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市的雨下了一夜。
榆初随母亲和她的同事们告别G市,一路北上。接下来的旅程,榆初大半都在车后座上度过,听着车里的苦情歌。手机电量有限,多数时候榆初都看着窗外的景色。
秦岭的山都是一片片的,绵延不绝,山上蒸腾的云气像是仙气,从茂密的灌木、乔木上升起,一缕缕在空中连结成腰带,挂在山腰上,远的远,近的近。
一路上有许多隧道,长的偏多,要走大概十分钟,短的不到一分钟就能走完。靠在车窗上,长隧道里的灯一段段打在脸上,榆初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修路》。
这些排列在蜿蜒的山路上的悠长隧道是怎么修建完成的?上百个隧道一个个修来,这过程究竟有多枯燥?
修隧道里是清一色的米色方砖,简陋点的是灰色土墙,每十米都有一块小铁板,黑色墙洞或者用铁板封住或者裸露在那儿,乍一出现,总让人觉得里面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这些或长或短的隧道,各个都有独特的名字,净土寺、太阳山……太多了,看不过来,记不长久。
有古朴的房子建在半山,只是太远了,难以详观,神秘得令人心生向往。
更远处还有亭状小屋,坐落在山端,隐于飘渺的云气中,这片山岭上大大小小的民居大概有几百个。大的聚集几十户人家,最前面立了彩色的牌坊,上面刻着金字。里面的人家也各不相同,有冒着袅袅炊烟的小黑瓦房,旁边紧邻着一栋二层小楼,有各式各样的房屋毫无规则的排布,或者有人喜欢清静,独占一个山头。车子每使几百米就有几处人家,说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也不为过。山原辽阔人烟稀少的秦岭,晚上会是什么光景呢?
山脚下有一片房屋,房屋尽头是一条土路,路本身并不宽,但在翠绿的植被中格外明显,歪歪扭扭向山上攀爬,通向一处山顶,山顶是一座砖红色的小屋,让人很想上去,敲敲那红色的小门,打破那宁静。
群山包围中有处处小村落,有的能有一个小区大小,村口有黑黑的牌坊,三层的砖房与低矮的土坯砖房交错排;有的独门独户一只小砖房而已,房顶铺着瓦片,小得似乎连张床都放不下,连炊烟都是冷的,大约另有用途;有的寺庙红墙白瓦,隐于山林之中。
在这深山里大概不存在贫富差距吧。有的人也许就图省事儿。这样的村落和庙宇在成群的山峦中有很多很多。
榆初总想到小说中关于秦岭的片段,这里公路并不盘山也不走之子,只是将长短不一的上百个隧道串联起来,两边都是翠绿的山景。
到达茶卡时是上午11点,上高速前,一行人在西宁那家包子馆吃拉面。榆初坐在火炉边烤火,听其他人说上面太冷了,必须得穿羽绒服。
茶卡盐湖被一条大路分成两半儿,路上铺设了两条铁轨,一条通向茶卡盐湖深处,一条连着来时路。轨道上红皮小火车载着观光者呼啸着穿梭于盐湖湖畔。
榆初入乡随俗,披了一件花纹独特的披肩,沿着盐湖往下走,盐湖像结着冰又铺着雪的湖面,下层沉着米白色的半透明矿物,上层浮着一层油状透明液体,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儿。
穿着红裙子拍照的姑娘三五成群与干干净净的盐湖相互映衬,一切都很美,榆初挤在人群中汗流浃背,庆幸自己没穿羽绒服。
去青海的路上,大片油菜花还开得很好。路边一个牵着白牦牛的姑娘,他们戏称其为“卓玛”。
穿过老牧民的草场,终于近观青海湖,后面的一路都很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