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若水之趋下:见《史记·货殖列传》:“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水之趋下,谓水往低处流。
⑥不令己失时:见《史记·太史公自序》:“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失时,错过时机。
⑦“奈何”二句:原宪,孔子弟子,家境贫寒,品德清高。《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糟糠未厌饥,谓原宪肚饥时咽糟糠不感到厌恶。《史记·游侠列传》:“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⑧到门居甚贫: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庄生家负郭,披藜藿,到门,居甚贫。”
⑨当世亦笑之:《史记·游侠列传》:“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⑩仲尼有菜色:语本《史记·游侠列传》:“仲尼畏匡,菜色陈、蔡。”仲尼,即孔子。孔子受困于匡地,被围于陈、蔡之野,不能行,绝粮,因受饥而面有菜色。颜师古注:“人专食菜,故肌肤青黄,为菜色也。”
[11]喟然称伯夷:孔子感叹、称赞伯夷的话,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有是乎!由(即子路),譬使仁者而不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不行,安有王子比干?”又:“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乎?”伯夷、叔齐,为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周武王灭商后,两人耻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
[12]首阳山:在今何地,旧说不一。汉代学者马融以为“首阳山在河东蒲坂,华山之北,河曲之中”。蒲坂故城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
【说明】
这首集句咏史诗共集《史记》中五言句七句,其余九句则用自己的语言连缀成篇。全篇分咏四件史事。“子贡”四句写子贡的经商致富之道,如同越国谋臣计然的策略,可并用于家国。“白圭”四句谓白圭有污点可以改变,人有缺点或弃或取在于自己;若能不失时机地如水之趋下加以改正,就是好的。“奈何”四句写原宪家境贫困,糟糠果腹而不厌,但为当世所耻笑。“仲尼”四句写孔子因挨饿而面有菜色,仍赞叹伯夷、叔齐的高尚气节,虽然饿死首阳山,但他俩“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终为后世所景仰。
赠万季野集杜①(四首选一)
李邺嗣
生死论交地②,招寻兴已专③。
南为祝融客④,夜隔孝廉船⑤。
离别人谁在⑥?江湖意泫然⑦。
不堪垂白鬓⑧,一拟问高天⑨。
【注释】
①选自《杲堂诗文集》。万季野:即万斯同(1638—1702),清代学者。字季野,浙江鄞县人。康熙十七年(1678)荐博学鸿词,不就。后以布衣入史局,手定《明史稿》。著有《石园诗文集》等。
②“生死”句:见杜甫《赠别何邕》:“生死论交地,何由见一人。”意谓两人交情很深。
③“招寻”句:见杜甫《秋日夔州咏怀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行路难何有,招寻兴已专。”兴,兴致。
④“南为”句:见杜甫《咏怀二首》之二:“南为祝融客,勉强亲林履。”祝融,祝融峰,为衡山的最高峰,在湖南衡山市西北。
⑤“夜隔”句:见杜甫《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云深骠骑幕,夜隔孝廉船。”此句下李邺嗣原注:“谓晦庵先生。”晦庵,宋朱熹,号晦庵,曾游祝融峰,有《醉下祝融峰作》诗。
⑥“离别”句:见杜甫《怀灞上游》:“离别人谁在,经过老自休。”
⑦“江湖”句:见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意”,原作“涕”。泫然,流泪貌。
⑧“不堪”句:见杜甫《夏日扬长宁宅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得深字》:“不堪垂老鬓,还对欲分襟。”“白鬓”,原作“老鬓”。
⑨“一拟”句:见杜甫《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一拟,即拟。一为助词,加强语气。
【说明】
作者与万斯同都是明代遗民,而且是同乡,两人都拒绝出仕清朝。李比万年长十六岁,写这四首集句诗时,万还年轻(另一首集句诗有“眼中万少年”句),而作者鬓发已斑。诗篇叙写两人交谊之深与别后思念之情,感叹老之将至,隐然有故国之思。
冬日杂咏集杜①(八首选一)
宁调元
四海十年不解兵②,人今罢病虎纵横③。
思家步月清宵立④,月傍关山几处明⑤。
【作者介绍】
宁调元(1883—1913),字仙霞,别号太一。湖南醴陵人。1905年留学日本时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先后创办《洞庭波》杂志、《帝国日报》,参与筹建南社,宣传革命,参与武昌起义。1912年到上海创办《民声报》。后因反对袁世凯被害。有《太一遗书》、《宁调元集》。
【注释】
①选自《南社诗集》。
②“四海”句:见杜甫《释闷》:“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解兵:解除武装,停止战争。
③“人今”句:见杜甫《愁》:“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罢(pí),通“疲”。
④“思家”句:见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⑤“月傍”句:见杜甫《吹笛》:“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说明】
作者参加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历经艰辛。这首集句诗感叹战争不息,民生困顿,军阀逞凶,在一个月明之夜萌生思乡之念。
次韵酬楚伧集唐人句①
俞锷
细雨春风花落时②李白,此中情状更谁知③白居易?
相思一夜知多少④关盼盼,结托萧娘只在诗⑤元稹。
【作者介绍】
俞锷(1887—1938),原名侧,字则人。后字剑华,号一粟,江苏太仓人。同盟会会员,留学日本。南社诗人。曾任福建省图书馆馆长。著有《翩鸿记传奇》、《荒冢奇书》、《剑华集》等。
【注释】
①选自《南社诗集》。楚伧:即叶宗源(1883—1936),字楚伧,江苏吴县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后为国民党元老,南社诗人。
②“细雨”句:见李白《白鼻》:“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且就胡姬饮。”
③“此中”句:见白居易《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除却吟诗两闲客,此中情状更谁知?”
④“相思”句:见关盼盼《燕子楼三首》之一:“相思一夜知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⑤“结托”句:见元稹《赠别杨员外巨源》:“揄扬陶令缘求酒,结托萧娘只在诗。”结托,结交依托。萧娘,女子的泛称。
【说明】
这首集句诗写暮春时节对友人的思念,谓不尽的相思只能以诗来表达和寄托。
集义山句怀金凤①
苏曼殊
收将凤纸写相思②,莫道人间总不知③。
尽日伤心人不见④,莫愁还自有愁时⑤。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近代文学家。名玄瑛,字子穀,广东香山县(今广东中山市)人。留学日本,漫游南洋各地。能诗文,善绘画,通英、法、日、梵文,曾任报刊翻译及学校教师。与章太炎、柳亚子等交游,参加南社。后出家为僧,法号曼殊。著有《苏曼殊全集》。
【注释】
①选自《苏曼殊全集》。义山:唐代诗人李商隐,字义山。金凤:南京秦淮河女伎。苏曼殊1905年在南京小学任教时,与金凤相识。苏曼殊《画跋》:“乙巳(1905),与季平行脚秣陵,金凤出素绢索画,未成而金凤他适。及后渡湘水,作此寄之,宁使殷洪乔投向石头城下耳。”
②“收将”句:见李商隐《碧城三首》之三:“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凤纸,唐代封官用金凤纸,道家写青词也用它。此指金凤所出素绢。
③“莫道”句:见李商隐《碧城三首》之三:“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④“尽日”句:见李商隐《游灵伽寺》诗:“尽日伤心人不见,石楠花满旧琴台。”
⑤“莫愁”句:见李商隐《莫愁》诗:“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莫愁:六朝时女子名,居南京莫愁湖,湖以此得名。此借指金凤。
【说明】
这首诗当作于金凤出嫁之后,极写对她的思念之情,并想像对方亦当有愁怨之心。诗中以金陵莫愁女喻金凤,人物地点都很贴切。
集李长吉句①
胡怀琛
莎老沙鸡泣②,闭门感秋风③。
秋风吹小绿④,细露湿团红⑤。
灯青兰膏歇⑥,宵寒药气浓⑦。
三年去乡国⑧,神剑断青铜⑨。
【作者介绍】
胡怀琛(1886—1938),近代诗人、学者。字季仁,号寄尘。安徽泾县人。历任报社、商务印书馆编辑,南方大学、上海大学、爱国女校教授。著有《中国民歌研究》、《中国文学史概要》、《中国历代小说史论》、《清季野史》等。
【注释】
①选自《南社诗集》。李长吉: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
②“莎老”句:见《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莎老沙鸡泣,松干瓦兽残。”沙鸡,即莎鸡,虫名,俗称“纺织娘”。
③“闭门”句:见《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闭门感秋风,幽姿任契阔。”
④“秋风”句:见《房中思》:“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
⑤“细露”句:见《石城晓》:“细露湿团红,寒香解夜醉。”团红,红花。
⑥“灯青”句:见《伤心行》:“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兰膏,以兰香炼膏,此指灯油。
⑦“宵寒”句:见《昌谷读书示巴童》:“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⑧“三年”句:见《客游》:“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乡国:故乡。
⑨“神剑”句:见《王濬墓下作》:“古书平黑石,神剑断青铜。”意谓随身携带之剑锋芒已钝。
【说明】
这首集句诗前六句写景:秋风乍起,莎鸡哀鸣,户外是绿叶已稀,红花沾露,室内是灯尽夜寒,药炉正温。后两句抒情:离乡已久,书剑飘零。全篇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浓重的怀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