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茨上将的第一战选择在原联邦的一个资源星系,爱玛星系,这个星系盛产制造星舰内部结构的一种贵金属,这种金属的特性就是“轻”而“柔韧”,攻下这个星系,洛希集团制造星舰的原材料就能保证稳定供应,也意味着罗伯特政府能保持有不断的舰只补给。
据情报显示,爱玛星系因为跟联邦政府控制星系接壤,同时又是资源星系,所以克隆人政府在那里驻在了三支舰队。如果有支援舰队的,应该是附近星系派出的一支援舰队,但是,到达时间最起码需要二个联邦标准日,再有支援舰队就是五个联邦标准日之后的事情了。
第一战,事关重大,对于罗伯特政府而言,只能胜不能败,所以尼米茨上将亲自担任舰队总司令,率领六支联邦舰队,以2:1的数量比,采取碾压式战略方式,预备一举拿下爱玛星系。
六支舰队浩浩荡荡迁跃出超空间,尼米茨上将命令,六支舰队分成三组,分别进攻驻有舰队的三颗爱玛星系的行星,按照情报,每颗行星都只有一个驻在舰队,这样以2:1的数量,同时拿下三颗行星应该是不难的事。
但是,问题就出在尼米茨不经过再次侦查而草率下达进攻命令上。六只舰队的出动,这个动静还是比较大的,早在尼米茨出发前,克隆人方面就收到了情报。加西亚紧急调遣了附近星系的一支援舰队早已到达爱玛星系。
而且该星系的舰队指挥官也是善于用兵的,他命令弃守其他行星的舰队,把舰队都集中在主行星爱奇玛上,同时,在其他两个行星上设置假的信号源,麻痹敌人,让敌人还以为他们是分散兵力,每个行星都驻有一个舰队的状态。实际上,主行星爱奇玛上藏了四支舰队,克隆人指挥官计划利用这四只舰队抗一抗,等候后续来的援军,这个战斗还是能打的。
然而,给克隆人指挥官惊喜的是,尼米茨上将居然分兵了,在没有再侦查的前提下,居然让四支舰队去扑空,自己仅率两支舰队来进攻爱奇玛。这样一来,反而变成1:2的劣势,克隆人指挥官抓住这个机会,率领四支舰队猛攻尼米茨的二支舰队,纵然是尼米茨上将骁勇,也挡不住2倍兵力的夹击,他的两支舰队很快被打残,而且在战斗过程中,他的旗舰被击中,尼米茨当场阵亡。
辛亏那四支扑空的舰队,在接到尼米茨主舰队的求援信号,匆匆赶来,对克隆人的舰队形成合围之势,最终也打跑了克隆人的舰队,占领了爱玛星系,但是,主将阵亡,外加损失超过一个舰队的战绩,并不能说此役是罗伯特方取得了胜利。
这场被后世称为“爱玛星系战役”的会战,实际上算是一场平分秋色的战斗,罗伯特方实现了战前计划,最终获得了爱玛星系的控制权,但是,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克隆人方虽然丢了一次星系,但是,居然击毙了敌方的主将,而且是“统联会”的二号人物,这不能不说也算是个成功。
这场战役的最直接后果是,罗伯特方的“蚕食战略”暂时宣告失败,他们再不敢轻易派出舰队来进攻克隆人掌控的星系。而克隆人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信,加西亚的调度有方,使得他在克隆人里更有威信,当然,他和密歇尔的矛盾进一步的加深、扩大。
实际上,这场战役真正的赢家,是当时未出一兵一卒参加战斗的艾森武人集团。老大、老二的一场殊死搏斗,双方都没有捞到太多好处,一方损失了一个重要星系,一方损失了个重量级的人物外加一支舰队。一仗过后,老大、老二都觉得对方不是那么轻易可以啃下来的,那么,老三的站位问题,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
爱玛星系战役后,罗伯特方和克隆人政权都向艾森集团伸出了橄榄枝,艾森集团也聪明的并不急于接受哪方的橄榄枝,艾森集团明白,老大和老二是永不可能携起手来的,既然这样,就不急于现在就选边站队,艾森集团的态度就是不拒绝,也不立刻同意跟哪方结盟。两边对艾森集团的表现都恨的牙痒痒,但是,又不敢轻易得罪。这就是权力的游戏,有耐心者才能最后胜出。
爱玛星系战役另一个间接后果是,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势力,对联邦的实力更看低了,原来联邦的军队这么菜,六支舰队出去打一架,以多打少,最后还丢了主将,枉自联邦威风了那么多年,早知道今日,怕他作甚?这次战役,让联邦的威风彻底扫地。而本义联邦为核心的,星盟一下子就更失去了威慑力,星盟也陷入着土崩瓦解的危机中。
星天世界真正的乱世开始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