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食补的应用范围 (2)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饮食调理是中国传统养生术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饮食有节”就是古代养生家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之一。所谓“节”就是指“节制”与“节度”,它包括饮食的种类要合理搭配、饮食的量要严格控制、饮食的冷热要适中、饮食的时间要有规律等内容。在食补过程中,如果“饮食无节”,不但起不到补益身体的作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直接导致某些疾病的产生。
《素问·经脉别论》言:“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食饮不节就包括了食物五味的过用,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灵枢·五味论》则言:“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
所以,过量偏嗜食物中的某一味,必然损伤五脏功能,令其产生上述种种病变。另外,如果过量摄入食物,暴饮暴食,同样会损害人的健康。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言:“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就是指过量进食会导致胃肠充满、筋脉弛张,肠内若经常蓄积着不消化的水谷,那么筋脉也就长期处于弛张状态,可能形成肠澼或者痔疮。《素问·痹论》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对肠胃的损伤是显而易见的,而胃又是五脏六腑之本,五脏皆禀气于胃,胃腑一病,全身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将得不到保证,身体健康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素问·厥论》言:“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
“饮食有节”体现在食物种类的合理搭配上,只有这样人体才能获得全面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气味合而服之是食补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只有严格遵守这一原则,食物五味才能真正起到补益身体的作用。
二、食 物 补 益
(一)“五谷”类补品
1粟米粟米,俗称小米,软者亦名秫。
(1)性味归经:粟米味甘、咸,性凉,入脾、胃、肾经。其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及维生素B1、 维生素B2与烟酸、淀粉。其中蛋白质含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种子蛋白质含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蛋氨酸等,所以小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2)功效:①补脾胃、养气血。可以辅助治疗消化不良、肢体乏力、泄泻等症。②滋胃阴、清虚热。可以消除胃阴虚有热之口渴多饮、善饥、五心烦热等症状。
(3)注意禁忌:①本品以颗粒饱满、色泽鲜亮为佳,如发霉变质则不宜食用。②本品与杏仁同食则令人吐泻。
(4)验方参考
①粟米红糖粥:粟米100克洗净,放沙锅中加水煮粥,然后加入适量红糖,米熟后食用。适用于体弱者补益,或妇女产后气血不足的调养。
②粟米山药大枣粥:粟米50~100克,山药15~20克,大枣5~10枚。粟米、山药洗净,大枣去核,共煮粥食用。本粥具有健脾胃、养气血之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体弱者的补益,以及辅助治疗脾胃虚弱之泄泻。
③粟米山药糊:粟米与山药等量,炒黄后共研细末,加水煮成面糊,加入适量白糖食用。可用于小儿脾虚之消化不良症。
④粟米20克,制半夏10克,煎汤服用可治疗胃弱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失眠。
⑤粟米、黄芪各50克,每日3次水煎服,可治疗妇女妊娠白带过多。
2粳米
(1)性味归经:粳米性味甘平,入脾、胃经。其成分为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糖类、无机盐等,而脂肪含量较少。
(2)功效:补中气,健脾胃,养胃生津,明目益智,止渴除烦,固肠止泻。多用于体虚瘦弱,热病津伤烦渴,小便短少,眼目昏花等症。
(3)注意禁忌:粳米是日常用的粮食,入药用陈久多年者为佳,但霉变则弃之不用。
(4)验方参考
①《粥记》载:“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小,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②《随息居饮食谱》载:“若大众之家,大锅煮粥时,俟粥锅滚起沫团,浓滑如膏者,名曰米油,亦曰粥油。撇取淡服,或加食盐少许服亦可,大能补液填精,有裨羸老。至病人、产妇,粥养最宜”。
③粳米炒焦磨粉,每次6~10克,每日3次。治腹泻。
④粳米25克,炒焦,用水1杯煎服。治小儿吐乳。
3糯米糯米又称江米。它由黏性很强的支链淀粉构成,加热后产生较多可溶性的糊精和麦芽糖成分,煮熟后胶结成团,有黏性。
(1)性味归经:糯米性味甘温,入脾、胃经。其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
(2)功效:补脾胃,温中益气。主治脾胃虚寒,久泻食减,自汗不止等症。
(3)注意禁忌:①咳嗽发热、痰黄黏者忌用;②淋证及湿热之午后发热者忌用;③因为糯米煮熟后性热黏滞,不易消化,故老年人和小孩不可多吃。
(4)验方参考
①糯米与芡实各200克,洗净后熬粥食用。可补肾气、固精,治肾虚遗精。
②糯米入猪肚内蒸熟,捣作丸子,日日服之。可以补虚劳不足。
③用糯米爆炒后,与桑根、桑白皮各等份,加水煎煮,渴则饮,不拘时。适用于糖尿病口渴不止。
④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50克,共煮粥,加入适量红糖或白糖食用。可补脾胃、益心肾、增力气。适用于中气不足之疲劳乏力,以及心肾不交之失眠健忘。
⑤糯米百合莲子粥:糯米100克,百合25~50克,莲子20克,红糖适量。上几味共煮粥食用。每日1次,可连服7~15日。糯米补脾胃,且能缓痛;百合滋阴清热,安神;莲子健脾胃,养心。几味合用可以养胃缓痛,养心安神。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胃脘痛。
(二)“五果”类补品
1苹果苹果又名天然子、频婆,为蔷薇科植物苹果的果实。
(1)性味归经:苹果性凉,味甘,入脾、胃经。其成分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铁、钾、糖、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等。
(2)功效:健脾益胃,生津止渴,润肺化痰,除烦解暑,开胃醒酒。
(3)注意禁忌:吃苹果可以降低胆固醇。苹果中含有大量的果胶,果胶能阻止肠内胆酸的重吸收,并能使之排出体外;苹果在肠道内分解出来的乙酸有利于胆固醇代谢;吃苹果还能促进胆固醇从胆汁中排出。此外,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果糖、微量元素镁等,它们均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
(4)验方参考
①拔丝苹果:苹果750克,鸡蛋3只,淀粉100克,面粉少许,白糖、生菜油、香油适量。制作方法:苹果洗净,去皮核,切成小块,用干面粉拌匀。取1小碗,磕入鸡蛋打散,放入淀粉调成稀糊。油锅置火上,烧热生菜油,将蘸匀干面粉的苹果块裹上调好的糊下入油中炸透,捞出放在碗中待用。油倒出锅,擦净锅底,加少许清水,再倒入白糖,溶化后,用小火慢慢地炒至糖泡减少,颜色发黄时,遂将炸过的苹果块放入,迅速翻炒均匀,倒在抹好香油的盘子内即可。其功效生津止渴,健脾止泻。
②山楂果羹:鲜苹果2个,白糖150克,清水1 000克,山楂丁25克。制作方法:将苹果去皮,用刀将四面切掉,切成小丁;锅放火上加入水,将白糖放入化开,再下入苹果丁,汤沸时撇去浮沫,勾芡盛在汤碗内,撒上山楂丁即可食用。此羹以苹果为主料,味道清香,鲜美可口。可健胃和中,消食化积,并有解酒醒酒的功效。
③皂仁果羹:皂仁100克,苹果150克,清水750克,白糖200克,鸡蛋2个。制作方法:将皂仁用清水淘洗干净,温水泡涨装入蒸碗,加清水在笼中蒸软烂。苹果削皮,去核切成指甲片。炒锅洗净置中火上,掺清水加糖溶化烧沸,将鸡蛋掸散,倒入清白糖水2次,放进苹果片,随即在笼中取出皂仁,捞入锅内烧沸,盛于汤碗中即成。此羹用料特别,用皂仁配以苹果制成,柔润清香,解酒去腻,香甜生津止渴开胃,为夏秋季汤中佳品。
2梨梨又名快果、****、蜜父。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等的果实。
(1)性味归经:梨性凉,味甘、微酸,入肺、胃、心经。其成分有钙、磷、维生素C、苹果酸及枸橼酸等。
(2)功效:养阴清热,生津止渴,清心润肺,除烦利尿,润喉消痰,降火止咳。
(3)注意禁忌:脾胃虚寒、便溏及产妇血虚者慎食,咳嗽无热者亦不宜食用。
(4)验方参考
①大梨1个,去皮挖心,装入川贝母粉5克或冰糖15克,蒸熟后食用。有滋阴润肺止咳作用,治疗肺热咳嗽或慢性支气管炎。
②大梨1个,挖去核心,装入麻黄1克,或川贝母5克,或橘皮10克,放入锅中蒸熟,除去药渣,食梨饮汁。治百日咳。
3桃桃又名桃实、桃子,为蔷薇科植物桃的果实。
(1)性味归经:桃性微温,味甘、酸,入肺、胃、脾经。其成分有蛋白质、维生素、蔗糖、果糖、葡萄糖、脂肪等。据测定,每100克果肉中含糖类15克,有机酸0.7克,蛋白质0.8克,脂肪0.5克,钙8毫克,磷20毫克,铁1毫克,维生素C 4毫克等。
(2)功效: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适用于气血亏虚、面黄肌瘦、心悸气短、便秘、闭经、瘀血肿痛等症。桃的果仁(桃仁)是常用的中药,能活血化瘀、润肠通便,适用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血燥便秘等症。
(3)注意禁忌:桃子一般鲜食或作脯食。因其有缓和的活血化瘀作用,故妇女经期时宜食。尤其是少女在月经初潮后一段时间,往往月经尚未正常来潮,可多吃桃或桃脯。对因过食生冷而引起痛经者更宜。
(4)验方参考
蜜汁鲜桃:鲜桃1 000克,白糖150克,蜂蜜适量。制作方法为把桃一破两半,取出桃核,上屉蒸熟后把桃的外皮揭掉,再将每半桃切两半,放在小盆里凉凉。把勺放火上,放入白糖、蜂蜜和适量的水,待糖汁变浓时,倒出,凉凉,放在桃上即成。可以益胃生津止渴。
4李子
(1)性味归经:李子性微温、味甘酸或苦涩,入肝、胃经。每100克李子含蛋白质0.5克,糖类8.8克,热量163千卡,钙17毫克,磷20毫克,铁0.5毫克,胡萝卜素0.11毫克,维生素C 1.5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