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战巅峰
对比,参照,方知山外山,
百尺,扬帆,可抵天外天。
到高二学年结束的时候,各主课基本上都学完了。由于下学年是高三,所以,暑假仅仅放了半个月。
再上课时已经是高三,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暑期,每天都会出一身臭汗,有条件的同学放学后可以用湿毛巾擦洗一下,而很多不具备擦洗条件的同学就只能忍着,以至于教室里每天都充斥着汗馊味、臭脚味,夹杂在一起,就像一锅大杂烩。艰苦的条件,阻挡不了学习的热情,要不是有美好的梦想支撑,在这种充满酸臭味的空间里,适应下来需要的真不是一般的耐力。
现在的时间完全是以复习和测试为主,每天都会有老师给一份试卷,今天是数学老师,明天就是英语老师,又或者是语文老师、物理老师、化学老师。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实,中间并无明显的界限,甚至是这份试卷还没做完,下一份试卷又发下来压住了原来的试卷,很多同学都累积了不知多少试题,桌子上永远都是满满的。有些试卷需要上交,进行评定和审阅,有的就是发下来,全凭学生自己,完成情况相互之间监督。可想而知,这种效率是提升了,但效果并不好。其一在于有些同学根本就做不完,有些同学检查也发现不了问题,或者是发现了问题也是模棱两可,不置可否。显然,这种差距不仅仅持续存在,并且也是越来越大。
韩清的同桌是一位名字叫木成林的男同学。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韩清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也是在高一开学的第一天,当时木成林在介绍自己时,刚说完名字,就获得了同学的哈哈大笑,有的同学直接就说了一句,应该叫做树成林啊。其实,开玩笑归开玩笑,木成林是一位非常严谨的学生,名字好笑,但人从来不与其他同学嬉戏打闹,成绩也很稳定,从入学开始就是第五名,到高三后依然是第五名,期间这么多次考试,好像就和第五名有缘,无论别人怎么变动,譬如今天这个同学上去了,明天那个同学下来了,只有木成林,霸占着第五名的位置,谁也抢占不了,也算是一个奇葩了。甚至后来还被同学冠以“木成五”的称呼。
与他当同桌,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仅不会受到干扰,还能从木成林认真投入的学习态度中得到感染,逼迫着自己也要更加投入。与木成林同桌一年多时间,韩清与他真正交流的时间并不多。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一天。每天见面你给他打招呼,都没有反应,时间长了,也就不打招呼了,相反,这样倒是简单,彼此谁也不干扰谁,各做各的事,各学各的习。
但进入高三后的试卷互检还是要彼此配合的。在韩清与木成林互检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乐趣。譬如,木成林虽然闷声不响,但做题严谨的令人窒息,字体隽永小巧,工工整整的,直逼标准的正楷字体。虽然做题严谨,但速度并不慢,而且一遍过,也就是做过了这一遍就不再检查,问他原因,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以前在初中的时候做题,每次做完都检查,可是回头看的时候,总会发现似是而非的题,就摇摆不定,最终又重新改一遍,但每次试卷发下来,其他题都对,就是只要是改过的都是改错了,成绩也就因此而起起伏伏的。这些年没有一次例外,所以,我后来就不改了,反而成绩倒是稳定了。”
木成林的回答也是很多同学的心声,事实就是如此,如果确实有把握,会的题型如果不马虎,一般不会做错,而对于那些骑墙的题,就有很多是蒙的成分,做过去就是做过去了,不存在在检查中完善,往往越检查越出错。到了高三这个阶段,很多成绩优异的同学已经戒掉了马虎的毛病。对于知识不仅仅是记忆的多与寡,更在于方法,正确的方法往往比记住了某个知识点更有价值。
这还不算,木成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他有把握的题型,如果试卷整体做完了,剩余的时间他会把那些有把握的题用另一种解题途径,与已经做过的方式并列在一起,并且写上方案一、方案二,简直是奇葩的不能再奇葩,问他为什么时,他是这样回答的:
“我并不是卖弄,我只是想锻炼一下自己,至少我又想到了另外一条途径,条条大路通罗马,有时第一个途径并不是最完美的,这样,第二个途径就做了非常显著的诠释和补充,同时也是一种对比。当然,对自己的好处,就是加深了记忆,而且这种记忆是终生难忘的。”哪里是自己终生难忘,每一位教过木成林的老师肯定也是终生难忘啊!
有些人,有些事,有时就是这么奇葩。这个世上永远不存在最奇葩,只有你想象不到的更奇葩,用在木成林身上,那绝对是恰如其分。稳定自然有稳定的道理,这也就是为什么木成林从来都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认可,无论风,无论雨,他既是他,不一样的焰火。
在相互检查的过程中,木成林也发现了韩清很多的问题点,譬如,韩清的问题点在于不够果敢,这从书写的字迹上就能看出来,一张试卷做下来,会有几种不同的风格,对于那些非常有把握的题型,韩清会写的非常工整,而对于那些不确定的题型就写的非常潦草,至于对那些不会的题,他更是笔走游龙,其实,这样倒是暴露了自己的缺陷,那些越是潦草的字体,老师会越看越不想看,最终本来有可能是对的答案,也会因为字体不够工整而失去分数。而对于不会的题型,最好的办法也是认真对待,就像木成林一样,他的方法就是宁可做错,也要认真,这倒是增加了感情分数,毕竟阅卷老师都是有感情的,就是错的工工整整,也不要错的信笔涂鸦。
另外,韩清的条理性也存在问题,比如,非常具有逻辑性的解答题,他的思路是清晰的,也是正确的,但表达出来往往会顺序颠倒,譬如,我们数数都是1、2、3、4、5,但韩清有时却是按照1、4、2、3、5,类似这样的情况还较为普遍,如果遇到逻辑思维非常好的阅卷老师,那么这个老师能看出个所以然来,但如果老师的思路是不清晰的,那么,阅卷老师肯定会失去耐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老师让用这种彼此互相检验的方式真的很高明,而且能够遇到木成林这样严谨又深刻的人更是幸运!
这么多年来,韩清的一些固定思维模式,自己有时还自认为多么的天衣无缝,自鸣得意,在木成林的检验下,竟然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而且条条都是致命的问题。这要是放在熟悉的老师检阅下,还能说的过去,因为毕竟彼此熟悉,但如果让一个陌生的老师检阅,不确定性因素就必然增多,那肯定就惨了。况且,高考阅卷老师都是从全省各地抽上去的,谁也不可能认识试卷的主人,那这种现象的背后就是……
简直是不寒而栗啊!
经过大半年的时间,武中文也早恢复了正常的精神状态,口若悬河的说话方式稍稍收敛了一些,但涉猎面更加广泛,逻辑思维比以前也更加的敏捷,尤其是在某个论点上叱咤风云的那种样子,像极了美国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答辩。
每天晚上,武中文都会和韩清聊一会天,但也不排除会激烈争论一番,争论的范畴自然是以学习和未来大学专业内容有关。
武中文一直都在文科班名列前茅,有一次他们班主任找到他,因为有个推荐名额,学校经过综合考虑,决定把这个名额给武中文,当老师和武中文沟通时,他竟然拒绝了。后来在宿舍里,韩清和他谈论起了这件事。
“这么好的机会,你怎么不要呢,这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啊!”韩清为武中文感觉到非常可惜,但他不知道武中文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择。
“首先,被推荐的这所大学,我并不喜欢;其次,我也大致看到了这个大学的专业设置,我所喜欢的专业并不是这所大学的优势学科,就这两点,足以打消这所大学对我的吸引和诱惑。
我觉得我应该凭自己的实力,用正常的途径考试,我也不是没有信心考取更好的成绩,选取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说这话的时候,看得出,也听得出,武中文非常自信,他对未来有非常清晰的方向。
原来如此,既然武中文有他自己独到的想法,那韩清还能有什么为武中文而感到遗憾呢。
后来他俩又聊到了当前学校的综合水平,在全省所处的位置,每年的大学的一本上线率,能够考进国家重点大学譬如211类高校的比率,以及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他们这一届与往届的学生整体素质水平对比等内容。而武中文谈到的信息,对于韩清来说,有很多还是第一次听到。无疑,这些内容对于韩清来说,至关重要。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虽说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但只局限在一个班级内,显然是不成熟,也是不明智的生存和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