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省联考终于告一段落,这个结局对米阳来说似乎已经成了往事,无论是名次还是成绩,在她眼里都是暂时的。但更让人难以理解的应该是她“强大的内心”,古有范仲淹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米阳在众多伟人的影响和熏陶下,也显得开阔了不少。拿李逸乐的话说,“像这样强大自控力和思辨力的女孩子,想必普天之下所有的美好都会在你严重荡开。”。
高三21班也十分应景的搞了场盛大的高考出征仪式,在这种特殊氛围的鼓舞下,每个人的眼里都闪闪发光。但苏亦则是个反例,而这一切都被米阳尽收眼底。米阳的日记还是在一点一滴的记录着18岁最初的心动,这份仅仅属于自己的私藏的秘密,轻的就像每天清晨的雾,但又重的似乎像是整个宇宙:
“无论你做什么,我都忍不住想去看你。即使我不懂你,但我也愿意并努力去接纳你的一切。人世间有这么多纷乱复杂,你一定有你的喜欢和苦衷。”(2017年6月20日天气阴)
其实米阳至今也分不清她对苏亦的感情到底是一种读不懂的好奇还是懵懂的爱情,但她又清楚地知道因为苏亦的存在,她能毫不犹豫的在每天六点半走进这个看似血盆大口的教学楼,走进这个让她感受不到一点点温暖的班级。在她眼里,三楼到四楼的那扇铁门划开的不是两群人以后不同的大学和人生轨迹,划开的其实是三楼的温暖和四楼的装腔作势、剑拔弩张。这个想法在苏亦的脑海中也在慢慢滋长,他始终感觉到有人在关注着自己而又是那么的小心翼翼,直到这场在他眼里装模作样、虚张声势的出征仪式结束的那一瞬间,他才意识到自己该做些什么,去维护这份小心翼翼。在同学们嘈杂的整理声中,一场久违的假期开始了,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幕幕这个宝贵的几个小时的安排计划。而这一切,米阳一无所知。教室里的人一个个离开了,米阳看着苏亦的背影入了迷,甚至没察觉苏亦已经站在她眼前。
“米阳,下午有安排吗?如果没有的话,介意和我一起吗?”苏亦的脸微微泛红,右手也不自觉地摸着裤缝,这份藏在心底的相似,这份在脑海中演练过无数遍的邀约,在此刻终于迸发出了日月星辉。“我...我...”米阳激动地说不出话,甚至她第一次感受到大脑一片空白的感觉,从小站上过无数个坐满千人的舞台和赛场时的紧张感都不及这一刻。“哦,那算了吧,不打扰你。”苏亦又一次抬起视线,转身,迈步。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甚至自己都没注意到眼角滑落的一丝失望。他快步走到桌前将书包一边搭在肩上,随之消失在门口。
米阳从没想过她与苏亦的第一次交流会以这种场景结尾,日记里记录过她想了解苏亦的愿望,每晚睡前都会留三分种用来幻想和苏亦并肩战斗的场景。可无数次的演练在苏亦的一句话攻击下,溃不成军。她又一次皱起了眉头,这一次她心里沉甸甸的装着质疑和委屈,这一次她才真正像个18岁女孩一样感受到了无助。“他,甚至没多等我一秒钟?”、“可能他只是象征性的问问我并没有其他想法?”、“我为什么会这样,这也太不争气了”......无数个反问挡在眼前,她似乎看到苏亦拿着一把火,烧光了她全部的幻想,也烧光了她一点点从时间的缝隙中拼出的苏亦。
再强的女主人设也会有致命的软肋,这一点是米阳这天晚上在知乎上总结出的秘诀,是啊,表面的相似和喜欢让米阳决定靠近,苏亦的言语和行动让她更想代替他迈出这艰难的一步。在她眼里,苏亦不能有任何为难,既然这样,那她完全需要也必须逼自己站出来卸下苏亦身上的担子。但她在这一晚的日记上却补了一句:
“攒了18年的勇气,这一次,我想全部拿来找你赌一次。至于输赢,我没想过,你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