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的势力方秋白已经有了些许认识,只能说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现在就连曹家长房小姐出身的曹衍都对刀疤汉子如此推崇,想来这刀疤汉子真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不过,刀疤汉子却黑着脸,面色不悦。许是曹衍那句一人足以灭国,一人足以兴邦说到了他的痛处。
其实这还是曹衍耍了个心眼,曹家长辈对赵魏神武侯一脉的评价是一人足以兴邦,一人足以灭国。
灭国和兴邦的顺序不一样,意义可谓是天差地别。就完全相当于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意思。
赵魏的兴盛衰亡,可以说是完全取决于神武侯一脉。
赵魏势弱,根本无力和鼎盛的中原王朝争锋,全赖神武侯一脉的运筹帷幄。饶是如此,实力相差悬殊的赵魏和中原王朝相比,也渐渐处于颓势。
穆帝后期,赵魏王朝神武侯一脉,一颗新星冉冉升起,这个才绝惊艳的年轻人一度让中原武阀顾氏吃瘪,赵无极这个名字一度是中原人的噩梦。
赵魏英宗也对赵无极青睐有加,甚至有心将长公主赐婚给赵无极。
美人爱英雄,长公主也对赵无极芳心暗许。眼看两人好事将近,一个天大的变故却如同晴天霹雳,让人措手不及。
迦叶国递交了一纸国书,向赵魏求娶长公主。
英宗一夜之间就和神武侯一脉疏远了。其实疏远神武侯绝非英宗本意,但面对实力犹在中原之上的迦叶国,英宗生不起一点别的心思。
当时南线的中原王朝虎视眈眈,要是西线的迦叶国横插一手,赵魏也就真的覆灭在望了。
独抗中原尚且捉襟见肘,更不消说再加上实力犹胜中原的迦叶国。
那一刻英宗动摇了,长公主被下了禁足令,英宗不允许长公主和赵无极有任何瓜葛。
儿女情长在国仇家恨面前实在是显得微不足道,身为神武侯一脉的传人,赵无极当然也懂得其中的道理,但很多时候,懂得是懂得,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驰骋沙场让敌人胆寒的赵无极也难免落入俗套,在心爱之人和国家大义之间摇摆不定。
而英宗接下来的一步臭棋彻底断送了赵魏的统治,那就是心腹和朝中异己监视打压神武侯一脉,这一招在现在看来无异于自毁前程,但在当时却是让赵魏文武百姓交口称赞的英明之举。
求娶长公主的正是迦叶国小王子,谵台展。当时谵台展可是迦叶王最宠爱的幼子,也是最有希望继承迦叶王的继承人。
英宗的想法是以长公主和迦叶国结亲,能够借迦叶国之力抗衡中原王朝。
殊不知,人算不如天算。迦叶国求娶长公主只是一个阴谋,是迦叶王和中原穆帝协商好的阴谋。
一个强大到能使武阀顾氏攻势受阻的赵无极,不仅是穆帝的眼中钉,又何尝不是迦叶王的肉中刺。况且,迦叶王绝对不会允许自己最看好的子嗣有一位流淌着外国王氏血统的妃子,哪怕是个微不足道的侧妃,甚至是妾也不行。
帝王之道在于平衡,在于掌控。
迦叶王对中原和赵魏的斗争当然乐见其成,但显然妖孽一般用兵如神的赵无极让迦叶王生气了忌惮之心。
在迦叶王看来,赵魏神武侯一脉的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消耗中原王朝的国力,好让迦叶国坐收渔翁之利。但赵无极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中原和赵魏之间微妙的平衡。
中原王朝再强大,武阀顾氏再强势,也只能算是老对手。迦叶王对老对手的套路一清二楚,自然也知道如何击中老对手的弱点和命门。
而崛起的赵无极和神武侯一脉,手段如羚羊挂角,让迦叶王寻不得章法,这才是迦叶王忌惮的。
换句话说,即使中原王朝消灭了赵魏,也只能说是意料之中,甚至还在迦叶王的掌控之内。要是赵魏吞并了中原王朝,才真正是泼天大祸。
赵魏苦寒,士兵凶猛剽悍,要是消化了富足的中原王朝必定是心腹之患,到时候迦叶国对上这样一个可怕的对手恐怕力有未逮。
中原王朝则不然,中原王朝礼仪之邦,以仁义自居,殊不知这样颇有些束缚自己手脚的意思。
而且迦叶王对中原王朝再清楚不过了,纵观历史中原王朝的更迭兴替,可以总结出一句话。对于中原王朝历代掌权者而言,唯一的历史教训就是中原王朝从来不会吸取历史的教训。
从迦叶国递交国书那一刻起,果然赵魏前线的压力顿时消散,中原王朝似乎真的开始打退堂鼓了。
英宗心里欢喜,对将长公主嫁到迦叶也更上心了。
不久,赵无极家中恶奴冲撞英宗长兄,武安王。英宗震怒,下诏训斥神赵无极,且杖毙了神武侯府上的恶奴。
可就在赵魏文武满心憧憬的为长公主嫁到迦叶做准备之时,一个晴天霹雳传来,长公主有身孕了。
英宗的反应可想而知,费尽心思的筹划无异于竹篮打水。
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长公主未婚先孕一事传的满城风雨,英宗权衡利弊之下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门亲戚。可君臣相宜的美名不在,英宗和赵无极之间原本亲密的关系已经初现了裂痕,要不是有长公主维系着,恐怕表面上的和谐也要碎裂。
这时候最难受的就属英宗,一来放了迦叶国的鸽子,要知道长公主和迦叶三王子的亲事可是互相通过国书的,兹事体大。就算不扯到两国之间的关系上,单是未婚妻子被人横刀夺爱也不是哪个男人能受得了的,更不要说被横刀夺爱的男人还是天下最尊贵的人,最强大的迦叶王室继承人。
英宗以为对迦叶三王子而言,赵无极是那个横刀夺爱的人。但其实在赵无极眼里,英宗才是那个要横刀夺爱抢走他心爱女人的仇人。
时间飞逝,原本一个月后应该是迦叶三王子迎娶赵魏长公主的大喜日子,长公主却在皇宫诞下一名男婴,可惜的是男婴被送还神武侯府,长公主却没能跟回来。
英宗给的说法是长公主死于难产。但后来有人猜测,长公主之事无疑是赵魏皇室的丑闻,而英宗决不允许长公主继续让列祖列宗蒙羞。
不过据宫里当时接生的稳婆说,长公主还未发动之前就嘱咐了孩子的名字,要是男婴,就取名赵无咎,要是女婴,就取名为赵无燕。
前来送还男婴的侍卫还宣读了英宗的旨意,将赵无极撤职查办,投入典狱。
没了赵无极这颗定海神针,赵魏很快便被顾家军打得落花流水,难以招架。再加上迦叶国的降罪,赵魏没撑过两年。
但赵无极此人是生是死,没人知晓,有人说英宗自知大势已去的前夜,赐毒酒将赵无极毒杀。也有人说是典狱内受过神武侯一脉恩情的狱卒将赵无极营救了。
当然这些都是道听途说,曹衍知道的也只是这些。但从来没有人敢小觑神武侯一脉,尤其是充满传奇的赵无极。
“先生可是赵无极?”
刀疤汉子闻言一怔,沉声问道:“夫人何出此言?要是赵无极还活着恐怕也已经是耄耋之年了。”
“那先生怎么会有君守这把神兵,君守可是神武侯一脉的象征。”曹衍好奇道。
刀疤汉子再次捧起怀里的宝刀,脸上闪过缅怀之色,答道:“如今知道君守的人可是不多了,不过告诉夫人和小公子也无妨,赵无咎正是赵某义父。”
“这么说先生真是神武侯一脉传人?”曹衍语气有些激动,也难怪,神武侯一脉的名声太过响亮了。
不想,刀疤汉子摇摇头,否认道:“赵某可算不上神武侯一脉的传人,勉强算得上是神武侯一脉的守护者吧。但有人曾经是,准确的说是今天之前还是。”
“哦?先生何出此言?”曹衍疑惑道,边拉住方秋白的手。
刀疤汉子面色有些古怪,挤兑道:“和赵某的情况差不太多,赵某是被义父赐了赵姓成了神武侯一脉的人,而真正的神武侯传人却被人赐了方姓,脱离了神武侯一脉。”
方秋白心神大震,脱口而出失声道:“壮士是说方图?”
“不,谁说神武侯传人就只能是男子?尊夫人不也是女中豪杰,身手了得。”刀疤汉子笑着问道。
曹衍一怔,轻摇方秋白手臂,二人四目相对,一个名字异口同声的说出。
“四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