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内经》饮食养生总论
一、《内经》关于饮食养生的精辟论述
《内经》十分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饮食调理得当,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饮食不足或调理不当,则可诱发某些疾病。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食饮有节”的养生方法,维护脾胃化源,其内容包括节饮食、忌偏嗜、适寒温等方面。
(一)“饮食有节”是“尽终其天年”的关键
食饮有节……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以酒为浆……醉以入房……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
1.注释
(1)食饮有节:此指饮食要有节制。饮食物是人体从自然界摄取的营养物质,它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非致病因素。但《素问·上古天真论》却把“食饮有节”作为一条非常重要的养生方法,这又是为何呢?这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养生之道,随心所欲,一味追求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什么好吃就吃什么,甚至高兴吃多少就吃多少,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往往造成饮食失宜,损伤脾胃,导致多种疾病。
(2)天年:天赋的寿命,亦即自然寿命;尽终其天年,即人能活到它的自然寿命的最大限数,古人认为人的自然寿命是120岁。
(3)以酒为浆:浆,比较浓的液体,在这里作汤水解,即把酒作为汤水来饮用,此指饮酒太多而无节制的意思。
(4)醉以入房:入房,又称“房事”。所谓“醉以入房”,是指酒醉以后肆行房事。性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故亦有人将其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一起列为人类的三大生活。确实,夫妻间的性生活,从微观来看,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夫妻双方的健康、孩子的优生优育;从宏观来看,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兴衰、人类的发展。因此,怎样过性生活才益于健康,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诚如古人所说:“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这就说明,只有正确行房事,才能有益身心健康与延年益寿,否则损寿伤体。“醉以入房”,就是错误的性生活方式,正如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说:“醉不可以接房,醉饱交接,小者面黯咳喘,大者伤绝脏脉损命。”“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以房室输其血气。”这就是说,“醉害”与“纵欲”是健康长寿的两大祸害。《寿世保元》亦云:“大醉入房,气竭肝肠。男人则精液衰少,阳痿不举;女子则月事衰微,恶血淹留。”
(5)故半百而衰:衰,指衰老,半百而衰,即当活到50岁时,就已经衰老了。其原因是不注意饮食养生,经常喝很多的酒,不能控制自己的性行为,损害了人体最宝贵的物质——阴精。而《内经》认为“精者,生之本也”。
2.按语我国古籍中对于饮食不节的害处颇多论述,如《管子》:“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这就是说,若饮食不定时定量,或过饮过饱,就能引起疾病,损害健康。《黄帝内经》中的记述也很多,如《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高梁之变,足生大丁”,意思是肥甘厚味的食物吃多了,足足能使你生疔疮。这都说明,偏食、暴食能影响人体健康。在《东谷赘言》中则反复强调多食之危害,书中说:“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凡此,皆说明了饮食不节,可损脏腑,诸病丛生,折寿损命。所以,《寿世保元》强调指出:“食唯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饮食有节的重要意义,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有大量的谚语和俗话,如“要活九十九,每餐留一口”,“忧多伤食,食多伤胃”,“每餐八成饱,保你身体好”。以上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饮食不节是早衰的一条重要原因,若想长寿,必须节制饮食。
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灵枢·五味》)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灵枢·平人绝谷》)
按语此论饮食不可过饥。过饥,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则使人体正气衰少。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进行着,它的营养物质——能量,也必然不断地消耗着。所以要想保证生命活动——新陈代谢正常地进行,就需要不断地补充养料——水和食物。如果人体不进任何饮食,也就是意味着断绝营养的来源,机体的新陈代谢就要终止,人的生命活动便完结了。
……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素问·疏五过论》)
1.注释
(1)无气:此指正气衰少。
(2)张景岳注:“及其病深,则真气消烁,故曰无气。无气则阳虚,故洒然畏寒也,阳虚则神不足,故心悸而惊也。”
2.按语此论之病是由于长期摄食不足,或其他病变影响脾胃运化水谷的功能,气血生化乏源,正气衰弱,抵抗力亦随之下降而造成的。旧中国许多传染病蔓延,皆是由于劳动人民长期吃不饱,穿不暖,抵抗力减弱所致。故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不可过饥。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素问·生气通天论》)
1.注释
(1)横:放纵;解,通懈,弛缓的意思。筋脉横解,是因饮食填塞肠胃,气血缺少流通,故筋脉不能收持而出现弛缓状态。
(2)肠澼:指肠中澼积,表现为便下脓血一类疾患。
2.按语此论为饮食过饱所造成的危害。危害首先在于脾胃,因饮食的吸收,消化全依赖于脾。胃伤不能及时腐熟水谷,脾伤不能运化精微,而致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吞酸嗳腐,或为便下脓血,或为痔疮;倘若食积不化,久而化热生痰,而成食积,常见于小儿手足心热、脘腹胀满、面黄肌瘦等症。同时食伤脾胃后,中气不足,营卫不和,易引入外邪而致病。如痹、厥、积聚等证,常与饱食伤脾胃有关。《素问·痹论》在论述六腑痹证时说“此亦因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此“食饮”,是指饮食不节而言。正因如此,一个养生的人,就应遵循《内经》“饮食有节”的教导,养成定时、定量进食的习惯,既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又无伤脾胃之弊,从而维护脾胃功能的正常,保持后天之本的生机旺盛不衰,这对于防病抗衰老有积极意义。后世养生家就极其重视这种养生方法,如孙思邈《千金要方》说:“不欲极饮而食,食不可过饱”,“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