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45900000001

第1章 伟大的平民圣人——墨子其人其事(1)

作家季羡林说:“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在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军事防御等许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

1.兼爱天下的圣哲——墨子

墨子姓墨,名翟,鲁国人。生在周贞定王初年,约当孔子卒后十余年,也就是公元前468到459年间;死在周安王中叶,约当孟子生前十余年,也就是公元前390到382年间,享寿八十岁左右。墨子可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而又神秘的人物。他创立的墨家学派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最著名的两家,他和孔子两人被并称为“显学”的大师,成为天下人学习的榜样,当时的男女老少没有不欢欣企望的。《韩非子·显学》云:“世之显学,儒墨也。”毛泽东说:“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如此伟大的人物在历史上应享有盛名,然而,与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辉煌传诵成反照,各种史籍对墨子的生平却未有一明确、肯定的记载,以至后人关于墨子本人的情况知道很少,使我们无法认清墨子的真面目。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国的大夫,《吕氏春秋·当染》则认为他是鲁国人。

墨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

墨子的思想具有极重要的时代价值。他的思想学说博大精深,他的科学思想前无古人,他的军事技术高于其它诸子,他对世界、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墨子有著作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仅五十三篇。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其余大都为墨家后学所作。其中《经》、《经说》和《大取》、《小取》,均属名辩之作,以讨论人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问题为主,可能成书于战国晚期,故为集名辩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战国名辩之学的重要材料(见《墨经》)。《备城门》、《杂守》等十一篇,主要讲城守之术,应为兵家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一种见证。还有如《亲士》、《修身》、《所染》,前人多疑非墨家所作。

据《墨子》可知,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指出为官的要“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为人民的要相亲相爱,交互得利。

(2)天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思想是墨学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

(3)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认为只要有贤能,不管亲疏远近,贫富贵贱都要任用它们。他认为人民的思想都要向他们长官认同学习,下级的主管必须向上级的主管认同学习。

(4)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主张“强本节用”,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作,各尽所能。

墨子还是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墨子善于独立思考,长于发现问题,敢于革弊立新,创立代表:“农与工肆之人”利益的墨家学派。并在教育目的与方针、教学方法与内容等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在这些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什么人和如何提高人的素质。墨子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综合教育加实践锻炼。墨子的综合教育体现在教育思想的全面性和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两个方面。墨子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实践,他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成以后直接从事拯救社会和普济民生的大业,成为时代的栋梁之才。墨子主张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救世拯民。他是第一个不畏劳苦送教上门的教育家。他很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他提出了教育上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教学方法有因时(材、人)施教、讲清事物的所以然、以行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自然科学方面他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在军事方面,墨子主张“有备无患”,他反对侵略战争,采取防御战争。他主张外交上要“遍礼四邻诸侯”,争取国际上的支持。

墨子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古代教育使上有独特的价值,今天仍然能为我们提供多方面的借鉴,有的甚至还有直接针砭时弊的意义。无论是对人人享有完全平等的教育机会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道德风范、高尚道德情操,要求磨练学生意志的思想,广泛的学习与实践的做法,还是师生在教学中积极主动精神的提倡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等,都对我们有极大的启示。

总的来说墨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近代作家季羡林说:“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在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军事防御工程许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

2.墨家的兴起与衰落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诸侯争霸,群雄并起。这时候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一时间诸子兴起,百家争鸣,互相借鉴又互相诘难。讨论的问题之广,涉及题材之多,发掘的深度之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绝后的。丰富灿烂的文化成果构建成了中国古文化的基本框架,而后中国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尽管也受到一些外来文化影响,但总是被中国文明消化和吸收(如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唐朝后期开始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宋代以后开始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晚清时期开始影响中国的西方思想哲学体系),中国的主流文化还是这个时期奠定的。这期间形成的对后世较有影响的学说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所谓东方人的智慧,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都离不开这几家的范畴。

墨子,他正好生活在孔子和孟子之间。墨子早年“学儒家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他看到儒家学说的种种弊端,于是自立门户,开创了墨家学派。毕生为之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墨家学说的发扬光大和实施济世而奔走呼号。在其晚年和身后,墨家渐渐成了最有影响的学说,与儒家学说分庭抗礼,并大有凌驾其上之势。以至于孟子哀叹:墨翟之言盈天下。荀子更是说: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韩非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家学说成于道、儒之后,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而盛行一时呢?在于它提出了一些当时儒道两家学说没有提出的社会学说和政治方案,如王天下,正诸侯,尚贤能,等贵贱等思想。尤其它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和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得到了很多小国的支持,反映了广大下层老百姓的呼声。

先秦诸子的学说,主要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的,墨家也是如此。墨子注重品性的完善,认为有四种品行是君子必须具备的: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他认为,君子必须意志坚定,言而有信,言行如一,表里一致,敢于捍卫真理,善于明辨是非,并要经常审视自己。他不但注重本身的修行,还注意到了结交朋友的重要性,说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即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子跟道家儒家还有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不但注重言传,还注重身教,身体力行。墨家的人全部葛衣短衫,亲自劳作。墨子不像老子孔子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甚至鼓励弟子们以自苦为乐。正因为如此,墨子才深知民间疾苦,才对儒家提倡的繁文缛节深恶痛绝。也是这个原因,墨家才迅速得到广大平民的支持,具备广泛的民众基础,成为一时之显学。

但墨家提出的非攻思想,不符合战国时期大一统的趋势。在当时的条件下,不通过战争不可能真正结束分裂而使天下稳定。墨子及其后来的弟子都没有弄清楚,最少来说没有把这样的观点形成文字:战争,有时也是和平的一种手段。因此非攻思想不可能被那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接受。而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流思想所在,因此墨子思想不可能被大国接受并施行。墨子奔走呼号一生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弟子更是如此。主要原因就是非攻不符合那种特殊战乱的年代。

墨家内部严格的半军事化的纪律,准宗教式的信仰,慷慨赴死的精神,对大义的执着追求,导致在战国时期帮助守城时死难很多,丧失了大批墨学精英。墨子为劝楚惠王而亲自赴楚,根本不把生死当回事,其后来者可想而知也是如此。

墨子思想在很多地方跟孔子儒家直接针锋相对,一直互相攻击。当儒家成为正一统后,墨家思想就被视为异端,遭到封杀。

在墨子之后,墨家没有出现一个天才的集大成者,进一步完善其思想,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像道家先有老子,后有庄子和刘安;而儒家自孔子后有孟子、荀子、董仲舒。特别是在西汉初年,国家大治,统治者在寻找治国良策时,董仲舒及时奉上《春秋繁露》,刘安也献上《淮南子》,而墨家作为当时的显学却在学术和治国思想上无所作为。结果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正式跟皇权结合,成为正统思想,墨家沦为杂家。

西汉初年,游侠成为一种风气。疑为墨家弟子的郭家朱解之流对民间影响非常之广。加之墨家内部有一套完整的赏罚制度,墨家弟子犯了法,自己处罚,完全不理政府。作为封建集权的统治者。怎么可能容忍有人的影响比政府比皇帝还大?又怎么可能容忍有别的组织可以在法外立法?因此汉景帝时开始弹压墨家。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了主导,郭家朱解之流又以武犯禁,藐视皇权,杀人于千里之外;更有一些墨家子弟参加当时的七国之乱。汉武帝震怒之下,先后三次重拳出击镇压墨家。墨家子弟的活动从此走向地下,逐渐衰落。游侠之风也因此衰落,直到大唐才又渐渐兴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墨子学说到了近代又逐渐渐得到推崇,比如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等。

墨子又是个极端的人,……他觉得旧社会整个要不得,非从根本推翻改造不可。所以他所提倡几条大主义,条条都是反抗时代潮流,都带极端革命的色彩。革除旧社会,改造新社会,就是墨子思想的总根源。

近代马克思一派说,资本家的享用,都是从掠夺而来。这种立论根据,和二千年前的墨子正同。墨子是个小基督,从另一方面说,墨子又是个大马克思。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在“唯物观”的基础上建设出来。墨子的“唯物观”,比马克思还要极端。

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孙中山《民族主义》

“列宁在苏俄实行的与墨子理论近似,但比墨子的学说更彻底、更深刻、更伟大”。——蔡和森语

墨翟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胡适

除这些引言之外,鲁迅在《故事新编》里,直接赞颂过墨子的言行。鲁迅作为大禹的故乡人,对黑色的偏好,一直被认为与墨子有关;而鲁迅,也将墨子视为中国的脊梁。蒋介石在“西安事变”期间,“阅墨子自遣”,后张学良劝谏,顺带劝说:“余觉委员长之思想实太右太旧”,“委员长所看之书多是韩非子、墨子一类,岂非太旧?”但蒋介石随即以“尔是以马克斯资本论与共产主义等书为新书乎?……余在十五年前,已不知批阅几次矣”之语回应张学良。

20世纪中国上半叶,当时社会上最具影响的政治精英和文化巨擘,在对墨子的兴趣和地位评价上,章太炎与梁启超,胡适与鲁迅,蒋介石与毛泽东,并没什么不同。中外、新旧思想猛烈碰撞之际,这些精英人物的心中,老子与佛陀,孔子与基督,墨子与马克思,也没有太大区别。当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政治秘书的陈伯达,在1939年写成《墨子哲学思想》一书,毛泽东以略见欣喜和肯定的语气,对陈说,“这是你的一大功劳,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利特来了”。

那时,中国社会众多知名、重要学者,没有谈论过墨子的,可能没有。就当时的客观情景而言,以往以孔孟为标志的中国传统文化,刹时间,变成了以墨为尊的局面。

这就是近代墨学的复兴。

3.《墨经》中的科学

对于《墨经》富含科学精神这一点,近现代学者有比较一致的看法。梁启超在其《墨经校释?自序》中说:“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矣!”

《墨经》中的科学知识,主要集中于数学、力学、光学诸方面。

《墨经》中的数学知识,充分表现了墨家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这里有对数学一些基本概念的定义,如对于“中”的定义,《经》上谓:“中,同长也。”《经说》上解释道:“中,自是往相若也。”这一定义适合于各类几何形体,非常准确。再如,“同长,以正相尽也。”这是对两线段相等所作的定义,十分贴切。又如对于圆的定义,《经》上定义道:“圆,一中同长也。”圆只有一个圆心,从圆心起到圆周上任何一点长度都相等。这样的定义,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无可挑剔。《墨经》的数学,主要集中于几何方面,涉及到点、线、面、方、圆等几何概念,以及几何体彼此间相互关系问题。此外,也涉及到数学其它分支,例如《经》下提到,“一少于二而多于五,说在建位。”这是对十进制值制的强调,在数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力学方面,《墨经》中相关条目更多,涉及的内容也更广泛。《墨经》讨论了力的定义,讨论了运动的分类、运动和时空的关系、物质结构、应力和应变等。对圆球的运动和它的随遇平衡、轮轴和斜面的受力等都有扼要论述。书中记述了浮力,对浮体沈浸在水中的部分和浮力的关系,有大致正确的认识。该书还探讨了一些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反映了古人在长期实践中,在应用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车、轮轴、桔槔、辘轳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力学知识。在一本书中集中讨论这么多的纯粹力学知识,这在古籍中是不多见的。

同类推荐
  •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剖析透彻,逻辑清晰,论证翔实,旨在采撷黑格尔哲学中关于人生探索的思想精粹。本书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论述力求深入浅出,结合各种小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得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避免晦涩的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增强图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读者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全面的了解,给读者以生活中的智慧和哲学上的启迪,让先贤的智慧成为照耀我们前行的灯光。
  •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学院:荀子的人定胜天》主要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并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 老子他说

    老子他说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做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书末附有历代《老子》研究书目。
热门推荐
  • 末世相遇:再见倾心

    末世相遇:再见倾心

    前世,木绵在丧尸中战斗,为保护自己心爱的人,谁知,丧尸功城,危难当头,男友和自己的闺蜜,亲手把自己推向丧尸,在死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的男友在末世前就和白己的闺蜜有一腿,她恨。重活一世,掠渣男、渣女,遇自己一生至爰,平安末世,为人类带来生机。
  • 轮回之章,琉璃

    轮回之章,琉璃

    我不是,我不是。血色的樱花就代表我是罪恶之女?就代表我是黑暗?我不要,既然你们是这样,那么我如你们所愿,血啊,洒遍这片土地,我要他们后悔。。。。。。
  • 樱花劫亦非劫

    樱花劫亦非劫

    一个传说,一个诅咒,一个劫,一朵樱花印记,竟然成为一代神君。“我不会为不重要的人放下自尊。”那个所谓的不重要的人却为了护她周全而灰飞烟灭,她终于承认了,她喜欢他,可是这似乎一切都晚了……
  • 林紫枫的黑暗童年

    林紫枫的黑暗童年

    唉~这是紫枫魂的黑暗童年,黑暗历史。冰冷无情的家庭敌不过三个好朋友。我仅有的三个朋友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也是我唯一信得过的人。父母也不全是为了你好,例如我,天生就是当沙包,当免费的奴隶的命!!!
  • 总裁大人请让开

    总裁大人请让开

    她是职场小员工,却不想被顶头上司盯上,切看大总裁如何掳获小职员的心
  • 女帝的绝色男妃

    女帝的绝色男妃

    上官冰蓝,气质过人,才能出众,高高在上众人巴结的冷淡女。欧阳冰蓝,懦弱胆小,隐忍数年,人人可欺任人践踏的自卑女。当冷淡女变成自卑女——欠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单纯公子:“蓝姐姐,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永不分离!”心机皇子:“蓝姐姐,你我相遇的那一刻,我就已经被你征服,我愿为你付出一切!”娇憨公子:“蓝姐姐,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劫数,但我不悔。”落难公子:“我一介红楼男子,不求能成为你的夫,只求能在你身旁伺候,看着你幸福!”本文NP,不喜勿入,男主待定,欢迎收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刀定江山

    一刀定江山

    他从默默无闻到争霸天下的一段不朽的热血传奇…
  • 网游小丑

    网游小丑

    (新书已发——《网游之先驱主神)我是小丑。偶,不是杰克·尼克尔森。emmm也不是希斯·莱杰,虽然我很喜欢他。更不是杰瑞德·莱托。当然也不是卡梅隆·莫汉纳。当然我也不想把三个小丑变成四个小丑。那么我是小丑侠,不是小丑女的父亲,当然我不可能是个正义之呗。那就叫我Jokerman,开玩笑的人。
  • 仙宇大陆漫游

    仙宇大陆漫游

    宇宙是神奇的,探索是没有尽头的,当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有兴趣吗?叶齐说“不,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