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逸的大军合围骑兵,让骑兵根本发挥不出速度的优势,反倒沦为了待宰的羔羊。
龙骧卫和血神卫最是勇猛,个个悍不畏死,冲杀最前,击杀了大量的北明骑兵。
关武侯眼见两万骑兵竟然全部陷于敌阵,大为焦急,于是亲领三万大军进攻。
一时间,楚逸布置用来阻挡明军的三万大军竟然也抵挡不住这些军队的攻势。
楚逸见此,亲自登到高处,敲响战鼓,鼓舞将士奋勇杀敌。
目前战场上分为了两个战场,其一是楚逸的近五万大军合围两万骑兵,另一方面是楚逸的三万步兵对阵明军的三万步兵。
然而,楚逸眼见明军的三万步军居然以很快的速度摧垮着自己的军队。
“殿下,照此下去,我军怕是会败啊!”楚逸身边的谋士紧张说道。这位谋士是楚逸设立的军师台里的一员主簿,名叫许少城,是寒门子弟,喜好军事,是主动跟随楚逸上战场长见识的。
许少城虽然是初上战场,但是对于局势的观察可以说是很好,不过他终究太过紧张,一见自己这一方军队处于劣势就慌乱了。而且谁知道明军不仅骑兵强悍,就连步军在同等数量下也可以完全压制齐军。
“不,我们还可以派出一支骑兵从侧翼袭击明军,打乱明军的阵脚。”楚逸观察战场说道。
“殿下,我们现在没有可以调动的兵马了。”许少城说道。
“谁说没有。”楚逸莫名一笑。
“殿下说的是亲卫队!”许少城突然想到了亲卫队,亲卫队虽然只有八百的数目,但是人人都达到了玄阶二重天的实力,骑的都是紫风马,穿戴的都是优良的战甲,完全可以当做一支奇兵来用。
“殿下,若是派出亲卫队,殿下身边可就无人护卫了,战场凶险万分,殿下身负整个齐国的命运,不宜孤身犯险啊!”许少城觉得楚逸此举过于冒险。
“亲卫队自然会护卫在孤身边。”楚逸哈哈大笑,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许少城立刻意识到了楚逸想干什么,连忙就要劝阻。
楚逸却在这时,亲自手持周王军旗,一马当先冲了出去。楚逸身旁的亲卫队见状,纷纷冲出。许少城无奈,也骑马追去。
楚逸带着亲卫队的冲锋本来只有八百多人的规模,在这十几万人的大战场上显得很不起眼,但是楚逸举着周王军旗,这让楚逸的这支军队看起来很是显眼。
看到周王军旗向前,齐军顿时士气高涨,奋勇向前。
明军也发现了有支骑兵向自己的侧翼袭来,立马调集长枪兵来抵御。
当先的楚逸立刻祭出太古石碑,向着长枪兵砸去,立刻砸死了几十名明军士兵,并且巨大的震动扰乱了明军的阵型。这时候楚逸的亲卫队直接冲杀了进去,人数虽然少,但是个个战力精勇强悍,明军根本抵挡不住。
楚逸的周王军旗在明军的军阵中进进出出,这给正在血战的齐军打了一剂强心剂,一转劣势,在气势上开始压制明军。
关武侯看到楚逸如此嚣张,当时便亲领一千刀斧手赶来迎战楚逸。但是楚逸也不会那么容易被关武侯追上。
楚逸率领的亲卫队每次冲杀百丈的距离,便会立即冲出去重新集结军阵,然后再次冲锋。
明军遭遇了楚逸的多次冲锋后军阵不再如刚才那般严密,军阵已经有了松散的架势,这让楚逸的骑兵冲锋更加容易。
看到关武侯朝着自己这边而来,楚逸领着亲卫骑兵就向着关武侯冲去。
松散的军阵根本挡不住楚逸的冲锋,使得楚逸几乎没有阻碍地冲到了关武侯面前。
看到自己的仇人离得如此之近,关武侯丧失了理智,朝着楚逸杀了过来,楚逸全力运转灵力,投掷一根长枪飞向关武侯。
关武侯地阶六重天的实力,本来是根本不把楚逸的个人实力放在眼里的,结果靠得近了,赫然发现楚逸居然是天阶高手。这杆长枪关武侯堪堪躲过,胯下坐骑却被直接被这杆长枪给捅穿了。
摔落下马的关武侯连头盔都滚到了一边,头发散乱,十分狼狈的模样。
楚逸驱马赶来就是一刀,关武侯连忙提枪格挡,守住了这一刀,却震得虎口迸裂,鲜血直流。
楚逸得理不饶人,再次轰出强力一拳,将关武侯打飞数丈远,这是实力的绝对差距,关武侯弥补不了的。
关武侯被楚逸打飞后,躺倒在地,没再起来,这即是重伤的缘故,也有绝望的表现。
但是楚逸没有任何犹豫,直接砍下了关武侯的头颅。自此,北明的先头部队再无胜机,全军大败。
等公孙璨领大军抵达后便只发现了一座有明军士兵头颅搭建出来的京观。
楚逸的举动彻底激怒了明军,上至将领,下至百姓无不要求立即攻城,让齐军知道惹怒了北明的下场会有多惨。
公孙璨却意识到了不妙,楚逸明显是要故意激怒明军,楚逸到时候只需占据坚城,以逸待劳,反倒明军舟车劳顿,若是立马攻城,怕是会大败而归。
公孙璨立马压下了所有请战的声音,要求所有的军士先行休整,不许出战。结果楚逸亲自领了一队骑兵过来骚扰,往明军的军营里射了一些箭矢,倒是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只有十几名士兵被射杀,但是这些箭矢上都绑上了布条。布条里尽是一些侮辱人的话语,上至北明皇帝公孙璨,下至普通的北明士兵,言语间尽是鄙夷不屑,更是放言北明军队要是不敢来攻城,大可以写一封降书给周王殿下,向周王俯首称臣。
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激将法,但是有用,北明向来骄傲,如今被楚逸如此侮辱,全营沸然,纷纷请战。
公孙璨无奈,这种情况再不许出战反倒会出事,只能答应请战要求,派兵进攻桓台城。
楚逸在早桓台城布置了强弓劲弩,在明军攻城后,立刻反击射杀。
公孙璨让明军攻城一阵后,立即下令撤军。公孙璨必须让手下将士意识到现在确实无法奈何齐军。
两方陷入了短暂的和平期,而楚逸得到了木安圭传来的密报,魏国因为北境压力大减,加上魏国也有几个能征善战的大将,魏国北面的局势开始好转。
只要这种局面维持下去,最多三个月,北明就负担不了如此多军队的后勤,到时候很有可能就是以北明撤军为收场。
楚逸也不用每日待在前线,让孙道兴,东赟和叶冲在前方统帅军队,自己坐镇临京城统筹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