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是世界上发展航天飞船最早的国家,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发射成功。后来又发射了“上升”号飞船和“联盟”号飞船,性能优越的“联盟TM”载人飞船至今仍在使用。
美国紧随前苏联之后,先后实施了“水星”和“双子星座”计划,并且随着“阿波罗”计划成功,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飞船技术的国家,先后实施了“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射计划,并于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如图4—6所示)”将中国第一名宇航员送上太空。紧接着于2005年10月12日,发射了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2008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2011年11月1日,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顺利发射升空,即“神舟八号”成功发射。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在酒泉卫星成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实验。2013年6月11日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顺利升空,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目前,我国还积极酝酿月球探测计划,即“嫦娥工程”。
2.空间站
空间站是一种大型的、可供多名宇航员长期居住和工作的航天器,又叫航天站、轨道站、太空站。空间站与载人飞船相比,具有容积大、载人多、寿命长和可供综合利用的优点。
空间站有广阔的军事应用前景,将对高技术局部战争产生巨大的影响。以空间站为基地可以对付任何卫星式作战平台,并随时对全球任何地方构成威胁。空间站可以部署、组装、维修和回收各种军用航天器,并可试验、部署和使用空间武器等。空间站可以俯瞰全球,直接参与跟踪、监视、捕获和拦截敌方航天器和弹道导弹的作战行动。
自1971年以来,前苏联发射了7个“礼炮”号空间站、1个“和平”号空间站。美国发射了1个“天空实验室”空间站。1993年9月,美国与俄罗斯签署协议,欧空局成员国和日本、加拿大、巴西参加,16国共同承担费用,联合建造一个国际空间站。2000年11月2日,首批宇航员登上国际空间站。
3.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指可往返于地球表面与近地轨道之间运送人员和有效载荷,并能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既能像火箭一样垂直起飞,像航天器一样在轨道上飞行,又能像普通飞机一样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
航天飞机比火箭、卫星和飞船具有更多的优点,在军事上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航天飞机可用于部署、维修、回收各种卫星;可实施空间机动、拦截摧毁或俘获敌方卫星;可执行空间侦察、对地面目标进行监视跟踪,对敌方导弹发射和飞机进行预警;作为武器发射平台,对敌方飞行的导弹和飞行器进行攻击;作为从地面到空间站的交通工具,为空间站接送人员和物资,为建立永久性空间军事基地和军事工厂提供服务,如图4—7所示。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制航天飞机的国家,从1972年开始,先后研制了6架航天飞机,它们分别是“开拓者”号、“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迪斯”号和“奋进号”航天飞机。前苏联也进行了航天飞机的研制,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进行了试飞。
第四节电子对抗技术
1876年,俄国军官波波夫拍发了世界上第一封无线电报,拉开了无线电通信的序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前后,以获取和反获取无线电通信机密为中心的电子对抗便悄然产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线电通讯对抗和雷达对抗在交替和结合的使用中激烈进行,使电子对抗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现在,电子对抗作为陆、海、空、磁、天五维战场之一,已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电子对抗技术的基本概念
电子对抗是指军事上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电子设备(系统)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的统称。电子对抗在射频、光电、声频等整个电磁频谱范围内展开,通过侦察—反侦察、干扰—反干扰、摧毁—反摧毁的方式进行。
二、电子对抗的基本手段
电子对抗的手段主要包括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和电子摧毁与反摧毁。
(一)电子侦察与反电子侦察
电子侦察是利用电子装备获取敌方电子情报的侦察活动。侦察手段有地面电子侦察站、电子侦察飞机、电子侦察船、电子侦察卫星和投掷式电子侦察器材等。
反电子侦察是为了防止敌方截获、利用己方电子设备发射的电磁信号而采取的措施。目的是使敌方难以截获己方的电磁辐射信号,无法从截获的信号中获得有关情报。
1.无线电通信侦察
无线电通信侦察是指为获取敌方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战术技术参数而实施的电子侦察。无线电通信侦察的基本方式为:
(1)侦听、侦收。侦听、侦收是接收敌方无线电通信信号,并直接从中获取有关情报的一种侦察方式。侦听接收的是手工电报、电话等有声信号;侦收接收的是电传电报、传真电报和图像等无声信号。
(2)测向。无线电通信测向按使用方法可分为固定测向和移动测向,按终端显示方法可分为听觉测向和视觉测向。使用一部测向机只能测定电台的方位,使用两部配置在不同地点的测向机可以测定一个电台的位置。
2.无线电通信反侦察
无线电通信反侦察是指己方无线电通信为防止敌方无线电通信侦察而采取的措施。它的任务是防止敌方截收、破译己方无线电通信的内容和掌握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战术技术性能,隐蔽己方无线电通信台、站的配置与使用情况,减少对己方无线电通信的干扰,保障无线电通信的安全。采用的主要措施有:
(1)加强无线电通信保密。要求无线电通信人员严格执行有关保密规定,严格使用规定的呼号、频率,按时更换和正确使用联络规定;使用密语和密码通信;设立专门的监察台,监视和制止非加密通信内容的传递。
(2)控制无线电发信。为了保证部队行动的隐蔽性,应控制无线电发信。在保证通信的前提下,使用小功率发信机和使用定向天线,减少电磁信号在空间的传播范围。
(3)进行无线电通信伪装,实施无线电佯动和欺骗。
(4)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快速通信是一种速率极高的通信方式。如猝发通信,以比正常通信高许多倍的速度发送出去,从而降低了被敌方侦收的可能性。
3.雷达侦察
雷达侦察是为获取敌方雷达的战术、技术参数而实施的电子侦察。主要收集敌方雷达的频率、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天线转速、波束宽度和雷达的位置、用途、工作体制等,如图4—8所示。
4.雷达反侦察
雷达反侦察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敌方侦察己方雷达的位置、数量、性能和各种技术参数。这样才可能使敌方在战时不能对己方各种雷达实施摧毁和干扰,不致过早地暴露己方兵力的活动和作战意图,以赢得战役战斗的主动权。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控制雷达的工作时间。要明确区分现用站和隐蔽站。平时,隐蔽站的雷达开机要严格控制,现用站的雷达在保证发现和掌握敌情的情况下,尽量缩短雷达开机时间。
(2)限制雷达的工作方向。当知道敌人概略方向时,雷达应使用扇形搜索。经过敌占区域附近时,严禁向敌占区域、敌舰、敌机方向发射电磁信号,完成任务后立即关闭雷达。
(3)限制雷达频率和功率的使用。雷达频率分为现用频率和保密频率两种。平时严禁使用保密频率。可以改频工作的雷达,应按照规定的常用频率工作,不得擅自改变雷达的发射频率等。
(4)发射假雷达信号。设立假雷达站,发射假信号,可以造成敌方真假难分,增加雷达侦察的困难。
(二)电子干扰与反电子干扰
电子干扰是为削弱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或使其完全失效所采取的电波扰乱措施。反电子干扰是在敌方施放电子干扰的情况下,为确保己方电子设备的有效使用而采取的措施。
1.无线电通信干扰
无线电通信干扰是指妨碍或阻止敌方无线电通信发挥正常效能的电子干扰。要有效地实施干扰,在技术上必须做到干扰频率对准敌方接收设备的工作频率,干扰信号功率超过敌方通信信号的功率,干扰信号的样式与敌方接收机的工作样式相同。
2.无线电通信反干扰
无线电通信反干扰是指为削弱或消除敌方通信干扰对己方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影响,保证己方通信发挥正常效能而采取的措施。采用强方向性天线,增大发射机辐射功率,使干扰信号压制不住工作信号。
3.雷达干扰
雷达干扰是指为削弱或破坏敌方雷达的探测和跟踪能力而实施的电子干扰。雷达干扰可形成强杂波背景或假目标回波,给雷达操纵员或收录设备发现、测定目标造成严重困难,自动跟踪设备出现错误或中断。按干扰产生的方法分为有源雷达干扰和无源雷达干扰,按干扰的作用性质分为压制性雷达干扰和欺骗性雷达干扰。
4.雷达反干扰
雷达反干扰是指为削弱或消除敌方干扰对己方雷达的影响,保障雷达发挥正常效能而采取的措施。
(1)反雷达干扰的战术措施如下:
①做好反雷达干扰的准备。
②及时发现和判断干扰情况。
③合理部署和使用雷达。
(2)反雷达干扰的技术措施如下:
①增大雷达的发射功率。雷达的发射功率增大,目标回波强度就会增强,雷达就容易从干扰波中识别出目标,因而提高了雷达抗干扰能力。
②改变雷达的工作频率。改频反干扰常用的方法有跳频反干扰、频率捷变反干扰和使用多波段雷达等。
③提高雷达天线的方向性。
④使用动目标显示雷达。动目标显示雷达可以在干扰“箔条”、地物和海浪等无源干扰情况下发现和测定运动的目标。
(三)电子摧毁与反电子摧毁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电磁斗争,不仅使雷达、通信及其他光电设备难以发挥效能,而且也对作战飞机、舰船、装甲车辆、精确制导武器等大量应用电子技术装备的武器系统构成严重威胁。战争中的电子对抗形式由“软”杀伤发展成为“软硬”兼施,电子作战方法由使敌方电子装备失效发展为直接打击。
1.摧毁敌方电子设备的方法
摧毁是指在查明敌方电子设备及其对抗装备工作情况的基础上,用直接毁伤的方法使其瘫痪,并在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工作的一种电子对抗手段。主要有火力摧毁、派遣兵力摧毁。
2.反电子摧毁的措施
反摧毁是针对敌方攻击手段,保障己方雷达生存而采取的措施。反电子侦察是反摧毁的重要环节,对电磁辐射加强管制是反电子摧毁的有效措施之一。电磁管制方法包括部分或全部停止电磁信号的发射活动,控制开机时机和发射方向等。使用雷达、红外、激光、电视等跟踪方法,并根据反辐射导弹制导的方式灵活变换跟踪手段。修筑坚固的防护工事,适当增大雷达观察室与天线的距离,即使导弹命中雷达站,也可减少兵器和人员的损伤。
三、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
(1)电子对抗是战争的前奏,并贯穿战争的全过程。电子对抗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在战争爆发前,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为基本内容的隐形战争早已展开。战争开始后,电子对抗在更加激烈的程度上进行,直至战争结束。
(2)对战争进程和结局将产生重大影响。制电磁权的斗争严重地影响着战场火力的发挥,没有可靠的制电磁权,即使拥有火器数量优势,也难以获得火力运用的主动权。正确应用电子战手段,不仅可以为攻防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还可以大大加快战争进程。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以极小的代价取得巨大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子战方面的成功。
(二)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1)获取敌方军事情报。在现代战争中,通过各种电子侦察手段,查明敌方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技术参数以及兵器属性、类别、数量和部署情报,从而判断敌军作战行动企图。这不仅为实施电子对抗提供了技术依据,也是己方制定作战计划的重要依据。
(2)破坏敌方作战指挥。无线电通信是军队作战指挥的主要手段。在适当时机,有效地施放干扰,使敌方的无线电通信中断、指挥瘫痪,将严重削弱敌军战斗力,为取得战役、战斗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
(3)掩护突防和攻击。在高技术战争中,雷达是对空、对海警戒,对飞机、舰艇引导和导航,对火炮控制和导弹制导的重要手段。对敌雷达实施有效的电子干扰,从而减少被敌打击的机会,达到掩护己方部队进攻和突防的目的。还可采取无线电通信静默、佯动等措施,造成敌方错觉,隐蔽作战意图,从而保证战役和战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