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方觉,乃寝一室中。觑视一墙一壁、一梁一栋,皆似旧识,而不知其所,惶惶然惑。欲发其手足,力无所出;生异之,张口欲呼,唯作“咿呀”之语。一姥循声来,笑睇张生,抚之而歌,其声舒舒焉。
歌曰:“天上星,凉凉夜色青。虫鸣声声远,南风缓缓停。乖阿囡,摇金铃;多喜乐,长安宁。去游星河里,星河如水清。水漫漫,明星光璨璨。入我阿囡梦,清歌到夜半。”(注1)
张生察其曲调,亦颇熟于耳,方自大惑,一生贯门入,睹视己面目,已而笑指张生,向姥曰:“此吾家之千里驹也!”
张生乃知此张生父也;姥,张生祖母也。方其为婴儿,啼哭之际,姥常为歌此曲,儿啼遂止。及张生长,姥死久矣,其家亦数广其屋,故张生不知斯室之其所,亦不知阿姥之为谁,唯觉此景之熟识耳。
倏尔姥声渐远,父与旧宅亦不见。张生布衣纶巾,据案而坐,案上一卷、一砚、一笔而已。孟夫子负手立于前,顾视张生,令持卷诵,诵曰:“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注2)俄而数经生亦坐,其一诵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注3)熟视其面,江主簿也。其傍张三儿又诵曰:“征敛无艺,费出无经,则上下困矣。”(注4)张生视江主簿曰:“万姓仇予,予将畴依?”(注5)
江主簿意乃恨甚,遽然暴起,刺张三儿于地,持其臂生啖之。张生惊视孟夫子,夫子徒负手眄之,不以为异;方知县与葛员外诸人,或拍手相嘻,或坐而分食,殷殷其口而嚼食不竟。
一物轱辘来,乃张三儿头也。头粲然笑,对张生曰:“相公得无恙乎?”张生骇怖,问曰:“汝既有灵,彼戮汝之身、食汝之躯,汝何安之?”头顾而笑曰:“吾生以来,无一日不如此。弗安何如?”又衔一小臂而问张生曰:“相公来食否?”
张生畏,起而趋,室狭,无可避。忽见一穴于地,张生急走入,足无所踞,颠然坠下。穴(和了个谐)内暗不见物,张生以手触地,皆腐质也。手足渐没,知命竟于此矣。
恍然若有光,有一女冠凌虚而来,长发高髻,杏脸素服,宽袍广袖。意殊倨,睨视张生,持玉玦而诵曰:“黄帝玉真,总御四方。乘云骋辔,下降我房。授我玉符,玉女扶将。通灵致真,洞达无方。八景同舆,五帝齐光。”(注6)
乃化为白鹤,清唳而飞。张生身轻欲振,顾视手足,亦羽化登空矣。忽闻琵琶铮铮,扬白雪、发清角;继有轻歌,琅琅如玉声。辨其辞,《薄幸郎》也。曲声缦缦,似已习听,细思方悟,乃与向姥所歌《天上星》合。
张生回顾,见一姝薄衫徒跣,立于泥腐。延颈秀项,含睇宜笑,栩栩然菱香。所立处渐次有莲华生,其殷如血,其大如箕、如轮、如屋。曲罢收束,盈盈拜曰:“公子来于井下,妾深感公子之恩。然妾命如此,早入轮回,宁知非福耶;公子勤自珍重,妾怀可安。”
遂作白骨,须臾化灰去也。莲华遽成焰舌,上逼张生。张生炎炎,正欲速去,忽见张三儿蹙足立于火中,身被三昧,须发尽燃,举臂呼曰:“相公弃我去耶?”
张生感其悲苦,目示女冠,谋相救之。女冠不顾,犹飞不止。焰火上燎,呼益惨绝。张生乃回旋折下,徒闻“相公弃我去耶”之声厉厉,而失其所在。火势益盛,张生衣角焦炙,口干气窒,欲飞不起。女冠凌于焰上,犹倨然睨视。
张生自分死矣,度所憾者,一负菱香珍重之托,一负张三儿呼救之请也。方阖目待毙,闻有声自天上来。张目视之,一儒士玄衣白氅,登临而下,慨然歌曰:
“君不见秦时长城关下骨,至今犹随朔风(注7)哭;
君不见隋时运河泥里人,膝足溃烂背脊曝。
得无陈吴抗暴虐,翻覆江山起穷贫。
流寇烧杀虏马萧,官军抢掠兵车辚。
朋邻离乱半作鬼,妻儿长饥无颜色。
后死偷生赖多幸,忽闻传命奉新国。
新国十石赋一石,喜见青苗成黄稷。
青稷未黄新国老,吏胥横行又相逼。
皇租官税连年钜,一石不足两石及。
三石卖田勉为继,四石鬻女徒饮泣。
河北河南盗贼聚,山东山西夷狄兴。
阁臣对策多雄论,覆鼎走避弃冠缨。
汉皇辟易河洛膻,王师北伐复用兵。
前日别妻应征去,旦暮行军到长城。
长城关下白骨堆,悲哭声声犹可听:
我自早向此间死,汝何更往死处生。
宁不知朔风年年传消息,人间未始有清平。”
其辞也达,旷然若鹫峰晨钟;其意也简,振振如鹿菀夕梵。张生方觉焰火烬灭,天地大光,处处清凉。
注1:用《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jingle bell》、《fly me to the moon》意。小女夜啼,往往数曲唱罢,仍是要闹。养女方知父母恩。
注2:《尚书·五子之歌》太康失国,其五弟携母迎之于河,历数其过,此其一。
注3:《论语·颜渊篇》,“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彻,十征其一也。
注4:《论语集注》,朱子谓杨氏语。杨氏,程门弟子。
注5:亦《五子之歌》,此其五。畴,谁也。
注6:《灵飞经·琼宫五帝内思上法》,十二月戊己之日行此道。
注7:朔风,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