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有的放矢
人,有大智若愚者;企业,也有大智若愚者。大智若愚者,以愚保智,外愚而内慧。外愚吃小亏,内慧获大成功。大智若愚,应当做到不图近利,不计较小事,不张扬,不炫耀。
企业制度制定以后,要确实遵守制度去持经达变,在典间制度的范围内从心所欲,自由自在地自动把工作做好,再艰难的环境,再恶劣的情势,都会觉得十分愉快。孔子说:“随心所欲以行而不至于违犯法度”,这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乃是大智若愚的最终目标。
无用的大用
还是讲树的故事:老子和他的门徒经过一片森林,有好几百个木匠在那里伐木,因为他们要造一座大宫殿。所有的树几乎都被砍光了,只有一棵树屹立在那里。那是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大得足以容纳1万个人坐在下面乘凉。老子让他的门徒去问,为什么整个森林都被砍光了,惟独这棵树被留下来。
门徒走过去问木匠:“你们为什么不砍这棵树呢?”
木匠说:“这棵树完全没有用,你无法用它做任何东西。它的每条树枝都有疙瘩,没有一条是直的。你不能用它做柱子,也不能用它做家具,更不能用它做燃料,因为它的烟对眼睛有害——会把睛眼弄瞎的。这就是为什么不砍这棵树的原因。”
回来后,老子笑着说:“你们要像这棵树一样,如果你们想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是直的,就会被人砍掉,变成别人家里的家具;如果你是美的,就会被人拿到市场上去卖,你就会变成一个商品。要像这棵树一样,完全没有用,这样就没有人能伤害你了。你会长得很高很大,成千上万的人可以在你底下乘凉。”
无用、无为的道理在老、庄著作中随处可见。无用和有用,无为和有为,其中充满了辩证法。那棵大树,看似完全没有用,实际上有大用,供成千上万的人乘凉不是大用吗?这则故事还说明了另一个问题,有大用的大树表面上全是疙瘩,显示出无用的架式,并因此保存住了生命,越长越高大,同时也保住了大用。这棵大树还颇有点智慧。
世上常有一些聪明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聪明反被聪明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杨修,孙权帐下的诸葛恪都是高智商的才子。曹操曾对杨修感叹道:“我的才能要比你差三十里。”诸葛恪也是口才极佳,思维敏捷。但是,杨修锋芒毕露,尤喜卖弄小聪明,在军机大事面前,轻率不慎,被曹操斩了首。诸葛恪过于自负,刚愎自用,最终为东吴另一权臣孙峻所杀,结局可悲。相反,具有大智大勇的刘备寄于曹操篱下时却不露锋芒,每日种菜浇园,显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深谋远虑的鲁肃,凭着外表一副“愚”相,得到刘孙双方的信任,施展其高超的公关手段,每次孙刘之间关系紧张时,他都能充当“缓和剂”。
人有智愚之分,智愚又有藏在心里和露在脸上之分。有人“大智若智”,如诸葛亮、周瑜等高才。诸葛亮长身玉立、气宇轩昂,看着聪明,实际也聪明。有人“大愚若愚”,像晋惠帝司马衷,看着像个傻子,实际上还就是个傻子。“大智若智”和“大愚若愚”的人,一目了然,没什么好说的。值得说道的倒是另外两种人:一种人“大智若愚”,内心极聪明睿智,脸上却显得愚鲁木讷,像东吴的鲁肃、岳元帅帐下断臂的王佐;还有一种人,貌似聪明,心里却是一堆乱草,像一只绣花枕头,这叫“大愚若智”。
大智若愚,既有大志,又不露锋芒,人际关系又好,生存和发展环境平和。许多人追求大智若愚,不但自己追求,而且希望子女也是这样的人,因而常见以“若愚”命名的人,暗喻身藏大志。但是从来没听到过有人给自己或给子女取名“若智”的。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聪明面孔糊涂心肠的人,没有什么用处。
生意场上也有“大智若愚”或“大愚若智”的事情。从前有两个卖瓮的,一个外号叫“憨老大”,另一个外号叫“小精心”。他俩同在一个窑上取货,又都到乡下叫卖,每个瓮卖8个铜钱。“小精心”算账很准,每个8个铜钱,买10个则是80个铜钱。“憨老大”不同,谁买3个瓮,就少收一个铜钱。“小精心”喊破嗓子,卖得又慢又少;而“憨老大”卖得又快又多。不知底细的好心人对“憨老大”说:“老弟,一个瓮8个钱,3个瓮要收24个铜钱,你咋算错了?”“憨老大”笑眯眯地回答:“三八二十三,人人说我憨,憨的卖完了,精的沿街担。”看来“憨老大”表面糊涂,实则精明,薄利多销,这就是精明之所在。这个故事讲的是憨与精的辩证法。俗话说,大智者若愚,聪明过头了反被聪明所误。有些人拼命想赚钱,斤斤计较,甚至缺斤短两,顾客却不愿意和他打交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有些人表现出一种宽厚的态度,让利给顾客,顾客当然喜欢与他打交道,无心插柳柳成阴。
清朝嘉庆年间,有个名叫“五百包子”的小吃摊,每天只卖500个包子,卖完就收摊,多一个也不卖。500个包子往往不到半天就卖光了,没买到的,只好第二天再来买。一个读书人认为摊主的做法有点傻,就问摊主:“你的包子这么好卖,为什么每天不多卖些呢?”摊主反问道:“当你酒足饭饱、撑得直打饱隔时,再上来美味佳肴,你想不想吃?”摊主的限量销售法看似愚,实则精,他巧妙地抓住“商品只有在你想买而不容易买到时,你才会想尽办法去买”的消费心理,“欲擒故纵”,成功地制造出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吊起顾客胃口,又使顾客产生称心如意的感觉,这不失为一种巧妙的营销手段。
然而,有一些老板却采取了“撑破”消费者“肚皮”的下策。我国南方某无线电集团公司,前些年设计生产价廉物美的收录机系列产品,一时间畅销国内,饮誉独联体。可是该企业产品打响后,便急不可耐,随意扩大生产规模,产品在市面上比比皆是,使消费者目不暇接。从此,该企业收录机系列很快便失去其诱惑力。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真聪明还是假聪明?
看起来很傻
国内外商界有许多看起来很“傻”的事。多米诺皮公司为了让其一家代销店不电断生面团的供应,竟包了一架飞机专门把不值钱的几百斤生面团送去。运输费多少钱,生面团多少钱,谁都会算这笔账。但聪明人说:“我们用高价的运输费,送去了本公司的信誉,值!”
太阳神企业是一个知名的大企业。太阳神在为残疾人运动会赞助100万元以后,主动地把主席台后面本应悬挂的耀眼的红黑两色大大的太阳神标志换成了浅灰色的太阳神标志。也许有人认为太阳神有点傻,花了100万元,为何不理直气壮地挂上鲜明的标志。太阳神却认为,如果过分炫耀,可能会使观者产生逆反心理,认为企业出钱赞助只不过是沽名钓誉的手段。太阳神真诚的赞助行为和谦虚的姿态得到公众的认同。太阳神此举也系“大智若愚”。
美国的一座“SNA”超级市场。某天,一位顾客发现一台名牌钢琴标价仅为2500美元,喜出望外,立即掏钱要买。销售小姐一看即傻了眼,原来标价单上少写了一个尾数“0”,赶紧请示经理。其实这事情很简单,向顾客说明是自己商店的笔误,诚恳地向顾客道歉致意,顾客会谅解的。但是经理思忖片刻便决定卖。不仅卖,而且奉陪到底——亲自驾车,让钢琴披着彩带,一路风光开到顾客家,又请技师调好音。不久,这种新鲜事就传开了,“SNA”声誉鹊起。经理将错就错,外愚而内慧。
天津劝业场经营2.8万个花色品种。尽管商场的生意越做越大,劝业场仍保留着“一分钱零灌墨水”、“二分钱的橡皮筋”、“三五分钱一支的铅笔”等传统项目。用许多人力,占许多地盘和柜台去卖小商品,赚不了几个钱,甚至赔钱,劝业场这么做,不是冒傻气,而是以小带大。大商场抓小商品,既为民服务,产生了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顾客在买小商品的同时,看到了五彩缤纷的其他商品,也会产生新的购买动机,这也是“大”与“小”的辩证法。
给顾客称商品,超过一点,叫做“翘尾巴”;多加一点,不加价,叫做“翘尾巴生意”。这是瑞典瓦尔曼尔食品公司的销售方式。公司规定,员工给顾客称散装食品,或者本公司出品的瓶装、罐装、盒装食品,都要有“翘尾巴意识”。瓦尔曼尔的“翘尾巴”,尽管数量不多,比如售出的粮食中,一般1000克超5克,但累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公司不惜这点“翘尾巴”量。经过测算,虽然“翘尾巴”“翘”去了0.5%,但购买人次增加了5%~7%,相当于“翘尾巴”的10倍,而且公司声誉大增。
报载一则题为“搭半勺”的短文。说某女工下岗后,在家属院旁的小吃一条街上摆了个豆腐脑摊点,她掌勺,弟弟业余时间帮他洗碗。可没过一个月,她把弟弟气跑了。因为她盛豆腐脑“搭半勺”,钱不够的少收,忘带钱的还白送,尽做赔本生意。孰料3个月后,她的“搭半勺”真起了作用。一提“搭半勺”,整条街上没有不知道的,她的小摊变成了大棚,一张小桌变成了4张大桌,自己忙不过来,雇两个临时工帮助洗碗。别的同行一个早晨卖一保温桶,她却卖3桶。
“智者赚明天,愚者赚今天”“巧诈不如拙诚”,这是我国商界的至理名言。“翘尾巴”“搭半勺”也是促销手段,它比那些所谓的“还本销售”“买一赠一”“八折优惠”“有奖销售”“大甩卖”“清仓降价大处理”等要高明得多,也有效得多。因为它求真务实,真正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赔本赚吆喝,花大本钱去保信誉、保质量、保形象,牺牲近利保明天,在小事上不计较吃亏,这些都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大智若愚”。但是,也有的企业却热衷干表面聪明的愚蠢事。
有人以为有奖销售、巨奖销售是促销的聪明之举,必然使公众趋之。聪明吗?这种做法曾经热过一阵子,但很快又冷了下来。“巨奖销售”是拿大多数顾客手里的钱给极少数人发奖,常常走到其反面去。我们设身处地为顾客想想,对中奖有很高的期望值,却回回都失望,长此下去,众多顾客必然会产生失落感和受骗感,对商店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使购物欲趋冷。日本的松下幸之助说:“以摸彩或漫无计划的打折来确保市场,是轻视人性的作用。”日本一位常驻中国的专家谈及有奖销售热时说,此举非长久之计。日本的这位专家认为,关键是保证商品的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再加点小小的刺激,顾客才会认定消费的最佳去处。日本商界把这种刺激给予每一位顾客,对于顾客购买一定次数和金额的,商店便给予同样物品的奖励。无论采用什么促销办法,如果伤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心,这种办法再花哨,也不是聪明的做法。
挂羊头卖狗肉的广告比比皆是。一商厦广告称:购买本店高级化妆品者,有“买一赠一”的优惠。有顾客购买时,赠给他的却是一瓶碳素墨水。顾客不服,售货小姐却振振有词:这不是“买一赠一”吗?顾客气恼地与同事谈起此事,商厦的形象在大家心中骤减。玩弄文字游戏去愚弄上帝,算不上什么聪明。以重金征集广告语、商标、商场楹联,这种广告策划形式本无可非议。但是,有不少企业的广告语征集竟是虎头蛇尾,或者干脆无尾。虎头蛇尾,即言过其实,悬赏贬值;干脆无尾,即泥牛入海永无音讯。搞这种把戏的厂家、商家自以为省了一大笔钱,又提高了知名度,岂知这名乃是坏名声。以此馊点子戏弄了千万名热心肠的应征者,“涮”了至高无上的上帝,可知你今日虽开怀大笑,但绝对笑不到最后,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牲命。
大智若愚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不张狂,不瞧不起别人。中国有“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一系列说法。按现代意识分析这些古谚,它们虽不全对,但也有可取之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思想要创新,言语不张狂。河南人的仟村百货在北京和广州都遭受到了当地商界的攻击。这两处的仟村百货都已倒闭了,谁是谁非很难三言两语道清。但是,仟村百货确实得罪了京城、羊城的商界,他们嫌仟村百货的经商作风和广告口号太张扬。仟村百货把郑州亚细亚的广告改变了几个字,搬到了外地大城市。“双休日到哪里去?仟村百货赶集去。”这个广告语能不刺激京城、羊城的大商场吗?不管谁是谁非,企业的经营作风一旦被认为是张扬,其生存环境必然恶化。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大智若愚的人。这些人,或超然脱俗,不谙世事;或自命清高,对社会流弊不屑一顾;或懒散放荡,衣冠不整;或不善言谈,不太合群;或等待时机,一展宏图。对这些人,如果我们视之为愚,错把真金当废铁,必为世人耻笑。同时,也将造成人才的重大损失,造成“楚才晋用”,促其他就。
聪明难,糊涂亦难
人生是个万花筒,个人在那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莫测变化。但是,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经商的艺术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聪明的表现,人贵在能集智与愚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处且糊涂。孔子论人,以知、仁为别,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为: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迂,有似于山,故乐山。聪明之区别糊涂,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