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9年11月,武帝采用羊祜生前拟定的计划,分兵六路进攻吴国:
第一路派遣镇军将军琅琊王司马伷自下邳(江苏邳县)向途中(安徽滁河)方向进军。
第二路派遣安东将军王浑自扬州(安徽寿春)向江西(安徽和县)进军。
第三路派遣建威将军王戎(竹林七贤)自豫州(河南许昌)向武昌(湖北鄂州)方向进军。
第四路派遣平南将军胡奋至荆州向夏口(武汉市武昌)方向进军。
第五路派遣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向江陵(湖北省荆州)进军。
第六路派遣龙骧将军王濬、巴东(四川奉节)监军唐彬自巴蜀顺江东下直驱建业(南京)吴国都城。
值得一提的事,王濬的军队一部分是他在巴郡推行计划生育救下的几千位孩子,到现在都已长大成人,他们的父母也都劝自己的孩子替王濬效力,因为王濬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任何人都能成为好汉,任何人也可能成为孬种,关键在于自己对命运如何安排。王濬在当地以仁义执政,人民也给他善报。
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派冠军将军杨济辅佐他。贾充很惧怕出兵打仗,坚决陈述伐吴不利的话,说自己已经年老衰迈,不能担当元帅重任。
“你要不去,我便自己出兵!”武帝回答道。
贾充一听,吓得不轻。不得已率领中军驻扎在南方的襄阳,作为各军节度。
从地图上看,六路晋军一共二十多万人,成五纵一横的布局,宛如狮子大开口,目的不仅要拿下吴国国都建业,而且要吞下整个吴国。
贾充、杨济作为外戚身居高位,只会夸夸其谈。杜预在平吴之战中真正起到的是统领全局,拾遗补缺的作用,是确保战争按计划推进的关键。
总的作战意图是:以司马伷、王浑两军直逼建业,牵制吴军主力,定死在江东建业一带,使其不敢支援上游地区。
以王戎、胡奋、杜预三军策应,王濬所率领的七万水军顺江而下,然后由王濬、司马伷、王浑南下东进夺取建业,而后拿下吴国。
武帝下令:王濬抵达建平后,归荆州督军杜预节制;至建业后,归扬州督军王浑节制。
纵观整个战线,六路大军协同并进,让吴国四顾不暇,难以行成有效的策应支援和反击。
这样的部署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因为吴国尚有兵力二十余万,就兵力而言,晋国并不占多大优势。吴国兵力分散于沿江和江南各地,晋军兵力要分路予以各个击破,才能迅速灭吴。
公元280年,杜预指向江陵;王浑南下攻击吴国城镇、兵营,兵锋所指的地方,没有不战胜的。
王濬筹备已久,一听到命令和唐彬率军东下,长驱到达丹阳(湖北秭归)。
丹阳督军盛纪,出兵迎战。奈何王濬军队一股锐气,横冲直撞,无坚不破。
盛纪都没来得及逃跑,就被晋军擒去。
然后顺流而下,进入西陵峡。引入王濬眼帘的是吴军的一份大礼。
吴军在江上重要的地方,用铁链连接起来,横断江面;又建造铁锥,一丈多长,暗中放置在长江中来阻扰舟舰前进。
因羊祜之前捕获吴国间谍,早已知道这些厚礼。
因此,王濬早有对策。事先建造几十只大竹筏,宽一百多步,束缚草人,身穿盔甲,手拿兵器,下令擅长游水的士兵坐着竹筏先行。
遇着铁锥,铁锥就顺着竹筏流走了。铁椎的问题稍微好解决一点,铁链就需要花费些功夫。
制造大火炬,长十多丈,大数十围浇灌麻油,安置在船前。遇到铁链就点着火炬烧铁链,过了片刻,铁链融断了,于是战船通行无阻。
王濬更像是晋国的大发明家。
王濬与唐彬长驱直至西陵,西陵为吴国要塞,由吴国镇南将军留宪,西陵监郑广,宜都太守虞忠等并力防守。
王濬军一股作势,所向披靡。吴国君臣离心,看见晋军前来,毫无斗志。如羊祜先前所料,都害怕的逃散。
留宪等将孤立无援,束手就擒。
攻下西陵后,王濬又乘胜攻克荆门,夷道二城。
捕获吴监军陆晏(陆抗子),拿下乐乡;又捕获吴水军统领陆景(陆抗子),吴国大震,吴平西将军施洪等望风投降。
杜预一路,进攻江陵,派遣牙门周旨等人,率领八百奇兵趁着夜晚,坐船渡过长江,竖起很多旗帜在巴山烧起火来。
吴国都督孙歆,望见大火,不知是杜预奇兵,马上给江陵督伍延写信。
信中惊叹道:“晋军来的各路军马,竟然飞渡过长江。”
派兵抵抗,被周旨等预先埋伏,突然出现,杀的吴军大败奔还。
周旨伏兵随着孙歆军队进城,孙歆没有察觉,安坐军帐中,等到进军冲入无处遁逃,也被活捉。
杜预亲自抵达江陵,指挥军队攻城。吾将伍延假装投降,暗中部署军队抵抗。
杜预早已料到,趁他士兵还没有调整好,立即下令士兵架梯登城,守兵措手不及,惨遭大败。
伍延战死,杜预攻下城池。
西陵、江陵两座重镇皆被进军占领,于是沅、湘以南,直到交、广,各州郡望风投降,交出印信。
杜预秉持符节,口称王命来安抚他们。总共斩获吴国都督、监军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百二十多人。
平南将军胡奋也攻下江安。
朝廷发来诏书:命王濬、唐彬和胡奋、王戎一同平定夏口、武昌,顺流而下,长驱直入一直打到秣陵。
杜预镇守零、桂,安抚衡阳。杜预等人各自分兵,来增加王濬、唐彬的兵力。
王戎派遣参军襄阳人罗尚,南阳人刘乔,率领军队和王濬联合攻打武昌。
吴国江夏太守刘郎,都督武昌诸军的虞昺都投降了。
想当年赤壁之战,吴国在大都督周瑜的率领下,水师索长江,抗曹、刘。
帮助孙权登基,成就一方霸业,吴国拥有精兵良将,长江天堑,何等威风。
到了孙皓这里,君臣离心,无人肯为国效力,各个城池在晋军手里冲击的像是豆腐渣工程。
晋军一路大胜,没有遇到什么有效的阻击。眼瞅着即将完成伟业,可有人在这时提出了不和谐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