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怪的现象。飞机炸,炸不倒,大炮轰,轰不垮的祖祖辈辈在城里的家,一夜之间,拆了,倒了,挪到城外。金窝银窝都不换的草窝,转眼间不要了,住进了城里洋房。城里人含着泪出了城;城外人笑嘻嘻进了城,城里城外大换班掉过个。有中年夫妇听说楼房要拆,日不宁,夜不安,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相对而泣。有一老者久久伫立楼房遗址,肃穆默念。有人在遗址上祭拜“厝神”…… 惊天的巨变,由一种神秘和巨大的力量控制、支配和决定着。那么,这种力量究竟是什么呢?相信一时半会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作者退休前一年和退休后的几年在多家私营房地产公司做事,参与旧城改造房屋拆迁等工作,目睹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和现象,感触颇多。
“‘厝神’不走合众人之所愿,居者有其屋为百姓之所望。
”于是发乎于幽思,就有创作的冲动和欲望,就有小说《厝神》。
写作的初衷有三:其一,描绘一幅财富分配公平,人人平等,个个有情的理想社会的图画。把一群梦想致富的农民工带上画面,让一拨敢为的年轻人点明画意。其二,当今法院里挑大梁的是法院业余大学毕业的“业大生”,出于感恩,塑造出公道为人,善于把法、理、情融会贯通公正办案公平办事的“业大生”形象。其三,房地产开发商一度口碑不佳,骂声不绝于耳,其实,熟知其者才觉得他们有可钦可敬之处。他们创造辉煌殚精竭虑,几经磨难,矢志不渝;他们的胆识、智慧与魄力卓尔不群,与众不同;他们的策划与管理的才华出类拔萃,独树一帜。他们为众多人就业提供条件和平台;让百计千计的农民工住入高楼大厦,成为“城里人”……为他们的可爱动了情思,于是落墨。
写本小说是本人内心的需要,与义务和使命无关。都怪自己这颗心,太空了什么都想装。也奇怪这颗心,装了还要想。想过去,想现在,想将来。想事,想物,想人,想一切能想的、可以想的东西……
小说取名《厝神》。在本书中“厝神”已不是原本“家神”的意思,而是一种意识,可与“公道”同日而语的一种观念。当然,只有读罢这部小说才能悟到的。本人是这样认为的。文中“公道死”是闽南人特有的口语,意即“公道极了”,如同“美死了”,“心疼死了”,“爱死了”,“高兴死了”。
文中“公道死,炒虾米”仅作为民谣开头的音调,相仿“呼儿嗨哟”。
北方文艺出版社徐秀梅主任建议将书稿原名《公道死》改为《厝神》,用普通话更易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这一改对本书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富寓意。钦佩之时深表谢意!
福建向荣集团、平和县恒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企业家曾春茂先生关心支持本书出版,对本人鼓励有加,在此表示感谢。 许金坤设计封面并题字,广东高要市陈金先战友支持给力,张朝晖、邓景民、蔡伟强付出辛劳,苏慧斌和吴巧玲女士打印本书稿部分章节,在此一并致谢。 末了,还要说明一下,本小说纯属虚构,人物如有雷同,情节若有相似,纯属巧合,看官切莫对号入座。谢谢。
杨文海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