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军事思想升华期
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思想得到升华,主要体现在根据国际形势的突变,果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并及时总结了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经验,提出了与高度现代化敌人作战的一系列新的军事原则。又领导制定了保卫国家安全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提出了自力更生建立独立完整的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体系,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以及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一些基本原则,为******军事思想增添了许多新的重要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方针、原则,继承和发展了******军事思想。
三、******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科学体系是由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问题的基本原理、原则而构成的具有不同功能、不同作用,而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一)战争观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是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的战争观是指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战争本质及其有关问题的最根本看法。它主要通过对战争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和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等关系的揭示,从而正确认识战争的起源、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战争消亡的途径等根本问题,即为什么会有战争,战争的本质是什么,对战争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1.关于战争的起源和根源
******指出:“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战争与私有财产和阶级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战争是伴随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历史现象,它并不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永恒现象。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充分说明:私有制是战争的起源,而阶级的产生和存在才是战争的真正根源。
2.关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从而揭示出战争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战争与政治关系的论述揭示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战争从来就不是一种单纯的军事现象,战争一刻也离不开政治,战争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政治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战争不仅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它还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
3.关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认为,战争离不开经济,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依赖于经济,战争就其实质上说,就是交战双方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的冲突和斗争。总之,******认为,只有注意经济建设,“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结合战争的起源,可以看到,战争起源于一定的生产方式,战争依赖于社会的经济力量,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由此得出结论,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4.关于战争的性质
******指出:“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怎样区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呢?******进一步分析认为,一切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谋求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保卫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而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正义战争同时也是进步的,它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明确指出对不同性质的战争应采取不同的态度。******认为,正义的战争不仅具有教育人民群众的作用,而且它对于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发展、拯救人类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他坚决主张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5.关于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途径
******指出:“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人类社会的发展终究要把它消灭的。”这说明,我们不是为了战争而战争,更不是为了掠夺和侵略而进行战争。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战争,实现人类社会永久的和平。但是消灭战争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民族反革命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的战争,即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但消灭战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他认为,要最终消灭战争,必须消灭阶级,铲除产生和滋养阶级的私有制。战争随着私有制、阶级的产生而产生,必然随着私有制、阶级的根除而灭亡。
(二)战争方法论
战争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的战争方法论同战争观是一致的,它受战争观的指导与支配。******的战争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认为战争是有规律的,这是认识战争的前提。******承认战争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它较之于任何其他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有确定性。所谓战争规律是战争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战争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地理诸方面因素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战争规律可以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它们对战争指导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一般战争规律是普遍存在于一切战争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特殊战争规律是指具体战争中存在的基于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和不同性质而产生的反映其特性的规律。战争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一方面强调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另一方面也十分强调对特殊战争规律的研究和把握。这决定了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时,必须把握两个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在研究战争的一般规律时,要注意战争的特殊性,避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在研究战争的特殊规律时,要注意不凭个人臆断任意一般化,避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这样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2.必须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在正确解决战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了这样精辟的论断:“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总是对中国革命战争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力量对比等基本条件进行具体分析,总是从分析敌我双方矛盾的基本特点入手。在《论持久战》中,******就是从分析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基本特点入手,揭示了抗日战争的根本规律。所谓着眼其发展,就是人们对战争的认识,要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这是建立在战争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这一基础之上的,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在战争方法论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战争是综合力量的竞赛,在战争中,随着战场形势和敌我力量等因素的不断变化,战争向新的阶段推移,必然会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这就不能用老办法去解决新的矛盾,必须使战争指导与新情况相适应。
3.必须实施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指导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就是从战争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和指导战争,使战争的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最终夺取战争的胜利。******指出:“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但是,战争的客观实际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地理等因素以及战争中敌情、我情、民情和国际环境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战争指导规律也需要不断变化和发展。要做到战争指导上的主客观一致,首先要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熟识敌我双方客观情况,是实施正确的战争指导的前提,也是获得战争胜利的基础。其次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要求人民军队的指挥员,要变为勇敢而明智的指挥员,不但要有压倒一切敌人的勇气,还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以便达到胜利的彼岸。向战争学习,研究战争实际,并从战争实际中找出规律,这也是战争指挥员提高主观指导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再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指出:“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转变优劣形势,可以改变物质条件的形态。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就是在******军事思想指引下,创造出了适合战争需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因素,逐步地转变了敌优我劣的形势,最终取得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完全胜利。
4.必须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握重要关节
全局是指事物的整体和发展的全过程,而局部是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和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关节是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环节。******指出,战争胜败的主要的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大缺点或错误,那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战争指挥者必须要有战略头脑,要通观战争全局,能对全局的发展趋势有正确的判断,这样才能制定出贯穿战争全过程的好的战略方针和计划。但是,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全局固然制约着局部,但局部的成败对全局也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关键性的局部,更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因而,在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上,全局由局部构成,全局统帅局部,局部隶属于全局又影响全局,这构成全局与局部的正确关系。因此,战争指导者必须照顾好各个局部,特别要注意掌握好影响战争全局的重要关节,把自己的注意力要放在对全局最有决定意义的关键局部上。在不断变化的战争中,全面考察形势,客观分析敌我,处理好各种关系,把战争全局中的各个局部和阶段周密地组织和衔接起来,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以达成总的战略目的。
(三)人民战争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虽发生过一些具有人民战争性质或特征的战争,但受其历史条件和阶级的局限,广度和深度都很有限,更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只有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及其理论的创造,才开创了真正的全面人民战争的先河,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人民战争理论。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早期的革命战争中,******在革命战争的理论与实践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果。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在所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不仅总结了抗日战争以来全党全军创造的新鲜经验,而且对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做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明确提出了“人民战争”、“人民的军队”、“人民战争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战略战术”等概念,并作了精辟阐述。从此,******军事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军事战线上的指导理论。在此后的全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中,******军事思想得到全面的丰富和发展。******的战争指挥艺术,特别是关于人民战争理论和战略防御理论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人民战争思想是被压迫阶级、被压迫民族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战争的正义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人民战争的两个基本点。******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下。
(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战争力量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而不是反动派。对广大军民的政治动员是一件大事,是夺取战争胜利最基本的条件。
(2)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要首先在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才能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使之成为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发展生产、准备干部的战略基地,成为为人民军队提供人力物力支援的巩固后方和作战的良好战场,借以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争目的。
(3)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战争中要兼顾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重视发展生产,尽可能地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尽力改善群众生活,以调动和保持人民群众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