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看蔡信被一黑影击中,砸的是双眼上翻,双唇打颤,险些背过气去,瘫软的躺在鸟背上,抽搐着,力道之强劲就连巨鸟都下坠了几分,连连哀鸣。
过了稍许,疼痛感有所消退,蔡信稍抬臂膀,依然感觉酸痛难忍,再次吸了一口凉气。此时蔡信能够感觉的到,压在他背后的黑影并不沉重,依下坠时强劲的力道来看,必然是从极高的位置,坠落下来的。当其扭头看向身后的时候,蔡信却不由一惊,触目所及的是一名稚嫩的孩童,看年龄似有五、六岁。他晕倒在蔡信腰背之上,双眉紧锁,不断有血沫顺着耳鼻、嘴角流出。
蔡信有些惊疑,心中猜想这孩子的身世,难道是附近小孩子贪玩从上面失足坠落了下来?转念又被蔡信否决了下来。此时身在蓝风谷谷底,山崖上方应是百丈崖无疑,据蔡信所知,百丈崖上方乃是荒芜高山、陡峭异常,百里更是荒无人烟,人迹罕至,怎么会有个孩子从天而降?
尽管疑雾重重,不知所以的蔡信压下心中的闷气,望着近在咫尺、奄奄一息的孩子,感受着真实发生的一切,却怎么也找不到发泄点。他苦闷的抱着头,大呼“无妄之灾丫!”身为榆林弟子,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是不可能将孩子弃之不管的。然而如今的问题是,这个孩子的一切他都并不了解,当然此刻也别想从孩子的口中问出些什么,也不能带着这么一个包袱回到榆林吧?回到院中若是传出私生子之类的谣言,那可就百口莫辩了。蔡信再次烦闷地抱着头大喊大叫的宣泄了一通,“哎呀呀,这算什么事儿嘛!”
“轰!”一声惊雷打断蔡信杂乱的思绪。抬头看看天色,天空已是阴云密布、雷霆阵阵,眼看一场瓢泼大雨就要落下,天公变脸的速度之快,在“云州”境地却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这场呼之欲来的大雨,也彻底断绝了蔡信想要飞到崖顶一探究竟的打算,巨鸟不擅长在骤雨中飞行,看样子只好再做打算,折身榆林了。
心中有了定计,蔡信也不犹豫,忍着酸痛,将孩童抱在怀中,驾驭着巨鸟向着南方飞去,声声鸟鸣传出,由近到远直至消失天际。空气变得沉闷,林中野兽也都失去了踪迹,气氛有些压抑。不多时,大雨袭来,山谷中也因为这场大雨而沉寂下来,至于此时百丈崖崖顶发生的一切,就不得而知了……
“中土金州”,相比于北冥的环境、西凉的荒漠,中土显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没有变幻无常的气候与贫瘠匮乏的资源,广袤富饶的大地让人类从弱小到强大并逐渐发展成为族群,依此世世代代的传承了下来。尽管南荒妖族的屡次侵犯,但人族世世代代英雄辈出,奋死抵抗,捍卫疆土,屡次击溃兽潮诛杀妖魔,终将妖族逼回南荒,立下界碑不得进犯。所以中土自古便是人杰地灵之地,亦是一切人族文明的起源之地。
中土之广囊括三州,依次为:龙州、金州与松州,而榆林便成立于中土之北的金州。金、云两地相近,毕竟是飞行坐骑,巨鸟的速度还是非常迅捷的,飞行了几个时辰的蔡信,于黄昏之前赶回了榆林,免不了的被雨水淋了一番,浇了个通透。
榆林并非依山而建,也非什么仙家圣地灵山岛屿,偌大的榆林院坐落于一座名叫昨日城的凡城中,天色渐暗,城中不断亮起的灯火,如同夜空星辰,由少至多,点亮了这座几度辉煌的昨日城,也为高空之上的蔡信指明了方向。
巨鸟俯身滑行,向着榆林院方向落下,榆林的面纱也被揭露开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院中心一座巨大的石质人物雕像,雕像高达十余丈,如同一座小山被完美切割一般,矗立于山门前,如此之大的雕像却找不到一丝瑕疵,不得不佩服雕刻工匠的鬼斧神工。
雕像是一中年男子形象,右腿微抬、身体前倾保持着出剑的姿势。剑身还原实际大小约有三尺,剑刃细窄带有血槽,看模样应是一柄特质细剑无疑,宽松的袖袍随风鼓动露出极其消瘦的手掌和略有些佝偻的身躯。整座雕像最出神之处便是男子的眼神,眼神深邃如渊,睁视前方,如同手中剑芒一般勾人心魄,既有舍生忘死的无敌杀意,亦有只身千里的必杀之念,让人心神不自觉的被引入其中,碾碎于剑芒之下。
在榆林中雕像被称之为祖师雕像,建院之初就立在了这里,距今已不知有多少个年月了。就连祖师的名号及时代都没得流传下来,完全没有任何记载在册,独留一人一剑守护榆林。
据榆林书院典籍记载,榆林曾有两位院主,一为创建天六院的院主“丈天”;二为创建地十二阁的院主“天赤尊”。均是成名世间的一代天骄,具体实力不祥,皆属实力超群之辈。榆林书院三百年之前,院长天赤尊莫名离去,杳无音讯,不知生死;而另一位院长丈天则幽闭生死之关,一心潜修,参天问道只为长生。两位院长的相继离去,榆林书院彻底沦为一盘散沙,险些灭亡。直到两百年前,消失百年的丈天院长意外归来,传师授艺,制定法度,诛杀邪魔外道,肃清诸多外敌,才得以让榆林书院声名重现世间,挤入世间“四大学院”的行列。其于两年后,再度闭关,外界传闻丈天已经坐化。曾有魔教宗门觊觎丈天所留底蕴,不出三日,这个宗门便被人从世间抹除,不留一丝痕迹,从此再无其它势力企图染指榆林。榆林书院号称三十六院伏魔,七十二阁斗战,这天罡地煞之数,实乃六六之数,每座别院之中均有六座“武德碑”,这武德碑乃是榆林书院中,历代英杰枯其一生总结而出的精华与感悟,最终创出一百零八种功法、招式,统称一百零八式。这一百零八座武德碑中所篆刻的武学,
实际上分为天六院、地十二阁。天六院指:霸典院、文师院、龙韬院、虎刑院、兮将院与天机院。地十二阁分别为:赤岩阁、恭诚阁、黄天阁、大吕阁、小回阁、馨蓝阁、靛海阁、紫光阁、墨宇阁、白霜阁、玉轩阁、金鎏阁。每座别院之中均有六座“武德碑”,这武德碑乃是榆林书院中,历代英杰枯其一生总结而出的精华与感悟,最终创出一百零八种功法、招式,统称一百零八式。这一百零八座武德碑中所篆刻的武学,并无优劣高低之分,如同诸子百家各有所长罢了。而榆林书院之所以被称为书院,并非依仗各武学功法,而是因为榆林之中的“讲武堂”。在讲武堂之中,每过一段时日,就会有各个别院的院主与师长轮番讲解武学,避免弟子白走许多岔路,让诸多弟子获益匪浅,明悟于心。自此榆林书院经久不衰,稳坐四院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