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母亲见除了广东的高职和嵩山武校外,再无任何院校录取志远,她很焦急,便和志远说:“我觉得你还是回学校复习一年吧,要不然这些年的苦你白吃了。”志远心想,母亲说的对,这么多年来,母亲为了孩子们上学,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结果到现在还没出一个大学生,我现在就在大学的边缘,就这样留在家里,实在可惜。尤其是对不起母亲这些年的操劳。想到这里,他说:“妈,我问问马鞍二中收多少复习费。”母亲道:“好,你问问吧。”
志远借来二哥志气的大哥大,这个大哥大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发生产的,只显拼音和数字。是志气用摩托车从邻村老姨夫那里换来的。老姨夫在修车店专门从事钣金喷漆工作,由于老板无现金给他开工资,便把这部大哥大顶账顶给了他。他觉得自己不做生意,拿着它白搭钱,便对志气说:“志气,你做收鹅买卖,养个电话行,我现在不修车了,整它没用,你要不要这部大哥大?”志气说:“我也没钱买啊。”老姨夫道:“没事,咱爷们不用提钱,你拿东西换就行。”志气一听,说:“我有一台二手摩托,你要觉得行,就跟我换。”
老姨夫道:“就你现在骑那个吗?”志气道:“是的。”老姨夫道:“那就成交。”志气无疑成了众亲友中第一个拥有大哥大移动电话的人。志文曾为此训他,但他说自己的事不用别人管。
志远把电话打给了萧峰,萧峰说复习费2000元,不包括食宿。志远挂了电话,和母亲说:“妈,马鞍二中我去不了了,费用太贵了,我班任也调到政府去上班了,估计他也帮不上忙了。”
母亲说:“那你还能去哪啊?”
志远道:“有办法了,我有个同学说自己考不上了,家搬金三角镇去了,他说在那复习,我联系他吧。”
志远从家里的电话薄找到了金三角中学的电话,又跟二哥借了电话,所幸联系上了孔祥勇。孔祥勇告诉他这边复习费和资料费共510元,志远听后,让孔祥勇等着他,自己很快就过去了。撂下电话,志远就问母亲,家里有多少钱,母亲说没多少。志远把高中毕业后剩回来交给母亲的百十来块钱又要了回来,和母亲手里的钱凑了凑,一共才五百元。志远说:“妈,我先拿这些去吧,到那里再跟他们商量一下。”母亲没有办法,看着懂事的儿子,心里的滋味一点也不好受。志远看到母亲为难的样子,他说:“妈,没事,别担心,高中三年我都过来了,咱不差这几个月了。我咬咬牙,一切都过去了。”母亲说:“别人念书,啥都齐刷刷的,就你念书难啊。”志远说:“现在难一点也不怕,只要有盼头就行。”
九月初,志远带着行李和书本,做大客车来到了金三角镇。
到了金三角镇后,志远来到了二姑家,他说自己来复习,二姑很赞成,但当志远问可不可以在二姑家借住,二姑说平时过来吃几顿饭行,但是住的话,家里没念书的孩子,只怕吃饭不赶趟。志远听后,便没有再商议这个事。志远当日没有住在二姑家,他带着行李物品直接奔金三角中学去了。
到了金三角中学,志远见到了孔祥勇,孔祥勇把志远领到高三(一)班班任李日斤那里。李老师说:“志远,你把复习费交给我就行了。”志远说:“老师,我没带够钱,先交300元,剩下的等元旦前再交给你吧。你看行不行?”李老师同意了。志远就把行李搬到寝室,在这里安顿下来。志远来到班级后,发现除了孔祥勇外,还有一个熟悉的面孔,是原来马鞍二中二班的一名女生,是学日语的。她和志远打了招呼,志远才知道她家是金三角镇的。他乡遇故知,志远觉得这里一点也不陌生了。李老师把他安排在孔祥勇旁边,孔祥勇旁边还有一个金三角中学的复习生,带着眼镜,平日里笑呵呵的,叫刘子凯。经孔祥勇介绍,二人很快便熟悉了。
所有的课程都是复习,志远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他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求尽快适应这里的几位老师。班任李老师是教历史的,他很快便熟识了他。这里的外语课,由于只有两个毕业班,一文一理,文科和理科都有英语生和日语生,所以外语课两个班级要穿换班级来上。没几日的功夫,二班的同学们就发现学校来了一名英语大咖。
志远发音标准,课文熟悉,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英语老师经常和他探讨英语题,对他甚是喜爱。平时考试中,英语生总是考不过日语生,自志远来后,英语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这段日子里,无论志远在班级还是在寝室,都有一群追随者,他们非常羡慕他在英语学科的造诣。
虽然自己的家庭困难,但是三年的高中生活也挺过来了。这不光是志远省吃俭用就能做到的,还有家里默默地支持,即便少,聊胜于无。志远来到这里后,发现大家都捧着他,他倒莫名地感觉自己好像得到了这些新同学的认可。
在这里安定下来后,志远联系了萧峰,得知全班同学除了刘秀红等几人不想再复习,去了一所新成立的类似于录取志远的广东高职的外语经贸学院外,几乎都没走,大家还在一个起跑线上继续拼搏。志远心想:“命运弄人,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是大家还是并肩战斗,让我们为了梦想,继续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