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三叔刘子敬带着村中护卫队开始布置陷马坑,除了在村中唯一的进出口布置陷马坑,还在村子的土墙下也布置了一些。
毕竟村子的土墙矮小,怕敌人能纵马越过村墙,直接杀入村内。
这陷马坑并不深,三叔刘子敬还在坑上稀稀拉拉的弄了些干草,做出一副慌乱的模样,以作遮掩。
刘备清晨便和村中护卫队一同忙碌,布置防御工事,陷马坑布置不需要费多少事。再加上人多一个上午便全部弄好了。
晌午十分,村外尘土飞扬,一支百人队举着涿字前来,刘子敬急忙率领众人前往迎接。
“劳烦大人一路辛苦。在下刘子敬。”刘子敬来到军伍前躬身行礼道。
“奉涿郡刘太守之命,前来支援。这是文书,你看一下。楼桑防御之事,太守大人让我等全听从子敬兄的。”领队的百人将(屯将)手持文书,递给刘子敬道。
三叔刘子敬扫了一眼文书后,点了点头道:“这位将军,时态紧急,我先带领将士们熟悉一下楼桑村。”
刘子敬与众人围绕着村子一边转悠,一边讲解。
百人将看到距离村墙下一到两步之处,路面坑坑洼洼,不由的好奇道:“我观村子道路平整,为何唯独墙边如此坑坑洼洼的?”
“哈哈。将军有所不知,这多亏了我族中侄儿刘备。”刘子敬闻言笑道。随后便与屯将细细道来。
百人将听后,面露喜色:“此计甚妙,若此法真能成,可保我幽州无忧啊!”
随后又寻思了片刻道:“不行,子敬兄,我的兄弟就交给你了,我要立马回涿县,前往郡守府,将此事禀报太守!”
随后不等刘子敬说话,头也不回的离开。
不提村中诸事,百人将脚不停蹄的赶回郡守府,“报!楼桑有紧急军情来报!”
“宣!”刘太守正在书案前批复公文,听到有紧急军情急忙让人进来。见到守将急忙问道:“楼桑如何了?”
“启禀太守大人,小的今日方道楼桑里,与那刘子敬巡视村中,发现一防守骑兵策略,小的细细琢磨,觉得还应将此发告知与大人!”那百人将单膝跪地,抱拳说道。
“哦?速速道来!”刘太守近日正在思考如何防守敌寇掠夺乡里而发愁。骤闻能抵御敌人之法急忙让来将说道。
“此策为陷马坑,是通过绊马索演变而来,此坑深浅约三寸,马蹄大小,甚为隐蔽!只要敌人策马而来,必是人仰马翻,届时我等各乡镇守军,必能大胜!”百人将一五一十的与刘太守说道。
“好!好!太好了!此计甚妙!”刘太守听完起身来回踱步,兴奋地值搓手,忽地停身道:“此计是哪位高人想出来的?”
“这,这。”堂下跪着的百人将犹犹豫豫的道。
“说!”刘太守看到守将面露犹豫下令道。
“启禀太守,此事说来话长,我也不太相信。”百人将犹豫了片刻接着道:“此策并不是哪位高人所设。乃是出自楼桑里一小儿!”
“哦?详细道来!”刘太守眉头一皱,疑惑道。
“是!大人,据那刘子敬所述,这小儿那是他的子侄,姓刘名备,是一个五岁孩童!据小的了解,此小儿在乡里颇有名望,不似寻常孩童!”百人将恭敬地答道。
“唔~此事我已知晓,你先回楼桑帮助防御吧。”刘太守听完挥手他下去。
“涿县刘备。”刘太守寻思片刻喊道:“来人,去查查楼桑里刘备!”
夜色渐深,郡守府点着油灯,刘太守时不时地抚摸着胡须,一边神情专注的批复着公文,忽然听闻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抬头一看是下人手捧一卷文书传递上来。
刘太守接过文书,细细看到。上面记录着近年来,刘备详细的事迹。忽然眉头一皱:“中山靖王之后?”
刘太守手指敲着书案,寻思良久。随后拿起帛,奋笔疾书。随后叫人:“将次文书传令各相邻守军,这一卷星夜加急送到刺史府!”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