,甚至有可能就是那些大臣。
如果屯田的计策被探子知道,传到敌国,那么,王庸和李宗处心积虑所探讨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
所以,李宗也只是说了接纳流民,至于具体做什么,他和王庸都没有说。
这也是李宗今日何为突然离朝的原因,为得就是不想让其他人过多的去询问。
不过,在其他人眼里,皇上这么做,就是偏袒王庸而不像让他们继续说下去。
以致于心中对王庸的埋怨更加深了一些。
但王庸却毫不在乎。
替陛下分忧,不正是一个臣子应该做什么的吗?
………………
等退了早朝之后,这些官员离开时,交头接耳的说了些什么。
等到晚上,这些官员们竟然私底下聚集在一起,显然这是白天他们商量好的。
看到人差不多了,这些官员们几乎都是世家一脉,对于王庸自然关系不好。
其中一位官员率先问道:“你们说陛下为何要这样?我们难道真的要接收这些流民?”
这些流民各个国家的人都有,都是被其他国家抛弃的。
这些流民也不是没有去过其他国家,但是都被当做累赘,甚至没有让他们入城,最终几经辗转,来到了朝国。
其他国家都不要他们,为什么他们的陛下却要接收他们?
这完全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让他实在想不清楚。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感觉很费解。
这位官员话音落下,一旁立刻有人搭话,说道:“嗨,可不嘛?昨天就听说王庸面见陛下,或许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昨天就听说王庸急匆匆的去面见陛下。
结果今天就出了这样的事情,若要说两者没有关联,他可是万万不信的。
这一猜就是王庸给陛下出的主意。
而今天陛下又将这些事情交给王庸打点,恰恰印证了他们的猜测。
王庸提出的这种对朝国不利的事情,陛下竟然也采纳了。
这就是陛下对王庸太过放纵了,这让其他官员有一种说不出的……嫉妒。
不过,王庸毕竟深得皇上信任,他们先前在朝上提出意见,立刻被陛下否决了,慑于王庸的淫威,带着不满,所以他们才会聚集在这里。
只敢私底下会聚在这里议论。
………………
一说到这里其他官员也纷纷点头,赞同此事。
“也不知道那王庸到底给陛下灌了什么迷魂汤,陛下竟然同意了?这接下来可怎么办?”
“是啊,这些流民到底吃些什么?如果全部饿死在我朝国,那么,我朝国将被天下万夫所指啊!”
“哼,那王庸也是天真,想让那些富商们出粮?这怎么可能?”
“没错,是啊,这不是痴人说梦吗?那些富商们哪个不是精明的跟鬼似得?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还是自愿的,他们谁会出粮,我的姓倒着写!”
“王大人说笑了,不过,不知道那王庸接下来会如何处理?”
“哼,就凭陛下宠幸他,他就以为自己可以胡来了么?我到要看看,这一次他栽了,陛下还怎么袒护他!”
“你们说……不会真的有人出粮吧?”
“哈哈哈哈,肯定不会!”
这几位大臣,并不知道王庸的具体计划,你一言我一语的在这里说着。
一想到这些流民如果全部收入朝国,近万人的流民,他们到时候住哪里?吃什么?
这些都是问题。
如果这些流民饿死在他们朝国,其他国家势必会借此机会,对朝国发难,到时候,朝国又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所以,让这些流民入国,实属下策。
更可笑的是王庸竟然想让那些富商们出粮?
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谁不知道那些商人全部都是唯利是图的小人?让他们自愿出粮,这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在食其肉,饮其血。
这些大臣们都认为王庸是仗着陛下对自己的宠信,异想天开。
不少人都在此拭目以待,等着看王庸出丑。
最后,几个官员哈哈一笑,离开了这里。
………………
热闹的京都城此时街道上冷冷清清。
这一刻,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
刚刚议事的官员们做贼心虚似得左顾右盼,发现没有人见识之后,才松了口气,然后悄悄地,回到了各自的府中。
但是,除了这些官员以外。
依然还有另一群人偷偷的聚集起来。
这些人正是京都城的各个富商。
他们在这里议论的,也是这件事情……
……
……
(未完待续,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