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怕穷,怕的是没骨气。
在青萍眼中,贺自强就是那种没有骨气的人。
那件事过后,贺自强也曾励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家经济好转起来。他花了五千多元报了一个培训班,要考一个什么证,结果学了没十天,又放弃了。他就是这样一个没长性的人,做什么事总是半途而废,尤其是吃苦的活,更是坚持不下去。
青萍后来也不指望贺自强能像他说的那样挣大钱让她娘俩过好日子了。她只希望他能够在时间上多陪陪她娘俩,尤其是孩子。
她对贺自强说,孩子慢慢长大了,在六岁以前母亲在孩子的生活包括教育中占主导,六岁以后,就应该变成父亲了。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会有一对优秀的父母。为此,青萍读了不少关于养育男孩的书,她也建议贺自强多读点这方面的书。
如果一个人始终坚持自己的正确做法那叫有主见,可是如果一个人始终坚持自己,但是自己的做法却不对,那就是固执。贺自强就是一个极度固执的人。
贺自强依然早出晚归,很长时间才休一次假。依然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
说到底,贺自强的这种固执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但凡从内心中极度期望给妻儿好日子过,也会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他缺乏的除了责任心还有骨气,他没有那种为身边人争口气的骨气,没有那种要让周围的人都羡慕自己身边的人的骨气。或者说他有让身边人过好的想法,但是不愿意下苦功夫去做,吃不得苦。归根到底,他的这种性格特点是与他生活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的,这一点更加深了青萍要为给儿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而要改变的想法。
她为了避免吵架开始对贺自强的很多缺点妥协。
她不再为了他吸烟而吵闹,但是前提条件不能在家吸,不能在孩子面前吸。
她也不再因为他晚上回来的晚而吵闹,她对儿子说爸爸上班很努力,要体谅他,感谢他。
她不再对他出去应酬回来的晚而抱怨,她劝自己说他也不能没有交际圈。
她不再为他的工资少而嫌弃他,读了《道德经》、《金刚经》等经典后后,青萍对很多事都看开了包括钱财,原来的她虽然不是视财如命,但是她虚荣。每当听到别人说家里有几套房子的时候,她总是很羡慕,这种爱攀比的虚荣心理导致她经常为了些钱财方面的事与贺自强闹。本来工资就少的贺自强在青萍瞎闹的时候也只能做闷头葫芦。“一切诸相皆是虚妄”,钱财更是如此。一个家庭的幸福不是体现在金钱上,当然有钱最好,可是如果没钱,一家人在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不是更好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聊天、做做游戏,相互诉说着自己这一天的快乐或烦心事,相互体谅彼此的心情岂不更幸福。本来幸福就是一种感觉,谁也无法给幸福下个定义。即使穷的叮当响,却很开心,很有安全感,下班后就特别愿意回到家去陪伴自己的家人,这不就是一个幸福的家嘛。可是,反过来说,如果有上千万甚至更多,可是每天忙得昏昏沉沉,家里总是鸡犬不宁,下班后无论多累都不愿回家,因为回去会有更多的烦恼,那么这样的家就算有很多钱,那能算幸福吗?
青萍始终记得她小时候,她妈有时候抱怨家里没啥钱的时候,她总是劝她妈说虽然没钱但是一家人平淡地过着生活,无灾无难,只是缺点钱而已,她妈听后笑了笑。青萍知道她妈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青萍想自己真是越长越倒退了,成人后的自己反不如小时候看的透彻。
幸好的是,她终于有点开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