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之所以问刘协是怎么处理慕容恪的,是想看看刘协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做事的手段都是不一样的。
三国里郭嘉的十胜论评价曹操和袁绍。
官渡之战之前,袁绍的实力确实比曹操高出很多,没有几个人觉得曹操能赢,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刘协现在在雁门,并不知道刘裕和万年公主来了晋阳,便一直留在雁门处理事务,打算等雁门安定了再回晋阳。
就在刘裕到达晋阳的时候,袁绍也到了长安。
董卓听说是袁家的人,思量了半个时辰,才决定接见袁绍。
“本初啊,怎么有空来长安啊?也不提前说一声,好让咱家准备点酒菜,给你接风啊。”
董卓的声音比较粗犷,字里行间都带着西凉人方言的特色。
董卓还在洛阳为官的时候也和袁家有些交情,这才直接叫袁绍表字。
不知道袁绍的来意,所以就把贾诩和李儒两个人都叫来一起见袁绍。
袁绍的官职没有董卓高,即便两人有交情,也不能没有礼数。
“刺史大人,某贸然来此自是有重要的事情,但此事隐秘,某只能对刺史大人一个人说。”
李儒和贾诩对视了一眼,不知道这个袁绍要干什么。
董卓板着脸道:“贾诩和李儒皆是咱家的心腹,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袁绍犹豫了一下,心想:“既然这董卓早有进京之心,若此番直接说出来,也许能得到这两个谋士的支持。”
袁绍道:“刺史大人,如今先帝驾崩,当今陛下年少,朝廷之中需要有能力的大臣来辅佐陛下。但十常侍在陛下左右,若不早除,大汉危矣。大将军何进要除掉十常侍,担心十常侍在洛阳根基太深,不可动摇,所以想请西凉刺史相助。日后可与大将军一同辅政。”
袁绍这时还不知道何进已经死了,何进就是在袁绍刚走不就死的。
刘辩说要给何进和灵帝举行国葬,但没有将消息扩散。只是对各州刺史和各方诸侯说一下,让这些诸侯心里有个数。
刘协在并州也收到了这个消息,虽然他早就知道了灵帝驾崩,但要一直忍住,不能让眼泪留下。受到消息的时候才把情绪完全释放出来。
袁绍赶路没有太急,但朝廷的文书送的肯定是很快的,自然就比袁绍提前到长安。
董卓听到何进的名字,心想:“看来这小子还不知道何进已经死了。”
李儒眼睛在不断地打转,心想:“何进已经死了,不管今后怎么样,主公必须进京,应该答应袁绍。”
贾诩可比李儒厉害多了,就是总想着自保,对这件事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但心里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董卓做梦都想进京,听到袁绍这么说,心中定然欢喜,但脸上还是古波不惊。
董卓看着袁绍,打算把实情直接告诉他,看看他的反应,道:“本初啊,你还不知道洛阳的事情吧。就是在你来的路上的时候,何进大将军已经被十常侍暗害了,就不要再提什么共辅朝政了。”
袁绍听后大惊,半天没反应过来,他没想到事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李儒在旁边说道:“大将军何进已经不在了,但朝廷内还是要有能臣来辅佐陛下,董刺史当仁不让。”
李儒是对董卓忠心耿耿,愿意将自己的才智全部托付给董卓。
董卓很想进京,现在李儒帮他说话了,便只剩下贾诩一个人了。
以贾诩的才智能看出袁绍有自己的私心,但为了保护自己,也就直接同意李儒的意思。
“李儒先生说的不错,刺史大人应该听从袁公子的提议,一同前往洛阳杀掉十常侍,辅佐陛下重现武帝的盛世。”
董卓也怕袁绍听说何进死了放弃让他进京的想法,便催促道:“本初,若能进京杀掉奸臣,辅佐陛下,咱家自然愿意效劳,可这大将军已经不在了,谁来安排这件事情?咱家要是没有圣旨,连潼关都过不去,这其中有不少麻烦呐。”
袁绍早就想好了,让董卓假传圣旨过潼关。行非常之事用非常之法,这是袁绍给董卓的办法。
董卓有些犹豫,皱着眉头道:“假传圣旨,若陛下怪罪下来,可是要诛九族的。”
十常侍的死还没有传开,虽然已经为了曹操立仁义台,但还没有传到这里。
李儒也担心是这个,贾诩有办法让董卓名正言顺的过潼关,但是为了不出风头,也就你不问我不说的样子。
李儒见贾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知道他心里有办法了。便频频给贾诩使眼色,贾诩就装作没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