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大学发展永恒的主题。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有什么优势和特色,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前途和命运。自2007年3月起,德州学院组织全体教授认真学习研究了《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重要文件,先后出台了《德州学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德州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德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三个执行文件。2009年初,德州学院决定集全校之力,开展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
德州学院于2011年3月17日制定了《关于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改革思路。2011年10月,决定以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为试点,集全校之力,开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作。同时明确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任务:扎实开展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经验和教训,为创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提供理论支撑和工作经验。
从国家与山东省经济发展战略来看,急需培养经管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经济正在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变,以培养基础扎实的专业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了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缺陷,造成了大量经管类学生的就业困难。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教育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发掘学生的特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教育理念。其次,要调整培养目标。应该以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岗位工作需要为导向,把培养目标转向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创业人才上来。同时,把质量标准从单纯的学术专业水平标准变成了社会适应性标准。第三,要改变培养方式。要与社会对接和交流,要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同时,应该加快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在不同环境下的应变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长于行动、敢担风险,勇担责任、百折不挠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首要工作。创新实验区课题工作小组对德州学院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从政治方向、知识结构、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就业岗位、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等七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描述,从经管类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进行了规格设计,针对每一项规格制定了相应的课程、实验、实习实训、专业创新设计、科技文化竞赛等教学环节培养方案,构建形成了以能力为主干、创新为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和谐统一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创新实验区课题工作小组提出,要以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系列教材编写与使用为突破口,利用3~5年时间初步实现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型。这标志着德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入核心和攻坚阶段,既是良好的机遇,更面临巨大的挑战。
这套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系列教材编写基于以下逻辑过程: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率先完成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框架构建,其中,理论课程内容的创新在理论教学体系改革中居于核心和统领地位。该人才培养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把专业课程划分为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一般课程四类,采取不同的建设方案与建设措施,其中,核心课程建设按照每个专业遴选3~5门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团队建设。例如,会计学专业确定了管理学、初级会计、初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等五门专业核心课程。每一门核心课程按照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提高教学素质的要求,划分为经典课程教材选用、案例与实训教程设计和教师教学指导设计三个环节进行建设。而特色课程也是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四位一体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中专门开设的课程,其目的是增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这套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系列教材是在许许多多的人,包括部分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心血。希望这套教材能为德州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作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季桂起
2011年10月
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德州学院把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作为德州学院主要学科之一,管理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有序、系统、并朝着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改革。自2007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寻找一套适应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经管类教材系列,但始终不能如愿。2009年,德州学院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立,实验区工作小组经过反复思考,决定编写一套适用于地方性、应用型、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致力于培养经济管理类创业型人才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系列教材。《初级会计学案例与实训教程》的编写就是这一创新的阶段性成果。
《初级会计学》作为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在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内容改革中,居于领先和主导地位。初级会计学教材编委会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领导小组提出的“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高素养、重责任”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总体目标,经过充分研究讨论,决定选用朱小平、徐泓主编的《初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五版)作为教学教材,并以此为指导和主线,配套编写《初级会计学案例与实训教程》和《初级会计学教学指导书》。
本书还是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批准立项,分别由相子国教授主持的“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课题“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编号FIB070335-A11-64)和张玉红副教授主持的“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课题“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研究”(课题编号FIB070335-A11-88)以及张玉红副教授主持的山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建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研究”(课题编号115GG47)的阶段性成果。
本书编写的目的是更好地方便教学需要,尤其是方便学生的学习需要,旨在满足普通高校本科财会类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与学习参考的需要。本书体现了最新的会计准则,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各章节内容的安排上,都与教材保持一致,以便学生结合教材更好地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整体结构如下:
内容讲授之前,进行案例讨论安排。由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学生针对案例内容搜集相关专业资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整理出知识点;开课时由各组学生代表发言,全班同学针对发言内容进行讨论;最后由任课教师总结正确的观点。作业与思考题部分则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实训。该部分借鉴了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进行加工后形成模拟实训的练习资料。实训部分设计了大量的原始凭证及其他相关资料,通过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的实际操作,以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理解,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实现学习与实践的更好对接。
本书由张玉红副教授、孙志胜讲师主编,其中由张玉红副教授负责全书写作框架的拟定、编写的组织工作和全书总纂。具体章节编写如下:
由孙志胜讲师撰写。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错误难免,恳请读者多提批评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完善。
《初级会计学教学指导书》编写组
2012年03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