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书”中《天官史记》中的“神兵录”一册有记:
天下十剑,第十“承影”。有“蛟分承影,雁落忘归”之称,与“含光”,“宵练”二剑并称“殷天子三剑”
“含光泯无迹,承影夕微芒,宵练昼惟影”。虽然三剑齐称,但承影是夫子毕生所铸。却远远不及“龙泉”、“赤霄”等名剑。
夫子心有不甘,为此重铸“承影”。
传说,夫子为重铸此剑,以三千里泉水润剑身,蛟龙捧炉,天帝送碳,雷公锻刃,风婆鼓风,天河瀑布养剑性。二百七十载方剑成!
重铸之后,剑只有柄,无身,锋由碳墨之气所凝,可聚可散,无形无踪。
号“承影墨锋”!
据说“承影墨锋”,一旦凝锋,必出墨域,凡入墨域者,皆受“承影墨锋”所制,是一柄当之无愧的神兵!
当年这传说中的“承影墨锋”一出世,便受到数万人追捧,但无一被认主,直到数百年前,前朝某国的“太子”,横空出世,手持一柄墨色剑柄,一剑击溃“盗帝”——揽苍生。至此后便自立为帝,横行九州数十年。
直到姑苏氏携天命出现,以“天子诏”为引,为那手持墨色剑柄之人,引来天谴,双方激斗百日,油尽灯枯,才将那前朝“太子”击落神坛。
也因为那一战的结束,奠定了天下的大一统——最初宸国的建立。
那引来“天子诏”之人,正是宸国的始皇帝——“执天帝”。
至此,那前朝“太子”携着“承影墨锋”便一同没了音信。几百年的人世沧桑,那人早已离世。文献记载之中,已经寻不得那人名号,只能在野史的蛛丝马迹中,推测出这人的姓氏:楚。
【镇疆道倚红楼】
凌州镇疆道倚红楼内,整栋楼早已经残破不堪,二层楼台更是在摇摇欲坠中,要是现在吹上一大口气,你都怕它直接垮了。
楼内的地面已经算不得有“面”了,一层亭台早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不规则的深坑。
深坑之中本是被易轻尘小师父打落下的“毒翁”——杜山魈,可是现在,碎木瓦砾、混沌血肉,早已经分不清里面还有些什么了。
楚三歌的一剑,易轻尘的“天罡符箓”,别说是杜山魈如此下场,就连第一时间本想奔向深坑拉出师叔的那白面小生,仅仅是被那余波,便刺透全身,再加上身处楚三歌的墨域,丝丝黑白之息,寸寸刮心。连一声哀叹都来不及有,就那么僵硬的倒了下去了。
仅留下惊呆在原地的慕容素素,始终不敢相信,怎么可能?御风界八境的马伯乾败了,他可是凌州本土有名的刺客。半步揽月界的七师叔,被挫骨扬灰!就连与自己心意相通,曲境相容的情哥哥,此时,已经在她身前不到几步的距离,丝毫没了响动。
种种情景已经不足以让这个女人理解,此时的她竟然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悲痛,就那么呆呆的望着眼前的一切,眼睛一眨也不眨,甚至连发生了什么,都未来得及看得清。
不仅是她,就连只尚存一丝神志的易轻尘,都惊叹的看着那手持墨色剑锋的楚三歌,楚三歌那一双充满血的双眼,再佩上周围因他而起的墨域,让易轻尘竟然有些相信了“神……神仙?”
此时的“楚三歌”望着眼前的变数,并没有多少触动,反而是望着远处秦百川的尸体,神色十分浓重,再看向早已虚脱的易轻尘,说道:
“世间既无人敢予你名号,孤来人世一回,赐你法名。”
孤?那可是皇帝的御用字号,可当朝天子自开朝后,皆已经把自称改为了“朕”,“孤”字,已经消沉数百年了。
现在的那易轻尘别说起身,就连动下喉咙都极其困难,可也知道,此时眼前的“楚三歌”,已不是凡夫俗子,当要听要赐自己法号,拼尽最后一丝神志,也要努力的去看清那个字!
“楚三歌”抬手在空中一画,第一笔出,这一笔婉若惊鸿,飘如蛟龙!好似要将整个天地都要纳入那一笔之中。
这第一笔刚要落完,就听那楚三歌嘴上突然念叨了句“干他娘的!”,竟然直直的倒了下去。
楚少黑看到这种情景,赶忙拖累着身子挪往自家少爷身边,近身检查一番,才知道:
原来是楚三歌体力不支,晕死过去了。
只留下那还没写完的一笔,在空中久久不散。
众人里,只有昏睡过去的小白,和伤情并不严重的楚少黑知道,少爷手中之物,是何等神物,被附身之人,是何等神人。
可……赐字时刻,公子……没挺住!多少不免替易轻尘小师父遗憾。
不过此时的易轻尘,依旧紧紧的盯住了空中那一残笔,也就一瞬,长舒一口气,小声呢喃“原来法号是‘一’啊,‘易一’,嗯,不错。”
说完,便也眼睛一闭,身子一倒,同样没了神志,昏死过去了。
此时的楼内,只剩下不知道是被吓傻还是震伤脑子的慕容素素,和缓缓起身的楚少黑。
此时的老黑,慢慢提起了自己的“黑凤刀”,挪到那已经死透的秦百川身旁,跪下去,缓缓合上了他的眼。
当老黑再次起身时,他知道,趁镇疆王的其余护卫赶来之前,要把那些看见了不该看之事,知道了不该知之情得到那几位,必须了结。
少爷身上的事情,坚决不能被传出去!
当然,那位刚刚以为被赐法号的“易一”小师父除外。
对于为公子差点舍命的易轻尘小师父,老黑只有尊敬,不敢冒犯。
现在是,以后更是!
即便多年以后,江湖赫赫有名的“黑无常”,再次见到法号“易一”的小天师后,依旧恭敬无比。
不仅仅是因为这为小师父当年救过自家公子,更多的是,这家伙,确实无解:
百年前,武夷山上“真一”道人,引六卿下凡,平天下战乱,换人世太平。多年后,武夷山“易一”天师,再引六卿,请吕祖,见老君!一战成名!此等人,谁敢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