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口中的阮咸也属于团体之中。
山涛当初除了推荐嵇康做官,也推荐过阮咸。
而当时司马炎觉得他沉迷饮酒,言行虚浮,没有任用。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从小就和叔父遨游山林,可以看做是阮籍的翻版。
一样的精通乐律,会弹琵琶。
据说将其改良为阮咸琵琶,此乐器就是因他而命名。
一样的不拘礼节。
在我国古代,七月七日除了是纪念牛郎织女的七夕节。
还有个习俗:将衣服、书籍晒起来,据说这样不会生虫。
阮籍、阮咸叔侄俩住在路南,其他的阮姓人家住在路北,路北比路南要富有。
七月七这天,路北的阮家大晒衣物,都是华丽的绫罗绸缎,价值不菲。
阮咸对此不甘示弱,用竹竿挂起一条粗布短裤晒在庭院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这不经让大家感到奇怪,他回答道:我还不能免除世俗风气,姑且这样做应景罢了。
对待感情同样的用情至深。
阮咸曾喜欢上姑姑家一个鲜卑族的婢女,并有了枕席之欢。
在给母亲守孝期间,他姑姑要迁往远方。
起初说要留下这个婢女,但启程之后还是把她带走了。
于是乎他借来别人的驴子,开启最大速度,只身穿着孝服去追。
为了爱情,已全然不顾形象。好在结果两人骑着一条驴子返了回来。
阮咸说:“人种不能丢失!”
为了爱可以不顾对方身份低下,也可以不顾种族间的隔阂。
阮咸的风流韵事,就此看来要远胜过他的叔叔。
一样的嗜酒。
阮咸到族人中聚会,做为特别的一位。当然不能用普通的酒杯喝,而是用大酒瓮装酒喝,大家围着酒瓮面对面开怀畅饮。
有趣的是,一群猪闻着酒味赶了过来,径直走到酒瓮跟前。
也不知道他当时喝到了什么状态,只知道最后和猪一起喝起酒来。
想象那是一幅什么画面,如果古代有手机发朋友圈的话,阮咸一定会成为一代网红。
说起酒,不得不提一位大师级人物——刘伶。
刘伶不像其他团员容貌出众(身高六尺,外貌很丑陋)。
有句话说得好“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他平时沉默寡言,不随便与人交友。
可是与嵇康、阮籍一相遇三人情投意合,都好老庄,一起携手入林。
不论家中贫贱,他常坐一辆鹿车。携一壶酒,边走边喝,让人扛着锄头跟着。
刘伶吩咐:“我死了便把我埋了!”
语出惊人,别说在这样一个团体里,就是放眼全天下,也世间难有。
做为世上最亲近他的人,刘伶的妻子出于对他健康的考虑,多次劝他戒酒。
把酒倒掉,酒杯、酒壶一并销毁。涕泪纵横,好言相劝。
事情闹到了这种程度,刘伶深受感动,准备戒酒。
戒酒对他来说是大事,为了体现重视程度,和妻子约定举行一场戒酒仪式。
刘伶要对着鬼神发誓!
妻子见老公下了决心,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就赶紧将酒肉供在神前,静待刘伶宣誓。
誓词没有等来,等来的却是别有用心的戒酒词: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天生我刘伶,以喝酒为命。)
一次一斛,五斗解醒。(一喝就十斗,五斗去酒病。)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妇人说的话,万万不可听。)
说完后,妻子一脸茫然。趁她还没反应过来,立即饮酒吃肉。
把一场戒酒仪式变成了一场饕餮盛宴,马上不省人事。
望着神像下大醉的老公,妻子也是愤怒和无奈。不过刘伶就此事表现出了自己的狡猾和幽默。
刘伶对酒的喜爱超过了阮籍,有一次朋友们看他,却发现他一丝不挂,全身裸体地坐在屋里。
朋友们面对此景都难为情了,刘伶倒是觉得无所谓。
毫不在意的说:“我把天地当作我的房子,把屋子当作我的衣裤,诸位怎么跑进我的裤子里来?”
按照刘伶的逻辑,对于自己的行为解释颇为完美,毕竟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和癖好。
有一次,刘伶醉酒后与人发生争执。
对方看他身材矮小,撸起袖子,挥舞着拳头扑了上来。
就在对方动作没有完全舒展起来,离刘伶的脸还有一个巴掌范围的时候。
他清醒了一下,慢慢说到:“我身体弱小的像个小鸡,身上不值得放您尊贵的拳头。”
对方一听这解释,给足了自己面子,气顿时就消了。
看似癫狂的刘伶,心里比谁都清楚。
和阮籍一样,也许都没有真正醉过!
这就是刘伶的处世之道,他不像嵇康一样对强权叫板,也不像阮籍那样会打太极,更不会与社会上努力进入宫廷内的大多数人为伍。
而是在面试公务员考试上,对面试官说一些云里来雾里去,捕风捉影不着边际的话,让当权者觉得自己很没用。
而刘伶的结局也是最好的寿终正寝。
这样看来,醉酒的人比清醒的人反而更能摸清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