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非对称作战日益成为高技术战争的基本模式
随着战争技术含量特别是高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各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各国军事技术发展差距日益拉大,甚至出现技术上的“代差”。强的一方更加重视发展自己的技术优势,弱的一方也力争从技术外寻找出路。因而,非对称作战日益成为作战双方的选择。如在科索沃战争中,战争的一方是由19个发达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其总体经济实力是南联盟的700倍,总体军事实力是对手的400倍。它运用了除核、化、生武器之外的一切高新技术武器,对南联盟实施了持续78天的高强度远程空中打击,所投入的高技术武器占其装备总量的50%以上。而南联盟只不过是一个人口刚过千万的国家,军队10万余人,武器装备总体质量至少落后对方一至两代,数量上也极为悬殊。这场战争是强大的军事集团对弱小的主权国家、高技术对中低技术、主要使用航空兵和导弹的空袭战对主要使用一般武器进行防空作战的非对称作战。美国对阿富汗实施的军事打击也是一场典型的非对称作战。美国军事实力为当今世界之最,拥有人员和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全面优势。而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只是由一些******激进分子在简单的单兵武器系统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群体,其实力根本无法与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军对抗。
(五)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在缩小,而战争的相关空间在扩大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与以往战争相比,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而战争的相关空间在不断扩大;战争的战役空间在缩小,而战略空间在扩大。在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的打击目标都集中于特定范围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对预定目标的打击,美军也改变了以往那种“全盘覆盖”、“地毯式轰炸”的做法,而是精选部分要害部位实施精确打击,交战空间大大缩小,甚至在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基本实现了“非接触作战”。与此同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相关空间又在不断扩大。如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B—2A隐形战略轰炸机每次都是从美国密苏里州基地起飞,战略机动两万多公里执行轰炸任务。同样,在阿富汗战争中,B—2隐形远程重型轰炸机从美国本土直接飞往阿富汗进行远程奔波,空袭后再降落在距阿富汗约4200公里的迪戈加西亚岛,中途不着陆飞行长达44个小时。此外,随着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电磁等各种复杂的战场空间相互联结、照应、重叠,形成了全方位、全领域、多层次的战场空间,军事行动扩展到整个地面、海洋乃至外层空间。
(六)现代战争胜负取决于作战系统的整体对抗能力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教训证明,只有多种力量综合使用,各军兵种密切协同,各种武器系统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整体威力,取得“1+1>;2”的系统效应。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的空袭作战除出动大量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外,还运用了大量陆军攻击直升机和大量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救护机等,海军的“战斧”巡航导弹以及由各种卫星组成的空间精确定位系统等多种宇航武器,组成一个严密的作战体系对目标实施联合打击。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由多种侦察、预警手段构成的立体感知系统和由各军兵种、各作战单位的各种作战平台组成的火力打击系统,经信息处理网络和数据链系统相连接,高度融合,相辅相成,形成了全程近实时感知与远程精确打击有机结合的战场系统,基本做到三军作战联合化、武器装备系统化、信息处理网络化、战场侦察打击一体化。例如,由“捕食者”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所获得的有关情报可经过联合空战中心实时地传送给在阿富汗战场上空的AC—130特种作战飞机的飞行员,AC—130可立即对目标进行攻击。
(七)战争更加依赖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有力的综合保障
因为高技术战争消耗巨大,所以必然对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谓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就是指军队的后勤系统为满足军队的作战需要,而进行各项后勤专业勤务保障的实际能力,主要包括物资补给能力、医疗救护能力、技术维修能力、运输保障能力等方面。具体地说,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必须主要满足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物资补给能力,必须适应战争的高消耗;二是医疗救护能力,必须适应高技术武器的杀伤效能;三是技术维修能力,必须与保证高技术武器装备完好率的要求相适应。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结构复杂,技术密集,而在作战使用中又要求保持较高的完好率,因此战争中维修、抢修任务将十分繁重。在高技术战争中,只有后勤保障有力,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作战所需要的人员和物资输送到作战地区,才能确保军队取得作战的主动权。
第三节高技术战争与国防建设
高技术战争已经登上战争的舞台,世界各国都把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到了应付高技术战争上。我国的国防建设只有从立足应付高技术战争出发,密切联系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高技术发展道路,才能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努力研究与发展高技术战争理论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打赢高技术战争,就必须认真研究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规律和战略指导对策。
首先,要加强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理论的研究。人民战争理论是******军事思想的核心,是我军战略理论的基础。因此,认真研究探讨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指导规律,丰富和发展人民战争理论,刻不容缓。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援战争的形式和手段已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人民战争的威力将更多地表现为战争力量积聚和战争基础的培植,更多地表现为政治组织力、经济科技力、舆论文化力和必要的人力物力参战支前等战争力量的综合释放。那时人民群众将由以直接参战为主转为以间接参战为主;由以人力支前为主转为以技术支前为主;由以使用技术含量较低的武器装备为主转为以使用技术含量较高的武器装备为主等。那种地雷战、地道战等旧的作战方式和“车轮滚滚”的支前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要求。为了在未来战争中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对战时快速动员、后备力量建设、技术支前的组织领导、以劣胜优的战法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探讨,以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要求。
其次,要加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理论研究,关键是要找出对付高技术战争的新办法。总的原则是既要发展我军传统作战理论、方法和作战形式,又要创造新的作战理论、方法和作战形式,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例如,如何充分发挥现有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使其与有限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配合,形成整体作战能力,实现战略上以劣胜优;如何在敌人大规模空袭下,保存国力和军力,并能对敌人实施有效的反击;如何在敌军高清晰度的侦察监视下,有效地隐蔽我军的行动企图;如何在敌军强烈的电磁干扰下,保持我军通信联络的畅通和指挥的稳定等。只有在这些问题上找到了对策,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战略战术,提高战争准备和作战指导水平。
二、加速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
武器装备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力量和制胜的重要因素,也是遏制战争的重要手段。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军情和打赢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加速我军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究和发展。对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我们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路,既不能尾随研仿,也不能盲目引进。尾随是永远不会缩短差距的。引进固然可行,但别人是不会把真正的高技术卖给我们的。我们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方针,走自己的路,开拓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一条经费投入比较少而效益比较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路子,发展高科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尽快提高部队装备的作战效能和配套水平,逐步形成战略核武器与一般武器合理搭配的武器装备体系,使我军具有更多、更有效的“杀手锏”。
三、积极进行体制调整和改革
从当前世界军事发展的动向看,我军编制体制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要积极稳妥地进行编制体制的调整改革。在进行总体设计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优良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借鉴外军经验与坚持我军特色的关系;军队调整改革与国家整体改革的关系;深化改革与保持部队稳定的关系。总的来说,进行体制调整和改革就是要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个总目标,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指挥灵便的方向努力,要体现“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要有利于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军队的教育训练和管理,有利于未来作战的需要。要把重点放在结构调整和指挥体制改革上,增强部队联合作战、机动作战和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部队素质
质量是军队的生命。军队的教育训练作为和平时期生成和发展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和基本途径,直接影响着军队质量建设的水平。党的领导核心一贯重视我军军事训练,都强调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因此,必须把提高军事训练质量作为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通过强化教育训练,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
一是要把军事训练作为部队一个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来抓,并从高技术战争的实战需要出发,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要着眼于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场环境锻炼部队;要改革训练内容,突出技术训练和专业训练,特别是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训练,使新的武器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要突出军兵种联合作战和协同作战训练,重视信息战和后勤保障训练;要搞好训练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训练质量创造条件。
二是要以干部训练为重点。干部是军队建设和作战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他们的训练质量及素质高低,决定着部队的训练质量和战斗力的强弱。干部训练是我军质量建设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要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在研究外军的基础上,认真探讨高技术战争特点及我军的作战方法,努力提高对高技术战争的驾驭能力。在干部训练中,要特别重视院校训练。军队院校是我军培养和训练干部的重要基地,具有集训干部的作用。搞好院校训练,对加强我军“三化”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