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恺家用麦芽糖和饭来擦锅,石崇用蜡烛当柴火做饭。
王恺用紫丝布做步障(古代权贵出行与道旁设置用来遮蔽风尘或禁止人们窥视的障蔽),以绿色薄绫为里子,长达四十里。
石崇则用锦缎做成长达五十里的步障来和他抗衡。
石崇用花椒(其种子可用来和泥涂墙,温暖有香气,而且象征多子)来和泥;王恺则用赤石脂(风化石的一种,以色理细腻为佳,也是道家炼丹的原料之一)来刷墙。
一轮对拼后,失败的王恺心有不甘,为了杀一下石崇的嚣张气焰,他跑进了皇宫,请求武帝帮忙。
眼瞅着国家发出了这样一出闹剧,武帝没有制止,反而选择帮助自己的舅舅。
作为皇帝,他有这个实力,而实力往往意味着责任和危险。
他赐给王恺一株珊瑚树,高约二尺,枝叶茂盛,世上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世界上任何太美的东西,背后都隐藏着某种悲剧,也许武帝自己还不知道细小的疏忽,往往逐渐积累成后患,终将酿成大错。
作为一个领导者,把腐败攀比的思想流露于晋国之内。
王恺拿出宝物来在石崇面前炫耀,石崇二话没说,随手操起铁如意,抡起胳膊一棒把它打得粉碎。
目睹这一期的王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霎时间目瞪口呆。
过了好大一会儿,反应了过来,咬起牙声色俱厉的正要斥责他。
“不要激动,我现在还你!”石崇淡淡道。
命令左右仆从,从家中取出来所有的珊瑚树,高三、四尺的有六七株,样式非同一般,在日光照耀下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像王恺那样大的还有很多,顿时心中恍惚,好像失去了什么,一时间哑口无言,一溜烟的跑了出去。
对不起,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两人的竞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石崇给客人做豆粥,说句话的功夫就好了;每年冬天就能做成韭菜和蓱菜做成的调味咸菜。
另外,石崇家的牛体型力气都赶不上王恺家的牛。可是他和王恺出外旅游,很晚才启程,两人飙起了车,争相进入洛阳城。
他的牛走了几十步后就迅速地像飞鸟一般,王恺的牛也追不上。
王恺常常因为这三件事而心中不快,就暗中贿赂石崇府中大管家和赶车人,探问是什么原因。
管家支支吾吾道:“豆子是最难煮烂的,只有事先煮熟做成豆沫,可人到了煮白粥时再加进去;韭蓱咸菜是把韭菜根捣碎,掺上麦苗罢了。”
王恺听完恍然大悟,不过是中了他的小把戏,接着又问司机自己飙车失败的原因。
老司机吞吞吐吐道:“牛本来跑的不慢,是由于司机跟不上,反而被牛控制着罢了。紧急时就任车顷侧向一边,那么牛就跑得飞快了。”
王恺吸取完教训后,完全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终于胜过了石崇,看来这钱没有白花。
而石崇听说了此事,就把告密的人都杀了。
财富和权力在不讲道义的富豪手中,对待他人生命犹如草芥一般。
王恺曾经也处分过一个人,不准他穿衣服,只留了件内衣。因为自己要上朝值班,就把他关在深宫内院里,并且不让人带他出来。
这个人于是饿了好几天,昏昏沉沉迷失了方向,不知该往哪里走。后来得到一个朋友相救,都快要死了,才得以出来。
手中握有大量财富,却又毫无人道主义,无论是谁,无论是任何偏见,都不能漠视他人的生命。
刘與兄弟少年时被王恺嫉妒,他便先礼后兵,把刘與兄弟骗到自己家里过夜,打算残忍的活埋他们。
石崇平日里与刘與兄弟友善,听到他们处境危险,夜里乘着快马到王恺家,询问二刘在什么地方。
王恺看他满头大汗,目露凶光,一时被他的气势镇住,仓促间竟说不出谎话,只好讲出实情。
石崇径直进入房间,搜出二刘。三人手挽手共同坐上一辆车回去,在车上对二人斥责道:“年轻人怎么能轻易到别人家过夜呢?”
二人听后面面相觑,很感激石崇的恩德。
这是他做的十分积德的一件事,当时社会腐败,但还算安定。二刘羽翼还未丰满,等到刘與尤其是他弟弟成长以后,将会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大英雄。
晋朝的统治者,奢侈的大有人在。
王恺有一头牛毛色黑白相间,以萤石装饰牛蹄角,据说可日行八百里,取了一个牛逼又拉风的名字“八百里驳”。
有一次,王济对他不怀好意道:“我射箭的技术不如你,今天就用一千万钱赌你的牛!”
王凯仔细一想,自己射箭技术好,又认为千里牛是自己的心爱之物,没有可能被杀掉,就答应了下来,并且让对方先射。
王济发挥出了超强水平,聚精会神,用力拉满弓使出全力。
只用一箭就射中了靶心,丝毫不给王恺面子,吆喝随从赶快把牛心取来。
王恺愿赌服输,没有怨言。一会儿烤好了牛心端上来了,王济只是象征性的吃了一块就扬长而去。
确实,有钱有权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在《世说新语》里还记载了王济一片令人作呕的故事。
武帝驾临他家,他不敢怠慢,打扫出来干净的房间,行起了最高礼仪,做出了美味佳肴。
餐具一律用琉璃器皿,婢女精挑细选,个个颜值在线,一百多人身穿绫罗绸缎,用手托着食物。
压轴菜为蒸乳猪,色香味俱全,肥嫩香美和通常的味道不同。
武帝感到奇怪,真的太好吃了,就问他怎么回事?
王济躬身道:“这是用人乳喂的小猪!”
武帝听完非常不满意,饭没吃完,迅速离开。
这可是连王恺、石崇也不知道的做法。
健康的社会,必须有爱,必须有仁义,必须有道德。
而富人圈子里的炫富做法,加速把平吴之后的盛世,拖入了犹如孙皓时期的吴国。
但与吴国不同的是,有一个人他看出了国家的忧患,并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