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成本计算
一、教学案例分析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首先应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在没有纳税调整项时,即为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组成的,式子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营业利润,而营业利润的计算的准确与否,取决于销售成本的结转是否正确。销售成本期初结存的产成品+本期完工的产成品-期末的在产品。题中期初的在产品和期末的在产品成本资料都已给定,所以只需要对本期发的生产费用予以正确的归集,而本期的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这些项目需要根据题中的资料进行正确的计算。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题的关键就在于本期完工产品制造成本、本期销售产品成本的计算和结转是否正确。
根据案例分析思路,结合题意,可做如下的处理:
首先,应计算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上述公式中期初期末在产品成本题中已给定,只要把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计算出来即可,而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分别计算如下:
本期耗用的材料=期初库存的材料成本+本期购入的材料成本-期末库存材料成本=156200+386600-136800=406000(元)
本期消耗的材料包括生产产品消耗和车间一般性消耗的材料两部分,题中已知车间一般性消耗的材料为16700元,因此:
生产产品消耗的直接材料=406000-16700=389300(元);
直接人工费为81300元;根据题中所给的各个费用项目可知:
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36500+16700+26000+16000=95200(元),因此可知:
本期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生产费用总额=406000+81300-95200=392100(元)
由此可以计算出: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7600+392100-8500=391200(元)
其次,计算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本期销售产品成本=期初库存产成品成本+本月完工人库产品成本-期末库存产品成本=86150+391200-97650=379700(元)
根据题中所给项目,本月实现的销售收入为617000元,本月发生的销售费用为7500元,销售税费为31200元,则:
产品销售利润=617000-379700-31200=206100(元)。
本月发生的管理费用=15200+8000+500+200+700=24600(元)
财务费用为4000元,销售费用为7500元,该企业没有投资收益,所以可以计算出:
营业利润=206100-24600-4000-7500=170000(元)
由于该企业没有营业外收支项目,所以营业利润即为利润总额,也就是应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所得税应为:
所得税费用=170000×25%=42500(元)。
而该企业会计马娜计算的所得税额为38700元,显然是错误的。会计马娜在计算上出现了错误。我们可以采取倒推的方法来寻找错误:按照马娜的计算所得税额为38700元,即应纳税所得额为154800元(38700÷25%)。与正常的利润滑总额相差15200元,而这个数字恰好是该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也就是说会计马娜在计算利润总额时,重减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导致利润总额虚减15200元。正是由于所计算的利润总额的虚减了15200元,才导致会计马娜计算出的所得税额少了3800元(42500-38700)。
二、作业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D 5.B
6.D 7.C 8.A 9.B 10.A
11.D 12.D 13.B 14.A 15.C
16.B 17.C 18.D 19.B 20.B
21.D 22.B 23.B 24.D 2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BE 3.ABD 4.ABCDE 5.BDE
6.ABCE 7.ACD 8.ABC 9.AD 10.ABD
11.ABD 12.ACE 13.ABCDE 14.ABCD 15.ABCE
16.ABDE 17.AC 18.ABCD 19.BC 20.AB
21.ABCD 22.ABC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四)名词解释
1.产品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具体到一定对象和数量产品上的耗费,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主要包括车间管理人员薪酬、车间设备折旧费、车间办公经费等。
3.耗费资产成本:是指耗费资产成本计量资产以各种形式转化为费用的金额。
4.资产取得成本:是指选择被计算对象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各项资产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
5.成本计算:是指对应计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6.成本计算:是指对应计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可以正确地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计价,可以考核经济活动过程中各项劳动耗费,为正确地核算损益提供资料。
7.负债成本:是指取得债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一般包换利息和筹资费用。利息是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筹资费用是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8.所有者权益成本:是指为使用所有者投资而付出的代价。所有者对企业投资的目的是获得一军的报酬,而企业使用所有者的资金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构成所有者权益成本。
9.永续盘存制:又称永续盘存法,是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存货的增加、减少,平时都要根据会计凭证在明细账中连续登记,并根据账簿记录,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量。在永续盘存法下,可以通过存货明细账的记录,及时了解和掌握存货的增减动态及其结存情况,有利于加强财产的管理。进行财产清查的目的在于检查账实是否相符。
10.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为前提,按这种存货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采用这种方法,使得期末存货的价值接近于近期现实成本。
11.实地盘存制:又称实地盘存法,是根据财清查结果,确定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存货的增加,要根据会计凭证在明细账中逐笔登记,但存货因正常业务的减少不作记录,平时不能结算账面结存数量,只有根据期末实地盘点的结果确定存货账面结存数量,按一定方法计算期末存货价值后,倒挤计算本期销售或耗用存货的数量、价值。在料在盘存法下,账务处理手续简便,但平时在账面上无法随时反映存货发出和结存情况;将损耗、差错、短缺等全部挤入成本中,不利于存货的管理。
12.加权平均法:又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根据本会计期间(本月)可供正常发出的存货总价值,以本期可供正常发出的存货数量和期末结存存货数量确定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实际正常发出存货数量和期末结存存货数量确定发出存货价值和期末存货价值。加权平均法考虑了不同进货批次的数量及其单位成本,计算的结果比较均衡,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存货成本计算法。但是,这种方法同现实成本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即物价上升时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小于现实成本,物价下降时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会超过现成本。
13.移动平均法:是指每次收入存货以后,立即根据现有存货总价值和现有存货总数量,计算平均单位成本,每发出一次存货,都要根据发出存货的数量和现有平均单位成本,确定发出存货的价值和结存存货的价值。
(五)填空题
1.在产品;
2.生产成本、库存商品;
3.买价、附带成本;
4.历史成本计价、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重要性;
5.永续盘存制、实地盘存制;
6.利息、取得负债发生的费用;
7.本金、利息;
8.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9.制造费用、生产成本;
10.买价、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
(六)业务题
1.借:生产成本甲产品26000
贷:原材料A材料20000
B材料6000
2.借:制造费用300
贷:库存现金300
3.借:生产成本甲产品17000
制造费用4500
管理费用3000
贷:原材料C材料24500
4.借:制造费用2000
贷:银行存款2000
5.借:财务费用300
贷:应付利息300
6.借:制造费用200
管理费用300
贷:预付账款500
7.借:应付利息900
贷:银行存款900
8.借:制造费用12000
管理费用8000
贷:银行存款20000
9.借:生产成本甲产品28500
制造费用6840
管理费用1026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45600
10.借:制造费用2660
管理费用1340
贷:累计折旧4000
本月共发生制造费用=300+4500+2000+200+12000+6840+2660=28500(元)
11.借:生产成本28500
贷:制造费用28500
本月甲产品完工成本=26000+17000+28500+28500=100000(元)
12.借:库存商品甲产品100000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100000
由上述业务可得,甲产品的200件的完工总成本为100000元,则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为:500元/件(100000/200)。
(七)计算题
本题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本月生产产品耗用的材料=376000+412000-632000-87000=69000(元)
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120000+87000+28000+14000=249000(元)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65000+(69000+460000+249000)-192000=751000(元)
本月产品的销售成本=635000+751000-968000=418000(元)
本月利润总额=1250000-418000-75000-(80000+10000+12000)-2000-30000
=623000(元)
应纳所得税税额=623000×25%=155750(元)
本月净利润=623000-155750=467250(元)
(八)案例分析题
原材料采购成本的确认与计量,是存货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计量与确认原材料采购成本时我们应把握好两项原则:一是凡为采购材料而发生的一切必要的合理支出按历史成本原则都应计入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二是按重要性原则,对一些费用金额较少,应由很多种原材料来共同承担,计入还是不计入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对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升降影响不大的如小额的运杂费、采购人员的工资及差旅费、专设的采购机构经费等,为了不增加没有必要增加的核算工作量,这些费用就作为期间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另外,在购入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能否计入原材料成本,要符合税法的规定,凡是在存货出售后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应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对于业务1,由于按税法规定,这种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后国家不再征收消费税,因此在销售时不会再产生应税负责,不然放在应交税金借方的消费税得不到抵扣,不代表企业可以少交税的权力。赵欣对业务1的处理是不当的,应做如下更正:
借:原材料215000
贷:银行存款215000
对于业务2,外地运杂费20000元的是一笔较大的采购费用,应按一定的标准在乙、丙两种材料之间分配,赵欣的处理是不当的,应用红字更改法先冲销原分录,再确定这20000元运杂费的分配标准,计算费用分配率,然后在乙、丙两种材料之间进行分配。
对于业务3,材料购入途中的自然损耗,并不降低材料的总采购成本,它会提高材料的单位采购成本。赵欣把材料购入途中发生的自然损耗,作为材料的总采购成本的抵减是不对的,应更正如如下:
借:原材料5000
贷:材料采购5000
对于业务4,由于甲原材料50000元用于非增值税产品生产,因而在该产品出售时不会产生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其耗用的原材料在购进时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应将其耗用的原材料在购进时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入产品生产成本,纠正如下:
借:生产成本8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500
对于业务5,利息每月月末付一次,可以不预提利息,上述业务的处理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不做更正,但以后类似业务的处理方法应如:
借:财务费用2500
贷:银行存款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