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丽不爱睡懒觉,小时候家里总是早早做好了早饭,快到吃饭的时间,总是听见外婆用响亮的声音叫自己起床:“卡丽!起来吃饭了——”这种有点类似吆喝的声音会一直持续到起床,所以卡丽为了避免再听到这么尖锐的声音,总是马上爬起来,从小到大未落下早饭。卡丽喜欢早饭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吃刚炒出来的时蔬,喝着粥就着馒头,随意的唠嗑,“谁谁家的孩子太没礼貌,见到长辈装作没看见,该骑车骑车,该走路走路,就直直地过去了!”然后换一种语重心长的语气,“卡丽,你见到长辈要行李,要打招呼,如果不认识了,你也笑一笑,问一下’我该怎么称呼您?’千万不能装作看不见,这样没有礼数的小孩没有长辈会喜欢。’嘴巴是开心的钥匙’,不管是和谁,一定要多笑一笑,闷闷坑坑的一定不行。”卡丽一边吃饭一边点头。
家长带着出门的时候,几乎要不停地打招呼。从前是骑自行车,每每遇到老人,总要停车站住,叫声长辈寒暄几句才能走,若是遇到很多人聚在一起的,卡丽要一个一个叫过去,挨个打招呼认识一下,若是遇到特别熟悉的,家长要聊天聊个半小时一个钟头都不走,卡丽只能在旁边站着干着急。
在家里如此,在学校也是,从小便被教育要尊敬师长,所以遇到老师都要打招呼才能走。卡丽因为一种羞怯而自卑的心理,见到老师迎面走来就会屏住呼吸,等走进了紧张地小声叫一声“老师”便立马走开了。对于卡丽来说,老师非常有距离感,老师代表着知识、道理、学问,喜欢老师却又害怕老师。所以看到那种讨喜的、能和老师聊天的学生,卡丽心里总是心生羡慕,但归根到底还是离得远远的,淡化自己的存在感,只在旁边悄悄地看着、听着。
和同辈相处,两个人的时候卡丽还会说几句,人越多卡丽越是安静,总是喜欢听别人讲的是什么,或是专业知识、或是情感八卦、抑或是为人处事等等,自动按照自己的逻辑处理成不同的道理和知识点。遇到闲聊的,就像是在品尝不同的菜,或者说当作模拟考试,虽然食材和知识点都是相同的,但是家常吃吃或者巩固练习也能从中得出不同的东西。
卡丽的思维总是偏向于听取和归纳各种道理,如果是对什么道理不明白的,就会去看书会去问明白,如果是和道理不想干的,就会自动过滤这些信息,也不会主动去找这些东西。卡丽的思维又是偏目的性的,如果是要做某件事情,缺少什么,总是第一时间去问、去了解,等到事情做完了就不会再去探究了。所以也可以说卡丽的思维是惰性的,相比自己去找问题,更喜欢直接获取信息,所以卡丽很古板、很较真。
如果是和一个人聊天,按照卡丽这种较真、严肃的风格,基本上演变成科普性聊天或是理论探讨,有的人愿意探讨的就会聊很多,有的人不喜欢这种探讨性的聊天,往往说了一会儿,对方可能就累了——“摆脱,闲聊总是要幽默、风趣的,那种高深的话题聊起来能不费脑筋吗?”
如果是和很多人聊天,卡丽总是礼貌地等待其他人兴奋的说完自己的故事,当卡丽觉得轮到自己的时候才发现大家已经换了个话题,而她还想着前面的话题准备的东西;如果运气好,到自己发言了话题还没变,慢慢腾腾的还没张嘴,话头又被别人抢了去——“Poor Girl,有故事就应该抢着时机说出来才对啊,你还当作是自我检讨大会,一个一个轮着来的?”
终于有机会发言了,卡丽脑子里的那座天平却不停摇摆。
“到底该说什么?”
“就说感兴趣的内容,要把话题引到擅长的领域!”
“嗯有道理,那要引到什么领域呢?”
“我喜欢看看史哲类的书——”
“可是并不是很擅长。”
“我平时会进城看看美术展——”
“也是三脚猫的功夫。”
“其实我也蛮喜欢运动的——”
“不行不行,每项运动都是偶尔动一动,没有特别擅长的……而且自己感兴趣别人也不一定感兴趣,算了算了,还是听别人讲吧。”
一不小心轮到自己了,一着急不经大脑思考就直说出来了,心里马上自我批评。
“这个没什么意思,有什么好说的?”
“是不是换个说法更幽默一点?”
“这么说会不会显得太高调了?”
“这个说出来自己能做到吗?”
“这个会不会显得太得意了?”
或者是懊悔,“刚刚他说话太尖酸了,我怎么不怼回去?”
“刚刚一时生气,说的话对方会不会当真?”
“一时糊涂说了别人不好的,会不会让听的人产生偏见?”
遇到别人问自己了。
“那要不要实话实说呢?”
“说了会不会有距离感?不说会不会显得没有主见?”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们会不会误解我的意思?”
“这个只是代表我的看法,会不会把别人带歪了?”
“这个事情我不是这么想的,说出来会不会还要争论一番,这个话题争论是没什么意义的。算了吧——”
“这个他上次不是这么讲的,人为什么总是这么善变,我要不要当真?”
“这个话题很没意思,我要怎么装作感兴趣的样子?”
“她的这个想法很奇葩,我要怎么表现包容接纳的态度?”
“怎么总是这么较真?不能当作玩笑得过且过吗?”
“冲突就冲突呗,干嘛那么忍耐,你就如实说出来就好了,别人不会介意的!”
“不需要那么低调啊,女生不就应该活泼一点,drama一点才讨喜吗?”
除了一些专业的工作问题,还有吃饭化妆追星之类,别的话题怎么都是不完美的。听到别人攀比,自己心里有数,不去盲目跟风。听到别人大谈自己得意之事,那就顺着他,显得一副羡慕的样子。听到别人说某某不是,那就尽量保持客观,不去人云亦云。听到别人酸溜溜地编排,不想回应,笑一下就过去了。听到有人互相吹捧,大不了给个面子,捧个场罢了。不管领导是批评督促还是摆布,只管点头答应,脸上笑嘻嘻。到最后,往往变成一直点头随声附和,“可以可以”,“牛逼牛逼”,或者“我也这么觉得”,“很有道理”。
社交真是一件非常消耗精力和体力的事情,结束以后,卡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消化和恢复,该吸收的吸收,该排毒的排毒,重新做回自己。所以卡丽喜欢一个人独处,没有和别人的矛盾,也没有和自己的矛盾。只需要在早餐的时候,认真享受着食物,偶尔听听别人家长里短;只需要搬个椅子凳子,一边晒太阳一边看书,读到优美的句子或是睿智的道理,在旁边记上一笔;只需要安安静静地选择性吸收自己想要的,躲避那些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就仿佛充满了电。
这天晚上,卡丽和往常一样,在客厅铺上了一个瑜伽垫,开始做网上的瘦腿操。中途手机的播放被电话打断,卡丽急忙坐起来,拿起电话见是弟弟:“喂,你等一下,我先做完操,做好了给你回过去。”弟弟回应道:“哦好,那我先给老妈打个电话。”
卡丽总是给自己找很多事情去做,不管是网红操还是运动App,卡丽坚持每天锻炼四十分钟到一小时,工作一直都是坐着,能做做操放松一下总是好的,另外规律一点,更有主动去生活的感觉,而不是每天被生活拖来拽去。
书中说要“慎独”,所以每天按时起床,上班、加班、下班,然后做做操,学英语,看看书,或者什么都不想,只是听音乐玩手机,每天排满了计划,充实对卡丽意味着没有荒废时间,意味着安全感。
卡丽享受这种“自律”,有所约束才有自由,可是约束未免会有一点苦行僧的意味,卡丽不喜欢苦行僧的生活方式,她让自己喜欢自己做的的事情,所以时光变得柔和了,这种自我约束变得可持续了。
“喂,姐,最近怎么样?”
“挺好的。”卡丽介绍了自己最近的状态。
“姐,你真的太正派了。”这句话弟弟感慨过很多次。
在卡里的生活里,她需要将所有的语言、思想、感情、行为都可以透明化,就是可以随时光明正大的公开,否则不管是生活还是想法,只要有一处阴暗的地方,卡里总是会觉得欺骗了自己,这种自欺欺人会让自己更不快乐。她所理解的“慎独”,就是一个人的时候,会想在人群中不能想的事情,会说在人前不能说的话,会做在人群中不可做的事情,若是克制自己,在一个人的时候,所思、所言、所行都是可以展示给别人面前的,而不觉得羞耻,那才是对自己诚恳。如果做了某件事会令自己觉得羞耻、见不着人,就会在内心阴暗的地方埋下种子,若不及时清理,它会发芽、滋长,最后会腐蚀光明的那一部分。
可是谁没有自私的、邪恶的思想呢?这种思想要及时根除,“反思”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想、这么说、这么做,动机是什么?若是违反道德的,则去除不做,若是有合理性的,要试图去解决——就是把这种种子见见阳光,把所思、所说、所做展露给别人,将这些东西掺杂一些来自外界的力量,使杂草枯萎,让心里那块地长出真正的庄稼。
上面所说的“所思、所言、所行都是可以展示给别人面前的”,意思是愿意的时候可以展示,不愿意的时候可以不展示。有些美好的事情,注定无法与人分享,有些小小的梦想,是自己小心翼翼呵护的种子,是不能随便跟别人说的,因为它幼小、脆弱,容易被人言摧毁,容易被偏见摧折,应该等它长大了一些,根已经扎进心底里,承受得了雨露风霜,才能展示出来,以后它渐渐长大,便可以给别人带去绿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