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克洛诺斯少将所料,费利克斯中将的第18舰队和巴哈星系的驻在舰队处于胶着的缠斗状态,双方损失都虽然不大,但是,第18舰队看似略处于下风,原因一是,究竟从数量而言,一个帝国标准舰队的星舰的数量要比圣光族的标准舰队要少;二是,第18舰队远道而来,后勤补给不如巴哈驻在舰队补给充分。要不是费利克斯中将指挥得当,第18舰队可能早已崩溃了。
费利克斯中将因为事先已知道了克洛诺斯少将的作战计划,故也一直采用比较保守战法,和对方在打拉锯战,目的不是直接消灭对方,而是拖住对方等待第33舰队的支援。而同时,巴哈星系的舰队指挥也在等候援军,所以,他进攻的意愿也不强,守住星球即可。然而,费中将等到了援军,巴哈的指挥官却没有等到援军的到来。
开战前的军事会议上,克洛诺斯少将看到一身战斗装的瑞亚,就知道她已知道这样战役该这么打了,她已经提前做好了战斗准备!克洛诺斯再次被这个女子的智慧所折服,随即他发布命令,命令他们的机动舰队再次拆分,由他指挥战斗力高的战巡舰和战驱舰和第18舰队会师,一起去拖住敌方舰队;由舰队总参谋长率领突击舰舰队满载陆战队去突袭敌方行星。
本来第18舰舰队就和对方打的旗鼓相当,现在加入了第33舰队的战巡舰、战驱舰编队,火力大增。费利克斯中将命令全舰火力全开,虽然,一时巴哈星系的驻在舰队并没有立即败退,但是,也无法抽身去应援行星来抵挡第33舰队突击舰编队的突袭。
在第33舰队突击舰队的舰炮的攻击下,巴哈那耶摩基地面的防空防线逐渐被摧毁。然后,无数架帝国多功能突击器从突击舰中释放出来,向行星地面的军事设施直扑过去。每一艘帝国突击舰可以携带4架突击器,每架突击器可以搭载一个帝国标准突击小队,即11名突击队员。而突击器在卸载完突击兵后,又能成为突击兵的掩护战斗装备,变形成武装攻击机或轻型装甲突击车。
400艘突击舰向行星地面输出了万余名突击兵。而巴哈那耶摩基驻在的守备陆军数量远远没有这个数量,原因是圣光人社会对克隆人还是比较拒绝的,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又不高,无法生产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所以仅能靠胎生的自然人和比较粗糙笨重的机械战士,虽然圣光族人的生育能力是一流的,但是,相比克隆人、高质量人工智能机器人都充分运用的星辰帝国,战斗人口数量一直处于劣势。
按照星辰帝国的军制,每个突击小队一般由队长、队副、轻装突击兵、重武器兵、狙击手、通讯维修兵、辎重兵等兵种组成。而一般突击小队的突击队员由人工智能机器人担当,克隆人战士担任小队长、队副,中队长以上则由胎生人类任职。瑞亚少校担任舰队陆战队司令官的同时,自己也亲自指挥一个精英突击小队,在小队中,她除了是队长之外,还是小队的狙击手。一场登路战能获得“百人斩”的战绩,就是因为担任狙击手的位置,她是十足的精英狙击手。
虽然,圣光骑士们也非常悍勇,但是,在绝对数量大大不如的情况下,地面守备部队很快被消灭干净。陆战队很顺利攻占了设施核心,圣光台所在的圣光寺。在圣光寺即将沦陷前,大纳言穆萨.阿卡杜拉用量子传输技术把自己、亲信以及最爱的姬妾传输到驻防舰队的旗舰上,虽然,圣光族的量子传输技术还未先进到能够超远距离传输,比如星系之间传输,但是这么短的距离的传输,还是能办到的。
在传到旗舰之后,他命令前部舰队继续抵抗,那自己带领后部舰队快速撤离战场,简单而言,指派前部舰队送死,帮他赢得逃跑的时间。而前部舰队看到,阿图逃跑,立刻就军心涣散了,随即就向星辰帝国的舰队发出投降信号。
事实证明,“传道派”的人比“天启派”的人要英勇许多,并更珍视荣誉。塔布克星系的舰队和大纳言穆萨.阿卡杜拉都英勇战死,而巴哈星系“天启派”的人逃的逃,投降的投降。费利克斯中将也并非喜欢杀戮之人,很快接受了敌方的投降。
被后世称为“第一次巴哈星系战役”以星辰帝国的全面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