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先煎”主要指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贝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紫贝齿、龟甲、鳖甲、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等。此外,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他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后下”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等。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属后下之列。“包煎”主要指那些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煳化。如蛤粉、滑石、旋覆花、蒲黄及灶心土等。“另煎”主要是指对于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常需单独煎煮2~3小时,如人参、羚羊角、麝香、鹿茸等。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溶化”又称烊化,主要是指对于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黏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鳖甲胶、龟甲胶、蜂蜜、饴糖等。“泡服”主要是指对于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冲服”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鹿茸、人参等。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如用于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白及,用于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僵蚕、地龙和用于制酸止痛的乌贼骨、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汁、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等也须冲服。“煎汤代水”主要指为了防止某些药物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等。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
7.4.6服药的时间和方法
中药汤剂一般每日1剂,每剂煎煮2次,收集2次的药液,平均分为2次服用。两次服药的间隔为4~6小时。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和病情需要及药物的性质来确定。
(1)服药时间
1)饭前服:饭前30~60分钟。病位在胸膈以下如胃、肝、肾等脏器的疾患宜饭前服。因为饭前胃中比较空虚,药性容易下达,以较高的浓度快速进入小肠被吸收而起作用。
2)饭后服:饭后15~30分钟。对胃肠道有刺激的中药汤剂宜饭后服。常用的祛风湿药,如羌活、秦艽、威灵仙等,药性皆属辛散温燥之品,易对胃肠道产生刺激,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合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还有,用于治疗上焦病变的药物宜饭后服,可充分利用胃肠道里的食物阻滞药力的快速下行。另外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充分发挥药效。毒性较大的药也宜饭后服,以免吸收太快发生中毒。
3)餐间服:在两餐之间服药,常用于治疗脾胃病,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
4)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如人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具泻下作用的大承气汤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
5)隔夜服:主要指驱虫药,睡前服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一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除以上服药时间外,骨髓病宜晚间服;发散治感冒药宜趁热服;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用;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呕吐、惊厥、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另外,在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要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一般得发汗、泻下、热降即可停药,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发汗、泻下、清热太过损伤人体的正气。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2)服药方法
1)汤剂:一般宜温服,但解表药要偏热服,服后还须覆盖好衣被,或进热粥,以帮助发汗;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如出现真热假寒者当寒药温服,真寒假热者则当热药冷服,如何吃药更有利需要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
2)丸剂:颗粒较小者,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者,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后服。
3)散剂、粉剂:可用蜂蜜加以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而刺激咽喉。
4)膏剂: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呕吐。
5)冲剂、糖浆剂:冲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以直接吞服。
此外,危重患者宜少量频服;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频服;对于神志不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口服时,可采用鼻饲给药法。
7.4.7栽培药材与野生药材的疗效有区别吗
野生药材是中药和中成药原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因野生药材的采收成本高、危险性大,加之目前野生药材资源逐渐减少,有的品种甚至资源枯竭,市面上的野生中药材已经极为稀缺。人工栽培药材与野生药材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人工栽培药材的质量和药效与野生药材是否存在很大的差别?这都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
评价药材质量优劣的标准是药材的疗效,而决定药材疗效的是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含量越多,质量越好。同时,药材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剂型等对药效均有重要的影响。野生药材大多是当地的地道药材,以其品质佳、疗效好而深受人们的青睐,但在野生资源匮乏的今天,必须通过人工栽培来解决野生药材供应不足的问题。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工栽培药材的质量,国家出台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在种植地域的选取中,尽量遵循地道药材形成的历史条件、地理条件和生长环境(土壤、气候、日照);在种植过程中,选择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不滥施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在收集、加工的过程中,重视采集时间、加工因素等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用GAP规范药材种植,使其植物特性、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均符合国际标准,也是确保我国中药材质量并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所以,只要按照GAP生产出的药材都是有质量保证的,野生与栽培的差别并不能决定药材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按GAP栽培出的药材可以替代野生药材。
虽然中药材的栽培已日趋成熟和规范,但我国野生中药材资源严重破坏、严重短缺的现状不容忽视。野生中药材资源也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之一,全民都应提高保护野生中药材的意识。
走近中药,揭开她的神秘面纱,我们才发现每一味中药都是自然界中的精灵,都有自己的脾气性格,它们的寒、热、温、凉、性味、归经仿佛在向我们展现出不同方面的自己;而每发现一味中药也伴随着前辈们的辛勤汗水,反映了人类在与疾病做斗争时的聪明智慧;在中药发展之路上,那一本本厚厚的记载着中药的巨著就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指引着后人汲取前人的经验智慧,延续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药自被祖先们发现以来就不仅仅是以一株植物的形象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而是被赋予了治病救人的重大责任和起死回生的神奇色彩,它们“活”起来了。不仅如此,团结协作在中药运用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相须、相使、相畏、相杀……不同中药相互之间增效减毒的作用又是中药的特色和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现代化也提上日程,相信我们的中药会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