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颁奖典礼,是由许贯武提议,经过邵爵士,邹大亨二人同意,才成立的属于香港电影人的颁奖典礼。
香江电影会则是由许贯武提议设立的,因为他们双方都不同意将金像奖交由《东方魅影》承办,自然也不希望交由彼此来承办。所以许贯武提议将香港大大小小的电影公司集合起来,组成一家香江电影会,负责筹办金像奖颁奖典礼。
邵爵士和邹大亨听了许贯武的设想,也觉得这个提议还不错。如果能将各大电影公司集合在一起,不消说自然是邵氏,嘉禾,许氏这三家电影公司为首,其他那些公司就成了他们的小弟。
做大哥自然是有很多的好处的,这一点不需许贯武讲明,邵爵士,邹大亨就已经心知肚明了。之前大大小小的电影公司太分散,他们能够影响的电影公司最多不过十来家而已。现在却有起码上百家电影公司会入会。到时候三大电影公司就可以借助自己的实力,在香江电影会呼风唤雨,那日子想起来就美的很呢。
因为对成立香江电影会一事,邵爵士和邹大亨很快就表示支持。接下来就是讨论香江电影会的权力与义务了。没有权利自然不能吸引人入会,没有义务那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许贯武提议成立扶持资金,扶持中小电影公司拍片;放宽对旗下员工的限制,让他们可以更自由的工作;让出部分优质档期,让中小电影公司的电影也可以上映……
对于许贯武提议的这三点,邹文淮和邵爵士听了,都有些佩服他的豪气。别的都不用多说了,单说让出部分优质档期这一点,就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不过邵爵士和邹大亨思考之后,还是同意了他的这三项提议。
第一点,金钱方面,虽然邵氏日益没落,但是邵爵士本身的财富却是在增长的,主要是因为他在闹市区的房产价格一直在飙涨。后世尽管邵氏关门,邵爵士还可以每年向内地大笔捐款,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了。邵艺夫又被称为闹市地王,这个名号可不是简单得来的。
嘉禾方面对于出钱也没有多少抵触,他们近来同好莱坞新线影业合作,已经向美国输送了十来部电影。虽然新线影业的院线不如国民娱乐,票房也不如许氏送去的港片高,但是总也有三五十万的收入,换算成港币就已经令嘉禾开心不已了。
第二点,员工方面,说实话现在香港影坛最抢手的明星还是许氏旗下的,一则年轻,二则当红,三则价钱合理。邵氏的明星大多已经过了气了,而且新生代的明星也少得可怜。嘉禾自己的明星也有些不够用,毕竟不像许氏有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偶尔他拍电影缺人手,还要从电视台借人出来呢。
如果放宽员工的工作限制,那么他们也可以出钱请许氏的明星拍戏了,到时候赚的钱还不都放在自己口袋里了。再说自己旗下的员工全都签了长约,就算许氏想要借机挖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一项提议对大家有利,自然没有道理拒绝的。
第三点,让出部分优质档期,这一点对邵氏和嘉禾来说虽然有些困难,但所谓有舍才有得。不给一点好处,谁还肯听话?而且还可以拿院线档期做诱饵,吸引更多电影公司投靠自己,这其实是一件稳赚不赔的好买卖。毕竟如果想要拉拢其他电影公司,档期方面也是要给予方便的。
许贯武见邵爵士,邹大亨接受了自己的提议也不禁微微一笑,这三项提议是他经过仔细考虑,参详了这几年香港影坛的发展趋势,邵氏,嘉禾的经营状况等信息才做出的,在提出之前就有八成的把握知道会通过,现在果然不出所料的通过了。
看到邵爵士和邹大亨一副占了便宜的样子,许贯武心里面也是暗暗好笑。他能多少猜到一些这两位的想法,无非就是认为这三项提议惠而不费,自己还能借机捞到更大便宜,所以才欣然同意罢了。
不过便宜哪是那么好占的,许贯武虽然不会存心坑他们两个,但是等香江会真的建立起来,再成立导演会,编剧会,演员会等分会之后,就相当于变相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工会。到时候这些人自然会为争取自己的利益发生。到了那时候,邵氏,嘉禾还想占便宜就难了。
好莱坞兴盛这么多年,也与这些演员工会,导演工会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有了工会的保护,这些演员、导演才能够获得保护,更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而不只再是电影公司的工具。而改革开放也早就告诉我们了,人如果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后,将会带来何等惊人的成绩。
香港演员工会,导演工会等等,都是在九零年代才开始成立,当时是因为演艺圈黑X会横行,演员时刻面临生命的威胁,而且还有不良公司拖欠演员工资,所以当时由程龙,曾智伟,洪京宝,许贯文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影人站出来,挑头成立香港演艺人协会。
但很可惜的是,这个协会成立之后不久,还没有来得及发挥自己的作用,香港电影就开始走了下坡。另外一点限制工作发挥作用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的香港电影人还兼开公司,本身就是这个公司那个公司的老板,自然不希望工会发挥的效用过大,以免耽误了自己发财。还有一点就是國人喜欢讲人情,法律意识淡薄,遇事都喜欢先托人商量,或者选择自己忍了,轻易不想扯上官司。这样也限制了工会的效力。
不过现在香港影坛的格局与前世不同,前世是独立制片公司崛起,繁荣了香港电影也毁了香港电影,但现在是三大巨头垄断院线,独立制片公司发展受到限制。工会在其中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或是联合独立制片公司抗衡三大巨头,或是借助三大巨头抵制独立制片公司,都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
许贯武提了三项建议,确定了香江电影会会员的三大权利,至于义务方面则由邵爵士和邹大亨提建议。两个人商量之后,只是提出了会员每年需交一万港币作为会费。一万港币对电影公司来说并不算多,以香港现在一百多家电影公司计算,会费起码收到一百万港币。有了这些钱,就可以保障香江电影会的正常运作了。
比如隔三差五开个会,聚个餐,搞个活动什么的,尤其颁奖典礼,就算是办成小圈子里面的聚会,起码也要花个十来万港币。有这一百万港币基本就够用的了。
还有就是每个月的月中凑在一起聚一聚,有事说事没事就散。香江电影会负责调和矛盾,化解纷争,解决困难,为香港所有电影公司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至于其他更详细的义务,这两人都很默契的没有提,那都是台面下要忙的事了。许贯武自然也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自己却也没有提。
等商量完香江会之后,大家又把注意力放在颁奖典礼上。因为三家互不信任,所以制定一套公平,公正的评奖规则自然势在必行。
许贯武就趁势推出了导演会,演员会……等组织,邹文淮,邵爵士考虑了一下,没有表示反对。毕竟他们三家现在是香港影坛的三大巨头,在香江会自然占优势。香江会的势力越大,也就意味着他们三家的势力越大,这对他们来说是好事情。
许贯武见他们同意成立这些分会,心中不禁暗暗高兴。有了这些分会,以后香港电影人就自然会团结在一起争取自己的权益,到时候恐怕有的是让邵爵士、邹大亨头疼的难题了。至于许氏这边,许贯武却不十分担心。毕竟许氏影业公司现在已经不是他赚钱的重点,每年两三亿港币的收入看似很多,但是相比其他收益,它就明显的排不上号了。就算是自己吃点亏,只要能够换回香港电影繁荣发展,许贯武也觉得很值得。
之前香港电影繁荣阶段,各种黑X会横行,利益争夺,个个把别人视作生死仇人。但是一朝香港电影崩溃,蛋糕直接掉在地上,谁也不用争了,谁也吃不到了。之前香港电影繁荣时期,嘉禾也好,新艺城也好,邵氏也好,市值起码十数亿港币。但是等香港电影一走下坡,嘉禾卖盘价格才不过四亿多港币。邵氏片库七百多部优秀电影,版权也只卖了四亿多港币而已。香港电影的衰落连累这些本来很值钱的,现在也大幅度的贬值了。
……
在确定了颁奖典礼的规则,奖项的设置,评选的办法之后,三人又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这个颁奖典礼的名称问题。
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既然是个颁奖典礼,总也要有个气派的名字,不然被人以为是草台班子似的杂耍呢。
邹大亨提议叫做金杯奖,打算将奖杯设计成酒杯模样。邵爵士提议叫做金鼎奖,因为他酷好文玩字画,觉得鼎的意义实在是太棒了。许贯武则提议叫金像奖,与奥斯卡金像奖同名,彰显香港电影人的野心。
邹大亨和邵爵士面面相觑,都被许贯武的想法吓了一跳。虽然他们对外一直宣称香港是东方好莱坞,但是其中差距其实他们也早已知道。好莱坞年度票房总额都有数十亿美元,算上周边产品,录影带等等的销量,整个规模有数百亿美元。
香港现在票房不过才三四亿港币,算上周边产品,录影带销量,卖埠版权等等,也不过十多亿港币而已,规模相差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许贯武竟然提议颁奖典礼取名金像奖,这野心实在是有够大的。不过邹大亨和邵爵士思考了一下,也觉得叫金像奖要比叫金杯奖,金鼎奖靠谱,所以就一致同意了许贯武的提议。
至于奖杯的制作方面,许贯武提议找专业人士好好研究一下。据他所知想干电影金像奖奖杯曾经换过五个个造型,因为早期金像奖只是《电影双周刊》举办的小圈子里面的聚会而已,所以金像奖奖杯设计的比较随意,起初只是一个简单地人像而已,第二届是一位高举星球的男士,第三届是蓝色水晶方块。第四种造型的金像奖最奇葩,是一个双头怪的造型,看起来是非常之丑。直到九零年,因为大家一致的提议,金像奖终于换了奖杯造型,选中香港小姐冠军郑雯雅做模特,设计了一款美女捧星的奖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